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鉴赏的参考文献?
一、关于电影鉴赏的参考文献?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是由邹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
影视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同时它也进入高校的课堂,成为文理科学生共同喜爱的选修科目。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的编写,正是着眼于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的需要,通过对中外影视艺术史上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的解读,使读者得以徜徉于中外影视艺术的长廊之中,在对作品进行欣赏的同时,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概况,了解著名导演、演员的艺术个性以及其他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影视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中外影视作品赏析》可作各级各类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和中文专业的本专科教材,也可作在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参考用书。
二、青铜器美术作品鉴赏文章?
青铜器该怎么看?大多数青铜器身上繁复的花纹象征着什么?是一种单纯的审美还是有更多的关于其曾经的主人的身份与权力的隐喻?青铜器内镌刻的符号或者错落的、意义含混的铭文又该怎么识读?其中的文化与艺术史意义有哪些?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翀的《青铜识小》一书中,以“铜器文化史”“金文中的世界”“艺术史观察”三个部分写作了他在青铜器研究领域的思考,文章涵盖了铜器器形、金文以及艺术风格等领域。近期,澎湃新闻与张翀就此进行了一次对话。
《青铜识小》的第一篇文章为《“九鼎”及鼎文化》,而“九鼎制度”也是谈论青铜器,尤其是成组出现的鼎、簋等器物时最先想到的、也最核心的问题。
三、诗歌鉴赏中,如何鉴赏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 赏析炼字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的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的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进行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
四、渔火 鉴赏
夜晚的江色是鱼船的灯火在时影时现,象天上的星星眨眼。
五、豫园鉴赏?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
六、活着鉴赏?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七、鉴赏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八、雕塑鉴赏?
大卫雕像,像高2.5米,连基座高5.5米,米开朗基罗创作于公元1501-1504年,现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这尊雕像被认为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不仅如此,大卫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它对人体的赞美,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表示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过程中注入了巨大的热情,塑造出来的不仅仅是一尊雕像,而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作为一个时代雕塑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大卫将永远在艺术史中放射着不尽的光辉。
九、背影鉴赏?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1898-1948)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它的出版不仅提高了朱自清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使人们竞相模仿他情真意切、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
十、芝兰鉴赏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语出《孔子家语在厄》。
原句是:“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解。意思是:芝兰生长在幽深的林间,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就不散发芳香;有德行的人修养道义建树美德,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