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像鉴定方法? 怎么鉴定青铜器?
一、老佛像鉴定方法?
首先是看材质。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他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的用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佛一般都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一般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其次是看标志、坐骑、手印和坐姿。古董佛像制造时十分严谨,造像的标志、坐骑、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规范的,只要多加学习,了解各个时期佛像的不同特征,并细心察看和对照,就可准确地为某件藏品定名,这样不但能分清藏品是佛还是菩萨,而且还能弄清是哪尊佛像和哪尊菩萨;
再次是看面相、体型和服饰。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纹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是有许多变化的,比如隋唐两个相连的朝代,虽说佛像的整体风格是相近的,但面相还是略有区别的,隋代的佛和菩萨为半圆脸型,唐初起就变得稍瘦一些;最后是看款式。款式是指古董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字资料,比如铭文和题记等,对收藏者在鉴别佛像真伪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此外,还可用嗅觉法进行鉴别。古代的古董佛像或其他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在长时期受人们供奉时被烟火所熏染过,或是长时期埋藏于地下。只要对其仔细进行嗅别,一般都可以嗅到烟火、发霉或发朽的味道,而现代仿制品则完全没有这种味道,即便是有些伪品用烟熏或埋于地下等作旧方式处理,也难免露出破绽,或烟火味过浓,或泥土芳香太浓,为行家所识破。
二、怎么鉴定青铜器?
鉴定青铜器可以看锈色,常见的锈色有绿锈、红锈、蓝锈等,如果锈色和器体合一,莹润自然那就是自然生成的锈色,如果锈色浮在器物之上,就是伪锈。青铜器的做工精致,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如果工艺潦草、器形不规整就是假的青铜。
1、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的流转,出土常见的锈色有绿锈、红锈、蓝锈、紫锈等,如果锈色与器体合一,深浅一致,莹润自然就是自然生成的锈色,如果锈色浮在器物之上,略显刺眼,就是伪锈。
2、工艺
青铜器的做工讲究,如果是重要的器皿,更为精妙雅致,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如果看起来工艺潦草、器型不规整、器身遍布砂眼的那就是假的青铜。
3、铜质与器式
铜质的鉴别比较简单,翻看铜器的底,若是出黄铜质地,就是伪品。鉴定青铜器还需要了解什么年代铸造什么铜器。不同年代的器式是不同的,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
三、青铜器鉴定方法?
伪造青铜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重新铸造法:这种方式主要是根据真器进行高仿,而后埋入地下做旧。虽然此种方法下青铜器伪造得很逼真,但其材质、纹路、锈色等无法比拟真品,特别是伪铸的青铜器没经过地下长期的氧化或腐蚀,因而器体普遍过重,通过分析其重量可辨真伪。 2.拼接法:青铜器深埋地下,常年腐蚀破坏难免造成某些部位的破损,伪造者经常是“移花接木”,将不同的几件铜器拆分,然后通过粘凑的方法,重新打造一件“完整”的青铜器,再附之泥土、假锈,乱人耳目。但是毕竟不同青铜器在工艺、材质上有所差别,藏家可以通过细心观察辨别真假。 3.假锈伪装法:为了使假青铜器铜锈看起来逼真,伪造者用胶水、松香、白芨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涂抹到仿古铜器上。此外,还有通过伪造青铜器铭文、纹饰等方法来造假,都需要收藏者多加注意。 如何辨锈识古铜 青铜器的一大特色是其色彩斑斓的铜锈,而这也是伪造者千方百计想假造的手段。为此,提出了几招: 第一,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作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含住掉不下来。 第二,取一些铜锈试样,用高温热针烧灼,真正的古铜锈是天然生长的矿物结晶,在高温下既不会熔化,也不易燃烧,更不会有酸味儿或其他异味儿。 第三,用小刀或其他工具将铜器表面的铜锈取一块,观察铜锈下面露出的皮壳,伪锈下面露出的直接是铜色;古铜锈下面则一般是黑褐色或是银白色的氧化膜。 第四,用烟熏铜器表面或颜料染色,使其表面形成黑色或红色的氧化层,往往这种氧化层没有光泽。作伪的氧化层的突起部位光亮,凹陷部位灰暗。用干燥的硬布等在铜锈表面快速摩擦发热,伪锈会发出塑料味儿、油漆味儿等异味儿。 第五,伪锈都使用白矾与硼砂,如果遇水易溶,可将铜锈置于热水中查看。还可以将水喷洒到铜锈上,观察铜锈的亲水程度,古铜锈是亲水的,而那些用油漆、胶水的亲水性则较差。第六,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铜锈的结晶形态及生长状态,可以发现新铜锈和老铜锈有很大差别。
四、鉴定青铜器口诀?
