青铜器明确记载的牧野之战是?
一、青铜器明确记载的牧野之战是?
当年周武王征伐商纣,军队一夜之间就将殷商灭亡,而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周武王占领了商都“朝歌”;在“辛未日”,武王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了许多青铜金属,“利”就用这些金属为自己的祖先檀公制作了这件祭器,以此纪念先祖。当然,这段文字还有多种解释,但这种较为普遍认同;虽说字数不多,但凸显出的内容却非同小可,很明显这是在说“牧野之战”,因此这尊青铜器专家命名为“利簋”或是“武王征商簋”。
“利簋”的铭文中并没有明确说“牧野之战”发生在哪一年,专家又是如何证实的呢?为此专家还进行了“碳14测年”,结果为公元前1050——前1020年;同时“利簋”记载的很清楚,“牧野之战”是发生在某年“甲子日”早晨,此时正值“岁星”中天,为此天文学家也参与了相关鉴定,最终得出“牧野大战”是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二、牧野之战铭文?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的西周青铜器,这件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一个叫做“利”的人制作了这件青铜器,“利”随武王参加灭商战争,战争胜利后,他因为功劳而受到周武王的奖赏,武王赐给了“利”一些青铜(当时称青铜为金),“利”用赐予的青铜铸造这件了这件青铜器物,并将他跟随周武王出征讨伐商朝的经过、牧野之战的日期、以及周武王给予他赏赐的事迹刻在这件青铜器上。
人们将这件青铜器称为“利簋”。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利簋铭文为 :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利簋铭文中所记载的武王伐纣的日期在甲子日清晨,并逢岁星当空,利簋中的铭文也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
利簋铭文的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这些赏赐的青铜为祖先檀公作了一件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铭文中记载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武王伐商的这天,正好是甲子日,岁(木)星当空。
三、牧野之战的意义?
意义:牧野之战结束了商六百多年的统治,为西周奴隶制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对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用:周文王于牧野大败商军,使商军十几万大军倾刻瓦解,周军乘胜追击。使商朝迅速灭亡。
文化:牧野之战,以其具有丰富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可以成为牧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牧野文化,则是对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新乡地区,古往今来的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的传统以及当今现实的总体概括。
评说:第一,“一统天下”的意识和三代社会的进步。三代一统天下、统一王朝的确立,都为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第二,“得天下以仁”,对正义战争和仁政性质的认同。?第三,天命观的淡化和以德治国思想的萌发。不仅在当时社会起到了王朝兴替变革的重大作用。而且,它还对后世的礼法制度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道德、宗教神学思想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气节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对从古至今中国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极为深远的影响。
四、牧野之战遗址?
牧野之战发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五、牧野之战的好词?
临阵倒戈、助纣为虐、大势已去、同心同德
六、牧野之战灭亡的皇朝?
商朝。
当时的情况很复杂,按理说帝辛(商纣王)还是可以撑两年的,毕竟当时姬发(周武王)手里的兵力还不足以克商,要不然也不会有孟津之会。可孟津之会后,姬发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又等了两年,这两年便成了最后的一根稻草。
这两年里,先是商王室内乱,帝辛诛杀了叔叔比干,又囚禁了另一位叔叔箕子,导致了受到牵连的贵族不得不逃亡,去投奔了周国。接着,商朝东方与南方接连发生叛乱,帝辛不得不派出精兵强将去镇压叛乱,这样一来王畿地区的守备力量就被大大削弱。然后,姬发来了一个突刺,完成破防(牧野之战),帝辛登摘星楼自焚而亡,商朝落下帷幕。
七、牧野之战的残酷真相?
《尚书·武成》记载牧野之战“血流漂杵”。由于此条记载的残酷性、反常识性,同时也与儒者对周制的推崇格格不入,所以历代学者多以考证的方法试图弥合。
学者将精力更多集中在对“杵”的考证上,也有从“漂”字入手者,皆在试图找寻这一场景的合理性以及与周制的融洽性,但始终未能解决。
事实上,牧野之战与商周时期的特定气候相关,与一场持续性的暴雨相关,也与周人临河布阵相关,最终才出现“血流漂杵”的特殊场景。廓清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历史真实与思想价值之间的关系。
八、诗经牧野之战的诗作?
大明
[先秦] 诗经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
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九、牧野之战谁赢了?
1.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赢了。
2.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十、涿鹿之战牧野之战阪泉之战的区别?
传说涿鹿之战是黄帝和炎帝联合起来打败蚩尤的一场决战,从此蚩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阪泉之战是黄帝和炎帝的一场决战,黄帝战败炎帝后统一天下,炎帝死后,炎帝部落人员被迫逃亡蛮夷地区。
牧野之战是周武王和商纣王的一场决战。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了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