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元代墓葬陪葬品特点? 东周墓葬的陪葬品位置?

一、元代墓葬陪葬品特点?

蒙族墓室中的随葬俑人,尤其侍从俑,三处都是同类样式,即男俑多两腿叉开,神态倔强,女俑也多是形象轩昂,很少有绮丽婀娜之态。这大约就是元代墓俑 因种族不同而形成的一种特点。

至于在时代风格上,它虽是上承唐宋俑而来的一个 短暂时期,但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

元墓俑中的色目人的形象,除县出土的那件驼乐胡俑,在20世纪五十年代初, 山东济南凤凰岗出土了一座元墓,墓室中有两个中亚胡人俑,从身份上看,显然是 墓主人的仆从,其中之一手足残损,塑工运用了简括的手法,刻画出特定人物的典型形象、性格,其塑作技巧,都和户县以及西安出土的元墓俑是一致的。

二、东周墓葬的陪葬品位置?

在东周时期的墓葬中,陪葬品通常会被安置在墓室内的特定位置。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和发现,东周墓葬的陪葬品位置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靠近墓主人:一些重要的陪葬品会被放置在墓主人的身边或附近,以示尊重和陪伴。这些陪葬品可能包括器物、服饰、食物等。

布置在墓室的特定区域:墓室内会划分出特定的区域来安放陪葬品。例如,陶器可能放置在一侧,青铜器可能放置在另一侧,珠宝首饰可能放置在中央等。

放置在棺椁上方:有时陪葬品会被放置在棺椁的顶部,作为一种装饰和表达身份地位的方式。这些陪葬品可能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物品,也可能是象征性的礼品。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陪葬品位置可能会因墓葬的规模、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当时的风俗习惯而有所不同。此外,考古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认识。以上是一般性的情况,具体的墓葬遗址和考古发现可能会提供更详细和具体的信息。

三、春秋晚期墓葬特点?

春秋晚期时期,许多统治阶级的墓在地面上筑有坟丘。坟丘一般用夯土筑成,有的呈方锥状,有的形状欠明,现存最高的达十余米。河北省平山中山王墓和河南省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在墓室的地面上建“享堂”,则应看作是继承商代以来的旧制。

四、汉代墓葬外围有陪葬物品吗?

应该有吧,外围放的都是一些器件比较大的东西比如瓷器或一些青铜器,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具,真正的好东西都在棺材里面,里面的东西都是主人生前所喜爱的东西,要盗的话就是开棺吧。至于有没有陪葬墓,就要看这是家族群葬还是个人葬了,一般来说帝王墓的旁边一定会有陪葬墓的。

五、地主墓葬里都有什么陪葬品?

金银玉器、陶瓷制品、漆器、丝绸这些都是当时的奢侈品,如果墓主打过仗或好武还会有兵器盔甲之类的东西。

如果墓主有过官职那墓里还会有印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印章,金银铜铁玉都有。墓主如果是皇室成员如藩王之类的还会有玉带王冠之类的东西。

六、汉代墓葬陪葬品图片,汉朝老百姓墓有哪些陪葬品?

贵族的话会出现些特制的青铜冥器或是生前用过的一些青铜器,还会出现些陶制的房屋之类的物件。

老百姓的墓葬简单的太多了,几件陶器,几枚五铢钱最为正常。

七、陪葬青铜器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陪葬青铜器不同说明地位尊卑不同。

在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背景下,不同级别的人使用、陪葬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青铜器,它是区分尊卑长幼的一个标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由于当时铸造采取的是比较落后的范铸法,一器一范,铸造无论成功与否,浇铸用的陶范最后都会被损坏,所以要做好一件青铜器着实不易,故器物铭文最后的文字都是“……子子孙孙永宝用”文辞格式,表示这些东西将被视为传家之宝代代珍藏,有些窖藏中族属风格明显不同的器物则可能是战争中夺取的战利品,这里青铜器不仅是财富,而且是荣耀的象征。

八、东周到春秋时期墓葬制度?

