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人类文化的根源是什么文化?

人类的文化追根溯源就是生存文化。

生存文化这是从原始社会直到现在高度文明的社会所不能撕掉的文化标签。

生存是世间万物的本能,万事万物的形成,都是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生存本能的需要。正如植物努力长高,接受更多的阳光,长颈鹿脖子变长,能够取得别的动物获取不到的资源。

从世界文明的发现开始,在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发现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这种文明生活的方式可以说是现代生活的雏形,依水而居。这不仅能够保证自己可以在陆地、水流两个方面获取食物,也可以利用水流来保证自己的安全,毕竟陆地森林的危险要远远大于来自河流的危险。

部落的形成来自生存的需要。无论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无论是炎黄战争还是物竞天择,都是生存的需要,都是最大限度地掠夺生存资源。以草原社会为例,一个部落最大能够承受的限度大约是五百人左右,这不是人为的限制,而是自然的限制。草原社会以放牧为生,早晨起来出去放马、放羊,晚上需要回来,不然的话很可能招受到动物的掠夺或者恶劣天气的掠夺,正是因为如此,放牧的半径就确定了下来,而需要放牧的草地只能养活一定数量的马和羊,还有其他的食草野生动物,这就决定了部落如果超过了五百人,这将会有一些人会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如果超过了五百人,就需要其他部落的供给。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掠夺和奴役。

城市的形成来自生存的需要。无论是周王朝还是现代的各个国家,城市人口并不是无限的进行扩张,正如北京有近三千万的人口,但是她的面积也有原来的一座城,扩张到现在近2万平方千米的范围。宋朝的首都开封,当时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50万余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但是每年的消耗是巨大的,有四条河流专门是用于往首都运送各种物质的。在古代,作为城市,具有一定的防守能力,能够抵挡敌人的掠夺,保护城民的安全,城民的安全暨劳动力的安全,也意味者生存资料的增加。现代城市虽然已经不再具备保护能力,但是现代城市作为经济统筹的核心地带,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各方的物质,让物质尽可能的达到一个均衡,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生存下去。

文明的形成来自生存的需要。无论何种文明,比如部落文明、铁器文明、城市文明、以及各种精神文明,这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形成的。仓颉造字,使得人们能够有了较远距离的沟通,不再单纯的使用暴力来掠夺资源。部落文明的发展则增强了掠夺的能力,无论是对其他部落还是对大自然的掠夺。城市文明的发展则是强化的生存的分工,提高了生存资料获取的效率。后来发展的各种文化、礼仪,这也都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是为了提高生存质量,获得更高级的生存资料。有的人听着音乐吃饭,有的在高档餐厅吃饭,或许这是吃的氛围,但是这与吃青菜的时候放点肉,吃肉的时候喝点酒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行为上的不同而已。也有的人说,像佛教追求的不是口舌之欲,道家不追求物质享受,但这都是有了生存基础之后形成的,也正是想追求更高一级的生存方式,我认为这与喝水的追求喝咖啡,都是向往更高一个层次,这个层次取决于思想的认知,与生存资料的类别无关。有人觉得臭豆腐难吃,有人觉得臭桂鱼趋之若鹜。只是形式上的划分,无本质上的区别。

吃饭,喝水,睡觉,这是生存的基本方式,掠夺、战争、发明、创新这是生存的基本技能。正如《三体》所讲:物质的总量是恒定不变的,要想获得,只有消灭。毕竟掠夺的最终结果也是消灭。虽然我们现在不为吃饭发愁,但是居住也是生存的基本方式,摇号买房、彻夜排队等,这也是你用一种大众较为认可的方式文明的消灭了另一批想和你抢夺住房资源、工作资源的人。人际交往、理想追求,最终还是获取更高级、更符合认知、更有利于生存的有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