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钱币的排序(中国历史钱币的排序图)
一、宋朝钱币排序?
宋元通宝:建隆元年(公元 960 年)铸。背穿上有星月纹,其纹或在穿左、穿右、穿上、穿下。版别甚多。又有铁钱,但主要流通于四川。
太平通宝:太平兴国元年( 976 年)年铸。有铜、铁两种,仅有小平、铁钱兼有大钱。此钱是北宋第一种年号钱。
淳化元宝三体钱:淳化元年(公元 990 年)铸。有真、行、草三种书体,据说是太宗赵光义亲笔所书,即所谓的“御书钱”。
至道元宝三体钱:至道年间(公元 995 —— 997 年)铸。亦为宋太宗的“御书钱”。
咸平元宝小平、折二、折三:真宗咸平年间(公元 1004 —— 1021 年)铸。只有真书一种,并有铁钱。
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均匀宋仁宗时铸。都是对钱,并有铁钱(明道钱无)。皇宋通宝不是年号钱。皇宋通宝有一种钱文为九叠篆者,颇罕见。
康定元宝小铁钱: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铸。康定元宝小平仅见铁钱。
庆历重宝:仁宗庆历五年(公元 1045 年)铸,有铜、铁两种,铜铁有当十大钱。钱文有真读、旋读。又曾命河东等三州铸庆历重宝大铁钱。
至和元宝、至和重宝、至和通宝:仁宗至和年间(公元 1054 —— 1056 年)铸。均为对钱。重宝有折二、折三钱。折三钱中有的背面有“虢”字的,是宋钱中纪地最早者。折三钱又有直读、旋读之分。
嘉佑元宝、嘉佑通宝:仁宗嘉佑年间(公元 1056 —— 1063 年)铸。元宝为三体书,通宝为对钱。
治平远宝、治平通宝:英宗治平年间(公元 1064 —— 1067 年)铸。各有真、篆、古篆三种书体。
熙宁元宝、熙宁重宝、熙宁通宝: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公元 1068 —— 1077 年)所铸。元宝和宋宝均为真、篆书对钱,元宝只有小平钱,重宝只有折二钱,版别均极多。通宝有小平及折三铁钱,无铜钱。
元丰通宝:神宗元丰年间(公元 1078 —— 1085 年)所铸。铜钱有小平及折二两种,均篆、隶、草三体,但隶书者颇少见。又有铁钱。元丰钱版别极多,据说隶书元丰钱钱文为苏轼所书,称“东坡元丰”。
元祐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及铁钱。篆、行二体对钱,钱文传为司马光、苏轼书写。小平钱有背上有陕字者。
绍圣元宝、绍圣通宝:皆为篆、行对钱,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通宝只有小平。两种钱都有铁钱
元符元宝、元符通宝:有小平及折二篆,行对钱。以上两种年号钱是哲宗元佑至元符年间(公元 1086 —— 1100 年)所铸。
圣宋元宝:有铜铁小平、折二钱及折五铜钱。篆、行对钱,制作精美,版别亦多,是徽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 1101 年)所铸。
崇宁通宝、崇宁元宝、崇宁重宝:徽宗崇宁年间(公元 1102 —— 1106 年)所铸。制作极精,钱文铁画银钩,称“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书,书法自成一家。通宝有小平、折十两种,后者尤多见,并有铁钱,又有合背钱。元宝钱形制有二,一种稍大者钱文隶书。重宝为隶书钱,形状大小不一,因初行当十大钱引起严重私铸,乃改当三。重宝又有当二的夹锡钱。
大观通宝:徽宗大观年间(公元 1111 —— 1118 年)铸。有小平、折二、折三、当五、当十数种。钱文亦为徽宗瘦金体,颇精美。又有铁钱及合背钱
政和通宝、政和重宝:徽宗政和年间(公元 1111 —— 1118 年)铸。有小平、折二,并有夹锡及铁钱,钱文为篆、隶对。另有政和元宝铁钱,为陕西所铸,极罕见。
重和通宝:重和年间(公元 1118 年)铸。小平对钱,流传较少。
宣和通宝、宣和元宝:徽宗宣和年间(公元 1119 —— 1125 年)铸。均篆、隶对钱,传为御书。通宝有小平、折二。元宝仅有小平。自圣宋钱始至宣和钱,皆徽宗时所铸,为中国方孔圆钱中之最精美者,尤以圣宋、政和、大观、宣和等钱冠绝群钱。
