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金银铜器

古代金银铜合金器皿(古代金银铜合金器皿图片)

一、金银铜合金什么颜色?

这与银铜比例有关,含银量高时,呈银白色略带淡黄,含铜量高时呈金黄色。

金银铜合金是金含银和铜的三元合金,银和铜的比例影响合金的硬度、强度、时效硬化程度和熔化温度等。

金银铜合金有AuAgCu3-l、AuAgCu20-5、AuAgCu20-30、AuAgCu35-5和AuAgCu3-55等合金。

金银铜合金用真空中频炉熔炼。低铜合金用热开坯和冷加工工艺成材;高铜合金经软化处理后水淬和冷加工工艺成材。

金银铜合金广泛应用于精密仪表中作为电位计绕组、电刷和轻负荷接点材料,真空钎料,弹簧材料,齿科用铸造合金以及饰品等。

金银铜合金有AuAgCu3-l、AuAgCu20-5、AuAgCu20-30、AuAgCu35-5和AuAgCu3-55等合金。用真空中频炉熔炼。低铜合金用热开坯和冷加工工艺成材;高铜合金经软化处理后水淬和冷加工工艺成材。

二、古代器皿材质?

盘是一种盛水器皿,材质是铝,主要在祭祀、宴饮等场合,以及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使用。

三、古代器皿名称?

在古代有爵、角、觥、觯、觚等器皿,它的造型和工艺大致与盛酒酒器,温酒酒器相类似。也都保有珍藏价值,自早期的陶制品、青铜制品、瓷制品、贵重金玉制品等。发展至今,早已用玻璃、塑胶勺一般瓷品取而代之,一切以实用、经济、便利为取向。

四、古代喝酒器皿?

1、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觥筹:酒杯和酒筹。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

4、尊:古代酒器(同樽)。《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

5、樽:酒杯。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pei:没过滤的酒)。”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

6、觞(shang):酒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7、钟:酒器。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8、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黄:gou长寿。指老人。”《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12、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者,浮以为大白。”(:jiao把杯中酒喝干。浮:罚)

13、角(jue):酒器。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14、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15、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6、杯杓(shao):饮酒用的器皿。也指饮酒。《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人谢,曰:沛公不胜~~,不能辞。”

17、觚(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论语•雍也》:“~不~,~哉!~哉!”《论衡•语增》:“传语曰:文王饮酒千钟,孔子百~。”又如“一觚浊酒喜相逢”。

18、杯:现代仍然广为使用的盛羹、水、酒、饮料等的器皿。杜甫《九日五首》诗之一:“重阳独酌~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五、古代日用器皿?

古代时喝酒用的有四个脚的器具有不少。

六、古代盛酒器皿名称?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2、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3、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

4、角,角由盛酒器发展为饮酒器。早期的角,细腰、平底、圆足有圆孔,宽把手。角的口部呈前后两只尖角形,前角略高,后角稍低,下有一个带附饰的筒形流,宜酌而不宜吸饮。其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也无便于吸饮的流。角用于盛酒、温酒和饮酒,同时它又是一种量器。

5、觥(gō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

6、觚(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长身细腰,口部呈大喇叭形,底部呈小喇叭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

7、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

8、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

9、杯杓(shao):饮酒用的器皿。也指饮酒。 来源:-古代酒器

七、古代饮酒的器皿等级?

古代饮酒主要有以下器具:尊、壶、区、卮、皿、鉴、斛、觥、瓮、瓿、彝

每一种酒器又有许多式样,有普通型,有取动物造型的。以尊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饮酒器的种类主要有:觚、觯、角、爵、杯、舟。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礼记·礼器》篇明文规定:"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古代饮酒器具的种类主要有觚、觯、尊、角、爵、碗、杯、舟等,总体看最为常用的是杯和碗。但部分朝代,常用饮酒器具又略有不同。

  在远古时期,常用饮酒器具即以碗、杯为主。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醪,呈糊状和半流质,对于这种酒,就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酒器制作材料主要是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尤以龙山文化时期为代表,酒器的类型分化出罐、瓮、盂、碗、杯等,其以罐、瓮、盂做容器盛酒,以碗、杯为饮具喝酒。以酒杯为例,当时酒杯的种类也非常繁多,有平底杯、圈足杯、高圈足杯、高柄杯、斜壁杯、曲腹杯、觚形杯等。

八、古代煮食物的器皿?