先看形,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紧睁眼,慢开口,铭文要细察,铜质是关卡。
五、青铜器佛像是什么时期?
佛像出现是在中原有佛教之后,那么青铜器佛像出现在汉唐时期。
六、如何鉴定唐代琉璃佛像?
唐代琉璃佛像鉴定方法:
1、面相饱满,头部为螺型或水波式发型,肉髻相对于隋代较为高耸,大耳下垂,神采稳重而又不失慈祥。
2、身体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丰满,袒露的胸肌起伏变化,写实性较强。
3、体态天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
4、衣饰有通肩式,袒右肩式和褒衣博带式,更多的是方领下垂式,衣料质感柔和轻薄。
5、台座多为束腰式,有六角,八角,圆形或花口形底边。
6、衣纹流利,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时期特征。
7、鎏金泛红,具时期特点。
七、铜佛像年份鉴定方法?
首先看材质,明代以前的铜佛像基本上都是青铜工艺,明代到清初基本上都是红铜,清中到民国基本上都是黄铜。所以从材质上可以简单断代。
还有就是看包浆。老铜佛像的包浆不可能是通体一色,在手经常触摸的地方必然会有明显的露铜点,且跟周围包浆有自然过渡,底部也有长期磨损的露铜点。
最重要的是看铜佛像的底部。底部有的是有封板,有的没有,有封板的是装藏底,年份比较早。
八、铜佛像底部鉴定方法?
1、看材质。金铜佛像有青铜、黄铜、红铜和其它铜合金等,但不同时期的用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前的铜佛用青铜,也有一些红铜制品,元代以后则出现了较多铜锌合金的黄铜及纯铜制作的所谓红铜佛像,而在青铜上鎏金的佛像被称为金铜佛像,黄铜佛像大多是不鎏金的。
2、看标识、坐骑、手印和坐姿。佛像制造时十分严谨,造像的标识、坐骑、手印和坐姿都是很规范的。
3、看面相、体型和服饰。佛像的面部五官、身材比例、肌肉和衣纹特征等,不同的朝代,即使是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是有许多变化的,比如隋唐两个相连的朝代,虽说佛像的整体风格是相近的,但面相还是略有区别的,隋代的佛和菩萨为半圆脸型,唐初起就变得稍瘦一些。
4、看款式。款式是指佛像本身所固有的文字资料,比如铭文和题记等,对收藏者在鉴别佛像真伪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5、闻气味。古代的金铜佛像或其它木质、陶瓷等材质的佛像,在长时期受人们供奉时被烟火熏染过,或是长时期埋藏于地下。
九、足金佛像怎么鉴定?
首先我们要从颜色入手,因为黄金的纯度越高,色泽就会越深。如果小佛像的颜色为深赤黄色,那成色将在95%以上,浅赤黄色90--95%,淡黄色为80--85%,青黄色65—70%,色青带白光只有50--60%,微黄而呈白色就不到50%了,我们口中所说的七青、八黄、九赤可作参考哦。
其次是看重量,黄金的重量大于很多金属,和同体积的白银相比大概为2:1,而且黄金比铜重1.2倍,比铝重6.1倍。
我们平时如果佩戴黄金首饰的时候应该也有感触,黄金放在手中或脖子上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假的黄金饰品却不如此,把这样的经验同样用在佛像上也适用。
除了以上的方法,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方法入手。
黄金比一般的金属硬度要小,而且纯度越高的黄金硬度越小,往往用牙咬就能咬出印子。
从声音上也能听出差别,一般纯度非常高的黄金扔在地面会有“啪嗒”的声音,假的或纯度低的黄金声音会非常脆,而且有些闷。
如果不介意的话,也可以用火烧着试试,用火将黄金烧红后等待冷却观察颜色的变化,如果佛像表面如初,还是原先的金属光泽,那就是足金的佛像了,一般纯度越低,黄金表面颜色就会越深了。
十、辽代青铜器鉴定方法?
鉴定青铜器可以看锈色,常见的锈色有绿锈、红锈、蓝锈等,如果锈色和器体合一,莹润自然那就是自然生成的锈色,如果锈色浮在器物之上,就是伪锈。青铜器的做工精致,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但如果工艺潦草、器形不规整就是假的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