靖康元宝、靖康通宝:宋钦宗公元1126—— 1127年铸。时值金人南侵,所铸钱极少,传世不多。元宝、通宝都有小平及折二钱,近发现有折三钱,通宝兼有铁钱。
建炎通宝、建炎元宝、建炎重宝:高宗建炎年间(公元 1127—— 1130 年)铸。都有小平、折二、折三钱,皆对钱。通宝背有些有“川”字的。
绍兴元宝、绍兴通宝:高宗绍兴年间(公元 1131—— 1162 年)铸。均有小平、折二钱。通宝尚有折三钱。均篆、真对钱。元宝折二背有星月纹。通宝背有利字的铁钱,为利州所铸。
隆兴元宝、乾道元宝:孝宗隆兴、乾道年间(公元 1163 —— 1173 年)铸。两钱均篆、真对钱,仅有折二钱,兼有铁钱。有些钱背有松、正、同等钱监名。
淳熙元宝、淳熙通宝:孝宗淳熙年间(公元 1174 —— 1189 年)铸。元宝钱有小平及折二钱,钱文有篆、真二体。真书钱背有纪年,自柒至十六,这是世界上钱币纪年最早的。背文有星月纹或钱监名,如正、泉等。通宝为折二钱;铁钱纪监名兼纪年。
绍熙元宝、绍熙通宝:光宗绍熙年间(公元 1190 —— 1194 年)铸。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铜、铁均有。铜钱背纪年,自元年至五年。铁钱纪地及纪年,背面钱监名,如“同”即同安,“春”即蕲春,“汉”即汉阳。
庆元通宝、庆元元宝:宁宗庆元年间(公元 1195 —— 1200 年)铸。铜、铁钱均有小平、折二、折三。背纪年,小平、折二自元至六,折三自四至六。
嘉泰通宝、嘉泰元宝:宁宗嘉泰年间(公元 1201 —— 1204 年)铸。通宝有小平、折二、当五三种。另有铁钱,背纪地纪年。元宝铁钱同。
开禧通宝、开禧元宝:宁宗开禧年间(公元 1205 —— 1207 年)铸。铜、铁钱均有小平、折二两种,钱背纪年自元至三。铁钱并纪地。
嘉定通宝、嘉定元宝:宁宗嘉定年间(公元 1208 —— 1224 年)铸。通宝铜、铁钱均有小平、折二钱。铁钱并有折五。元宝有当十大铜钱,背有折十字样。铁钱则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种。铜钱纪年自元至十四。
嘉定折二、折三、折五铁钱:嘉定铁钱较为复杂,不但年号多,而且币值多,钱名更多。如有:元宝、永宝、之宝、全宝、兴安、安宝、新宝、万宝、真宝、崇宝、泉宝、洪宝、封宝、宝至、珍宝、隆宝等。甚至有人说究竟有多少种“宝”还不十分清楚。除此以外,嘉定钱尚有纪钱监名,纪年、纪值、纪范。钱文又有多种,其中又分直读、旋读,形式之多,为宋钱之冠。
大宋元宝、大宋通宝:理宗宝庆年间(公元 1225 —— 1227 年)铸。非年号钱。元宝铜钱有小平、折二两种,及小平、折二、折三铁钱,均纪年,自元至三。通宝有当十大战。
圣宋重宝:亦为理宗宝庆年间所铸,非年号钱,只有铁钱。
宝庆完宝:理宗宝庆年间所铸的唯一年号钱。仅小平、折三两种铁钱。背有纪值及纪监文。绍定通宝:理宗绍定年间(公元 1228 —— 1233 年)铸。通宝铜、铁钱有小平、折二,铁钱另有折三。背均纪年自元至六。
端平元宝、端平通宝、端平重宝:理宗年间(公元 1234 —— 1236 年)铸。元宝铜钱仅得小平,铁钱有折三、折五、折十三种,纪年仅“元”字。通宝铜钱有折三、折五。另有铁钱,有大至折十二者。重宝仅折五铜钱。
嘉熙通宝、嘉熙重宝:理宗嘉熙年间(公元 1237 —— 1240 年)铸。通宝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文纪年至元四。重宝仅有折三铜钱及折五、折十铁钱。
淳祐元宝、淳祐通宝:理宗淳祐年间(公元 1241 —— 1252 年)铸。元宝有小平、折二铜钱;通宝则多折三。另在四川铸行当百铜、铁钱。
皇宋元宝:理宗宝祐年间(公元 1253 —— 1258 年)铸的非年号钱。有小平、折二两种。背纪年自元至六。
开庆通宝:理宗开庆元年(公元 1259 年)铸。有小平、折二两种,背纪年,仅“元”一字。
景定元宝:理宗于景定年间(公元 1260 —— 1264 年)铸。有小平及折二两种,背纪年自元至五。
咸淳元宝:南宋最后一种钱币。度宗咸淳年间(公元 1265 —— 1274 年)铸。有小平、折二两种,并有铁钱。纪年自元至八。
钱牌:高宗建炎年间(公元 1127 —— 1130 年)铸。有三种,牌面有“临安府行用”字,背文则为“准弍百文省”、“准叁百文省”、“准五百文省”三种。(“省”是“省陌”的意思)钱牌作长方形,或上圆下方,或上方下圆。
二、清朝十二帝钱币种类排序?
