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食的探究?
中华传统食品是指由中国人发明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特征,并且在饮食的发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饮食。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有"食在中国"的美誉。
中国以其农耕为主的生产结构和自然生活环境造就了中国各地特色的传统美食,经过数千年的经验总结与传承,形成了非常合理、科学与多彩的食材内容。茶、黄酒、醋、酱油酿造、泡菜、豆腐乳、豆豉、豆酱、粽子、粉丝、馒头、包子、水饺、面条、汤圆、凉茶等等均是由我们国人发明创造的,并且在我们饮食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传统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更适应东方人的体质要求。
近几年,国人在传统饮食生活习惯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对咱们传统的食品存在了许多的消费误区。日本纳豆、韩国泡菜在国际上得到很大的关注,而中国与之相似的中国豆豉和中国泡菜长期只能作为传统的调味品,营养和活性成分也没有得到充分地挖掘,消费者的认知认可在市场的发展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酿醋、酿酱油以及酿造黄酒等许多具有中国独特的传统健康食品也受到与其类似的原因被忽略,认知、认识、认可是中华传统食品引领消费三部曲!
中华传统食品保护体系的不成熟、产业链的不完整、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在市场占有份额中严重不足,引领性差。消费者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来自提高传统食品产业在国人心中的地位。科学评价中国传统食品对于产业的营销宣传、可持续发展有良好的带动作用,能够提高传统食品在原产地的知名度和产品形象,逐步开展旅游文化的交流。
随着回归自然食品开始兴起,传统的美食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按其生产加工方式来看,中华的传统食品主要分为:蒸煮类的一些米面制品、发酵的食品、腌制食品、熏烤制品、调味品、酒水等几个类别,它们的主要是以中国传统的农作物以及蛋、肉、禽等为主要的原料,加工制作而成的,既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如馒头、食醋、豆豉等!
传统食品的原料特点、专用的添加剂及配料、工艺与配方等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传统食品长期处于手工作业发展阶段,生产往往采用师傅带徒弟、手工操作等方式,质量主要靠经验和感觉,原料配比没有定量,产品加工生产的操作随意性强,科技的含量不高,做出来的品质会因地域、时间、甚至因人而异。
传统的食品特别讲究食物的配料、火候、人工等因素,在工业化生产中也很难达到手工操作的标准,因此口味不能得到绝对的保证,而且大部分即食产品在包装或者二次加热后,更不能保证产品口味的纯正性,如何解决工业化生产和包装技术是传统食品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能够大规模生产流通的先决条件。如何在保留传统口味基础上开发适应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理念的产品,也是传统食品加工企业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当今市场中,人们的需求特征逐渐趋向于饮食的多元化,产品的多样性,社会环境,经营环境的变化。我们只有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代需求的品牌,传统食品才会有新的生命力,而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资源是我们文化产业的一大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忽视对于传统食品的科学解读!弘扬中国传统食品的文化内涵,在某些意义上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食品营养科学进步的一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