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虢国路的来历?
三门峡市区虢国路因辖区为虢国旧治而得名,始建于1994年,之后多次修建伸延,全长5998米,东段毗邻李家窑遗址(虢都上阳城遗址),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条主要干道,也是虢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据史料记载,虢国原封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周晚期举国东迁至今三门峡一带。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辅佐周王征伐,参与大事决策,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着重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国家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在三门峡市上村岭发现虢国墓地,并首次对其进行大规模发掘,同时在青龙涧河北岸台地上发现李家窑遗址。从虢国墓地出土的1万多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包含有青铜器、玉器、礼器等丰富的种类。其中,精美华丽的“缀玉面罩”和规模宏大的车马展现着虢国时期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历史上最早利用太阳能取火的用具“阳燧”是虢国人的聪明智慧和科学技术的结晶,国宝级文物“中华第一剑”更是改写了中国的冶铁史……一件件珍贵文物诉说着当时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为人们树立了工匠精神的典范。
璀璨的文化随文物遗产被保留至今,也在郭氏后人的血脉中不断传承。虢国的后裔以虢为姓,称郭氏,并世代流传。历史研究表明,三门峡是中华民族郭姓的发源地,是郭氏华人的根。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以及国内的郭氏宗亲代表曾多次到三门峡寻根祭祖,生活在三门峡的郭姓人也时时满怀骄傲地在家门口拜谒先人、回望历史。根亲文化的认同感增进了海内外华人的团结与交流,也促使虢国文化继续传承、发展,在新时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家园。200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会同市文物工作队在李家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虢国时期的城垣、城壕等遗址“浮出水面”,为虢国都城上阳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三门峡的城市历史也随之上溯到了3000年前。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虢都上阳城,市政府投资6000多万元,将李家窑村150户村民全部迁出,在遗址上建成一座集休闲、娱乐、文物保护为一体的地方性公园——虢国公园,对埋藏于地下的古城遗址实行永久性保护。如今,这座与虢国路相邻的公园绿草茵茵、樱花盛开,小船漂荡在湖中,鱼儿尽情游弋,从清晨到日暮,众多市民徜徉其间,儿童愉快地玩耍,老人悠闲地下棋、唱戏……每逢节假日,游人纷至沓来,在花间树下拍照留念,在健康步道上散步健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不禁会想起脚下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古城,为它所孕育的璀璨文化倍感自豪。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三门峡人将厚重的虢国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在位于虢国公园西北方的西周虢国墓地基础之上建立了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成为展示三门峡地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亮丽窗口。市区上阳路和上阳苑景区的命名也都体现着悠久的虢国风韵。2015年11月,整修一新的虢国路以平整的面貌展现于市民眼前,为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门峡地区在西周时期地理位置就非常重要,是周王室的西部屏障。现在还保留着完整的虢国都城和墓地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都表明虢国文化在三门峡地区最为丰富。”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刘社刚说,“根据虢国文化为道路命名,可以很好地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无论市民还是游客,都会在听到路名时不由得思考它的来历和渊源,让道路成为宣传三门峡历史文化的一个平台,展现出一座城市浓浓的文化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