清朝没有十二帝钱币,只有顺治通宝,康熙,雍政,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通宝!
三、十大皇帝钱币排序法?
清代十大皇帝古钱币为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在位期间所铸的钱币。
顺治通宝:(公元1644年)康熙通宝:(公元1662年) 雍正通宝:(公元1723年)乾隆通宝:(公元1736年)嘉庆通宝:(公元1796年)道光通宝:(公元1821年)咸丰通宝:(公元1851年)同治通宝:(公元1862年)光绪通宝:(公元1875年)宣统通宝:(公元1909)。四、中国历史制造钱币的几种方法?
中国古钱币不仅品种丰富,而且铸造方法每个时代都不一样,根据《天工开物》记载的铸钱流程,来详细介绍古代各色古钱币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1、炼铜
从我国考古发掘来看,夏代已经能熔铸青铜。古代炼铜方法主要有火法和湿法两种。
第一种为“火法炼铜”,例如以孔雀石为原料炼铜。殷墟考古发现,3000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已运用了此方法。孔雀石与点燃的木炭接触而被分解为氧化铜,继而被还原为金属铜;
第二种为“湿法炼铜”,中国人最早利用天然铜的化合物进行湿法炼铜,西汉时即利用硫酸与氧化铜反应,将铜矿中的铜元素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这种方法叫湿法炼铜。
古人在提炼及使用红铜(纯铜)工具过程中,发现将红铜与锡、铅等金属熔融在一起,就能克服纯铜溶液粘稠、流动性差、质地不如石器坚硬的缺点,炼制出一种青灰色的合金,这就是青铜。青铜有熔点低,易于铸造,硬度大,融化后流动性好,少气泡等优点,适于铸造锋利的刀刃和细密的纹饰,因而我国古代的货币大都是使用青铜材质。
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还逐步发现了铜与锡、铜与铅、铜与锌的配比的改变,使炼制出来的青铜的属性发生变化的规律:加进的锡越多,熔点越低,随着加锡量的增多,硬度也随之增高,远远超过了红铜的硬度。但是当加锡过多时,青铜反而变脆,容易断裂。后来,人们又发现在青铜中加入定量的铅,就能克服青铜较脆的弱点。通过反复的实践,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已经总结出配制青铜合金的规律。
根据对古钱币的考证,在汉代开始至明代初期的少量铸钱中含有通过矿石夹带的锌元素。由于纯铜加锌铸造的黄铜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颜色华贵,明代嘉靖年即启用金属锌直接配红铜铸造钱币。这在铜合金铸造史上是个划时代的转变。从此,黄橙橙的铜钱广受欢迎。
2、制范
我国最初的铸造技术是使用石范。由于石料不容易加工,又不耐高温,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很快就改用泥范。在商代早期有了泥范铸造,中期即大规模使用。范就是人们常说的模具,是用来构成器物造型和纹样的(“模范”一词即来源于此)。铸钱一般是采用的平板范,从质地上来说,平板范有泥陶范、石范和铜范三种。先秦时期铸钱大多使用的是泥陶范。泥陶范铸钱,先制作面范的范坯,范坯未干之前,在上面雕刻钱型、制作浇道和浇口;再制作钱币的背范,并同时阴干,再将之烧造成陶范。面范与背范合拢后,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留下一个浇注孔。
到战国末年开始较多地使用石范和铜范。由于石范光洁度较高可以反复使用,在西汉初年得到广泛采用。铜范铸钱在汉武帝以前使用并不普遍,代表性的有楚国的蚁鼻钱和战国的秦半两。而随着汉武帝五铢钱的铸行,铜范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使这一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铜范的诞生,除制作泥范的铜范(称为模或母范)以外,还出现了专门用来制作铜范的“模”。模中的钱文是以阳文正书的,是专门用来翻制范的“范”。模的使用是我国古钱币铸造技术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它使所铸造的钱币式样和重量趋于规范和统一。与铜范同时出现的还有铁范和铅范。