.煮食器具

最早的煮食器具是鼎,鼎作为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从三代到秦汉延续两千多年。而且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才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鼎)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鬲,有陶制鬲和青铜鬲。青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鬲)

鬲的形状看上去跟鼎差不多,同样作为烧煮的器具,为什么人们还要造鬲呢?《梦溪笔谈》中写道,"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有三个中空的足,相较于鼎,鬲在加热的时候便于吸收更多的热量。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机智呀!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灶台的广泛应用,鬲的功能失去了意义,取而代之的是釜。

釜圆底而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釜)

而为了能更方便的将煮好的食物倒出,人们又发明了有耳朵的釜——鍪。

(鍪)

渐渐的,简单的煮食器具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美食的需求,所以在前有基础上,最早的蒸锅——甗诞生了。

甗作为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而甗的上半部分甑,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

值得一提的是,妇好墓中还出土了一套三联甗,可以同时蒸三种不同的食物。不得不说,古人在讲究吃的同时还在不断探索如何吃的更便捷。

2.盛食器具

煮食器具做好了饭,便需要盛入盛食器具中,于是便有了下列一系列的盛食器具。

簠作为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具。基本形制为长方形器,盖和器身形状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一体,分则为两个器皿。出现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簋是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敞口、束颈、鼓腹、双耳。

同为古代食器,敦也是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盨是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礼器或食具,从簋变化而来。器盖与器身形态相近但稍小,器盖上有四个方足,为其一般判定标准。取下器盖后翻置起来即成另一器皿,食毕归置如一。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

豆在古代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也是礼器的一种,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上述器具,除豆外,其他皆是盛放黍、稷、稻、粱之类的饭食,足见古人对于吃的讲究和对祭祀的重视。

3.酒器

中国的酒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古人用于盛酒,饮酒和温酒的器具不下十几种,甚是讲究。

尊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中是非常常见的。

觥作为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

觚也是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初现于二里头文化,到西周中期已十分罕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罍是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体量略小于彝,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出现于商代晚期,而圆形罍在商代和周代初期都有。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盉也是古代一种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铜盉最早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即夏文化),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战国。

觯作为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斝是古代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卣也是古代酒器。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所以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底部有脚,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

彝也是古代先民用于盛酒的一种器具,亦泛指古代宗庙常用的祭器。在古书籍中未见以方彝为礼器的名称。宋人以这类器型作方形而名之。后世做出的方彝文中也未发现器名,因而考古界仍沿用宋人旧说。

觞同样也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考古界亦称其为耳杯。

角作为古代盛酒的器具。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与流,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一角一散。

除此之外,还有鐎,瓿等,也有盛酒的功能。其中觥,罍,盉,觯作为盛酒用具,形状不一,也可供人们审美,但角,爵和斝长得却是极其相似。

不得不说,相较于现代人一口锅,一副碗筷,一酒杯的吃喝生活,古人关于吃喝讲究,实在是让我们难以与之相比。

九、古代盛香油的器皿?

古时期,我国古人就已开始食用油类食品,不仅如此,据古书记录,不同季节还须使用不同的油。

春天用牛油煎小羊、乳猪;夏天用狗油煎野鸡和鱼干;秋天用猪油煎小牛和小鹿;冬天则用羊油煎鲜鱼和大雁,这时吃的油是动物油(固态)。

汉代以后,开始出现植物油,但不能食用,只用来制绢布,直到宋代,才开始有食用植物油(液态)的纪录,有麻油、豆油、菜油、茶油等。

宋代那时候流行陶瓷,民窑的便宜,老百姓也用得起,油壶也多是陶瓷的。

十、白铜合金银元能翻面吗?

白铜合金银元能翻面,因为磁铁只对铁有吸力,而对银元素不具有吸力。而银元是用银子铸造而成,不含有铁元素,所以磁铁对银元没任何作用,任何金属都有它的自然属性,有的软,有的硬,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