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仁者寿寿则辱典故?

这个典故来源于《庄子·外篇·天地》中的尧与华封人之间的一段经典对话。

讲的是尧巡视华封这块封地上发生的一个小故事,华封当地人向尧祝他长寿、富有、多子,而尧三次坚辞。华封人不理解,于是有着这样的妙趣横生的对话:

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这个带有哲理意蕴的经典故事,产生了两种有趣的现象。

一是符合大众心理的,也就是传统绘画史上一个经典的题材华祝三多图,也称华封三多图。由于着三多十分契合民间的文化心理,故成为民间传统绘画中的一个最受追捧的祝福题材之一,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及近现代在商业绘画市场上一直成为一个热门题材。比如任伯年等人就创作多这幅这样题材的作品。

一是契合圣人心理的,那就是物极必反、水满必溢,任何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长寿也好,多子也好,富贵也好,一旦过度拥有这些,这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势必会随之而来,也就是尧对华封人所说的“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而“寿则多辱”的意思在这里其实并不难理解。

也就是说人太长寿了就容易遭受一些逃脱不了的屈辱。

这种说法其实蕴含着一种朴素的哲理。在历史上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人一旦老了,从个体本身来说,肌体机能的退化是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往往各种疾病就会随之而来,自理能力下降之后必然会面临着一些不如意的地方,生命质量的下降是自然的现象,这点任谁也不能否认,如果在遇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情况,就更是如此了。不要说或普通人,就比如美国的里根总统、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这样的一代风云人物晚年罹患了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之后的境况也是很凄惨的,就是很现实的例子。

当然,这并不是说长寿一定会受辱。现实中也有许多老人颐养天年,活得十分精彩,子孙孝顺,身体健康,老有所乐,这样的例子也不再少数。而庄子通过尧的故事也不是说长寿一定不好,更像是一个打比方的意思,说明任何一个事情都要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负面效应势必会显现出来,这点才是他所说的核心意思,人生就应该像庄子《逍遥游》中所阐述的那样自在自由才是最好的境界。

近代哲人冯友兰先生提出过人生的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而华封人所祝福的“三多”境界大致只是相当于功利境界,而传统儒家所追求的境界可以说是道德境界,而对庄子这样的道家来说,追求的是至高的天地境界,也就是说不刻意追求那种所谓的世俗中的圆满,自在逍遥就好,又何必一定要强求长寿、多子、富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