战国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东周墓葬进入了铁器时代。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种变化在墓葬制度上也有所反映。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许多统治阶级的墓在地面上筑有坟丘。坟丘一般用夯土筑成,有的呈方锥状,有的形状欠明,现存最高的达十余米。河北省和河南省辉县,在墓室的地面上建"享堂",则应看作是继承商代以来的旧制。

在战国时代,墓室仍然保持商、西周以来的形制,有的大墓甚至还保留着腰坑。有些国君和大贵族的陵墓,如上述平山中山王墓、辉县魏王墓和邯郸赵国贵族墓,都在墓室的两面设墓道,与商、西周的中字形墓相似。

有些国君的墓,如安徽省,则和许多贵族的墓相同,仅有一个墓道或没有墓道。湖北省随州,开凿在丘陵的岩石中,规模甚大,但没有墓道,而且墓室的形状不规整,是罕见的特例。诸侯、贵族的大墓,仍流行附设车马坑。中山王墓的附近除车马坑以外,还有船坑,坑内埋船。这时的大墓,往往在墓室内积石以加固,积炭以御湿。辉县的魏王墓,则在墓圹内大量屯沙以防盗。在南方的楚地,流行用一种白色或灰色的粘土填在棺椁的周围,以保尸体和随葬品不朽。棺椁仍然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诸侯、贵族的大墓,用多重棺椁。随州曾侯乙墓椁室庞大,分隔为4个部分,双重木棺都髹漆施彩绘,十分精致。

九、春秋青铜器用途?

春秋时期青铜器已经逐渐变为日常实用器物了。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应用,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日常器物方面发展,出现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特别是青铜冶铸业的发展变化,使青铜器的造型及纹饰有了进一步的革新与创造。1954年至1955年河南洛阳中州路春秋战国墓出土的铜制器物有容器、兵器、服饰器、工具等,对研究铜器铸造和装饰特点提供了实物。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套13件的编钟,另外还有礼器、生活用器、彩绘铜镜以及削制竹简的铜工具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十、商代墓葬里面的陪葬品放在那个位置?

商代墓葬可以说是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在商王朝统治区域内及各方国均发现大量墓葬,出土了数不胜数的随葬品,包括青铜器、玉器、陶器等,还有大量殉祭遗存。它们或置于墓主身上或身旁,或置于殉人身旁,或置于棺椁附近,或置于腰坑、头坑和脚坑中,或置于二层台上,或置于壁龛中,或置于墓道之中,或置于墓外单独的陪葬坑中。 

商墓的随葬品摆放位置具有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商墓的随葬品摆放位置较多集中在墓主的身上或身旁,等级较高的放置在二层台上,殉人见于二层台和棺顶。

第二阶段,新的变化主要有等级较高的墓葬的随葬品较多向棺椁附近转移,且填土中开始出现器物,个别地区开始设置头坑和脚坑。

第三阶段,新的变化主要有墓主头前开始设置壁龛,贝开始放置在口中,可能出现了最早的墓道。这一阶段陶器多置于墓主头前或头前壁龛内及二层台上,青铜器多置于棺椁附近及棺内,且填土中开始放置殉牲。

第四阶段,新的变化主要有边、角坑开始出现,壁龛内不仅放置器物且开始放置殉人,个别地区开始使用放置器物的头箱和放置殉人的边箱,大型墓周围设陪葬坑,开了随葬品和墓主异穴而葬的先河。 

商墓随葬品的摆放位置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表现:从纵向上看,大幅度的变化多出现在商代晚期。从横向上看,较特殊的摆放位置一般出现在周边或方国地区,且中心区和周边及方国地区相互影响,相互模仿。从随葬品的地位来看,青铜礼器的摆放位置越来越突出,且重器都经过精心安排。 同等级墓葬因墓葬面积、形制、随葬品数量等大体相当,随葬品的摆放位置大体一致。等级越高的墓葬,空间上的防御措施层次感越强。 商墓的随葬品摆放位置对于墓主和殉人的性别、远近关系及职责等有一定指示性,对墓道的功用、随葬品的价值也提供了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