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为何秦始皇既是嬴姓秦氏也是嬴姓赵氏,怎样区别姓与氏?

称秦始皇为嬴姓秦氏是对秦始皇的肯定,称秦始皇为嬴姓赵氏是后人对其的贬低。

但自汉朝以来,对秦始皇的主流评价多是负面的,所以嬴姓赵氏说法流传的更广。

姓分血缘,氏别贵贱

在汉朝以前,姓,是用来区分血缘的;氏,是用来体现身份的。

姓很好区分,因为一个人出生之后,他的血缘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所以姓伴随这个人的一生。但是氏就难说了,因为一个人的身份是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人的一生中,氏可能会发生多次变化。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姜子牙,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因此可以称其为吕尚(氏+名),但他辅助武王克商有功,被分封为齐侯,这时候吕就不能体现他的尊贵身份了,而要称为齐尚更为合适。

(姜子牙,截图来自老版《封神榜》)

赵氏与秦氏的来历

秦赵两国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商王朝末年,具体人物就是我们在《封神榜》里看到的纣王的死忠,蜚蠊和恶来父子俩。

武王克周之后,因秦赵先祖对抗新王朝,被贬为平民,流落四方,直到西周第五任天子——周穆王时,有个叫造父的人,担任周穆王的司机,事情才出现转机。一次,周穆王在外出巡时,发生诸侯造反事件,造父驾驶马车一日千里,将周穆王送返回镐京,及时平乱。周穆王为酬谢造父的功劳,封造父为大夫,封地在赵城,子孙以此为荣耀,自称为赵氏。

(幼年秦始皇,截图来自《秦颂》)

而嬴姓的另一支则混的比较凄惨,一直到西周第八代天子——周孝王时,因为替西周管理马匹有功,才被封在秦地,封地只有五十里,既不是大夫,也不是卿。这一支族人在造父获封赵城后,为了荣耀自己,也称自己为赵氏,这就是称秦始皇为赵政的原因。直到西周第十任天子——周厉王时,因为秦仲抗击西戎有功,被封为大夫。到此时,嬴姓的这一支便不必借赵氏来抬高身价,而采用秦氏,这就是称秦始皇为秦政的原因。

(成年秦始皇,截图来自《秦颂》)

到战国末期,秦国的国力和影响力远在赵国之上,这时候必然称秦始皇为秦政。后世的主流价值观都是认为秦始皇为暴君,因此便是各种贬低,称其为赵氏便是一种。更有甚者,《后汉书》的作者班固,认定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因此称秦始皇为吕政。至于近代和现代人多称秦始皇为嬴政,也是正确的,因为汉朝之前,“天子无氏”,天子是至高无上的,不必借氏来荣耀自身,所以称姓不称氏。

再论姓氏

汉朝之前的姓氏过于复杂,人们称氏是为了夸耀身份,而哪种身份最荣耀,既有着地域和文化上的客观差异,也取决于人的主观看法。

比如秦惠王的弟弟,名为疾。他的氏就非常的复杂。

首先,在幼年的时候,他肯定被称呼为秦疾,秦是他继承来的氏。但当时的人不会这样称呼他,因为他是秦孝公的庶子,为了表示他的尊贵身份,人们一般会称呼他为公子疾。当然,人们不会以公子为他的氏,但是公子这个独特的身份,比秦这个宗室的通用氏更能体现身份的尊贵,所以便称身份而不称氏。

在成年后,公子疾因功得到封地——樗里。此时,秦国已经实行商鞅变法多年,宗室公子没功劳是没有封地的,因此,受封樗里在秦国是件很荣耀的事情,于是公子疾就变成了樗里疾。在其它国家,有封地这件事未必比老爹是国君更荣耀,因此,如果樗里疾出使各国,还会被称呼为公子疾。

(樗里疾,截图来自《大秦帝国之纵横》)

后来,樗里疾因为作战有功,而被封为严君。对秦国臣子来说,封君是仅次于封侯的荣耀,因此对樗里疾的称呼又变成了严君疾。严君疾的后世子孙对祖先被封君的事情感到非常荣耀,因此便以严作为自己的氏,所以严君疾的后代就成了嬴姓严氏。

姓氏合流

其实在战国末期,氏别贵贱的习俗正在被打破。

一方面由于“士”这个阶层的崛起,使得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着巨变,士都是草根出身,往往没有显赫的氏,自身的官位和财富也很难传到下一代,所以士夺取高位之后,就不再改氏,这种情况越到战国后期越发的明显。比如张仪被封为武信君,苏秦被封为武安君,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氏。

另一方面,战争和天灾造成的人口流动,既使得血缘变得模糊,又发生了大量无氏的平民为自己取氏的现象,反正迁徙到新地方之后,无人认得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值得夸耀的祖宗也是惠而不费的事情。

在历经秦灭六国,天下反秦,楚汉争鼎这三场全国性的大动荡之后,春秋战国时期的旧贵族被一扫而空,高官显贵都是平民出身,氏也是平民的氏,已经不再区分贵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