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镜的图案 是怎样制成的?请问,汉代是仿青铜器的图啊!用古代工具,怎样做生的?
一、我国古代的金属细工装饰技法种类繁多,错金银便是其中之一,此技术是用两种金属不同的金银光泽显现器物上的花纹,达到美化器物的作用,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至今已流传了2000多年,而且现在仍在使用。 早在先秦时代,贵族们便用金银来镶嵌青铜器物,此种装饰工艺通称为“金银错”,又称“错金银”。错金银工艺包括“镶嵌”和“错”两种技术,“镶”是把东西嵌进去或是在外围加边,“嵌”是把东西镶在空隙里,“错”即用厝(错)石加以磨错使之光平,其工艺可谓精密细致,丝丝入微。其制作工艺流程是:先在青铜器表面预铸出浅凹凸的图案、铭文、纹饰或字形所需的凹槽,再用硬度较大的工具錾刻浅槽,然后在浅槽内嵌入极细极薄的金银丝、片,用厝(错)石磨错,使嵌入的金银丝、片与铜器表面相平滑,锤打牢固后,再用蜡石将其打磨光滑,最后在器表用木炭加清水进一步打磨,使器表更加光彩熠熠。被“错金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的表面,金银与青铜的不同光泽相映相托,将其图案与铭文衬透得格外华美典雅、光彩照人。 二、中国古代在青铜器上做金银图案纹饰的方法,已发现的,主要有二种。镶嵌法已发现的我国古代金银错青铜器,有的是采用镶嵌的装饰方法,又叫镂金装饰法。一九七三年,我国著名学者史树青,在《文物》上发表了一篇《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主要就是谈这种方法。其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三、涂画法这是汉代金银错的主要装饰手法,这从汉人对“错”字的解释:“错,金涂也”,就可以看出来。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金涂”法主要工序如下:1、制造“金汞剂”“金汞剂”的制造是一个化学过程,即是把黄金碎片放在坩锅内,加温至摄氏四百度以上,然后再加入为黄金七倍的汞,使其溶解成液体,制成所谓的“泥金”。2、金涂用泥金在青铜器上涂饰各种错综复杂的图案纹饰,或者涂在预铸的凹槽之内。3、金烤用无烟炭火温烤,使汞蒸发,黄金图案纹饰就固定于青铜器表面。这种方法,今天有人称为“鎏金”,但古代叫“金错”。因为古代图画纹饰也叫“错”。《史记・赵世家》:“翦发纹身,错臂左衽”。原注:“谓以丹青错画其臂也”。古代画彩也叫“错彩”,钟嵘《诗品》卷中:“汤惠休曰:谢(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颜延之)如错彩镂金”。错彩和镂金是两码事:如前面所说第一种镶嵌法,也就是史树青所谓的镂金法;而这里所说的第二种方法,即“金涂”法,就是“错彩”。如果把全器都涂上金,而没有“错彩”,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是素面,就不能叫“金错”。在汉代青铜器工艺的流程中,有一道专门的金银错工序,负责这道工序的工人,叫“金银涂章文工”,“章文”是文章、纹饰的意思,所谓“金银涂章文”,就是在青铜器上,用金银涂饰花纹图案。由于汉代有“物勒工名”的制度,所以,在一些汉代金银错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有“金银涂章文工”,“黄涂工”,或简称“涂工”的工种名字。在现存的战国秦汉金银错铜器中,多数是用这种“金银涂”方法制成的。我们发现,许多被考古和文物专家称颂的一些精美金银错青铜器,它的金银错纹饰脱落处,没有任何凹痕,一眼就可看出,其金银错纹饰不是嵌上去的,而是涂上去的。如一九八七年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的金银错虎吞鹿器座,是举世公认的金银错代表作品,但细心的人一定会发现,这件器物虎尾上的金错纹饰脱落了一小块,但脱落处并没有丝毫凹痕,明知不是嵌的,而是涂的。还有,传为河南省洛阳金村战国墓出土的错金银斗兽纹镜,也是公认的金银错精品,但仔细观察,发现错金脱落处,也无任何凹痕,一看便知是用的“金涂”法。又如现存美国沙可乐美术馆的鸟纹壶,是一件公认的金银错精品,但其金银错脱落的地方,也没有任何凹痕,一望便知为“金涂法”产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真是不胜枚举。
先雕刻模子,和生铁翻砂铸造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