▲五铢钱范
到唐代以后,就出现了母钱,用母钱作为模具,大大提高了制钱的效率。
▲光绪重宝母钱
3、浇铸
将正反陶范或石范相扣并填充外部缝隙后沿浇道和浇口灌进熔化的铜液,待冷却即成钱胚。由于模的使用,为叠铸工艺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浇铸铜钱时,将由模翻制而成的范叠放在一起,一次能浇铸数十枚钱币。叠铸省工、省时、省料,大幅提高了产量,而且保证了质量。
我国最早的叠铸币是战国时期的齐刀币,秦始皇的半两钱、汉武帝的五铢钱等都曾用这种方法铸造,在王莽币制改革时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唐朝时期,还发明了翻砂铸钱法,是钱币铸造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到五代时期这一方法已被普遍使用直至清代。翻砂铸钱法是将铸母钱用型砂印制出钱模,然后用来浇铸钱币。大致工艺过程为:用四根木条做空框,中间填上型砂,用木或陶等物刻成的母钱在沙土上扣出型范,再把同样一框型砂合在上面,成为钱的背面,如此逐渐层叠累加达数十框之多,上面留出浇口,用绳捆紧加固,然后将融化的铜液浇注进去,待冷却后开框,则成树型的钱胚了。
4、锉钱
经过浇铸后形成钱胚,需要逐一进行摘断磨锉加工。锉钱即是将铜钱边缘用矬具进行打磨平滑的过程,古钱币锉钱边缘都是经过顺圆周方向切削加工,使成品显得自然、得体。
这就是古人基本的制钱流程了。看似简单,里面的操作过程还是非常复杂的,分工也很细致,比如清代制钱每炉设炉头一人,其所需工役有八行:看火匠、翻砂匠、刷灰匠、杂作匠、锉边匠、滚边匠、磨钱匠、洗眼匠。
因为有了这些古代工匠的无数心血与汗水,才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闪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万千结晶哦!
五、中国历史朝代排序是如何排列的?
中国朝代历史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清朝皇帝顺序表: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速记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民国再共和, 代代往下传 传说:前4439 ~ 2689年 开创:前2690 ~ 2350年 唐 :前2351 ~ 2251年 虞 :前2252 ~ 2204年 夏 : 前2205 ~ 1765年 商 : 前1766 ~ 1121年 周 : 前1122 ~ 255年 春秋: 前 770 ~ 476年 战国: 前 475 ~ 221年 秦 : 前 221 ~ 207年 汉 : 前 206 ~ 219年 三国: 220 ~ 265年 魏 : 220 ~ 265年 蜀 : 221 ~ 263年 吴 : 222 ~ 260年 晋 : 265 ~ 420年 西晋: 265 ~ 316年 东晋: 317 ~ 420年 六朝: 220 ~ 589年 隋朝: 589 ~ 618年 唐朝: 618 ~ 906年 五代: 907 ~ 1279年 宋朝: 960 ~ 1279年 北宋: 960 ~ 1126年 南宋: 1127 ~ 1279年 金 : 1115 ~ 1234年 元朝: 1271 ~ 1368年 ◎明朝 洪武: 1368 ~ 1398年 建文: 1399 ~ 1402年 永乐: 1403 ~ 1424年 洪熙: 1425年 宣德: 1426 ~ 1335年 正统: 1436 ~ 1449年 景泰: 1450 ~ 1456年 天顺: 1457 ~ 1464年 成化: 1465 ~ 1487年 弘治: 1488 ~ 1505年 正德: 1506 ~ 1521年 嘉靖: 1522 ~ 1566年 隆庆: 1567 ~ 1572年 万历: 1573 ~ 1619年 泰昌: 1620年 天启: 1621 ~ 1627年 崇祯: 1628 ~ 1644-年 ◎清朝 顺治: 1644 ~ 1661年 康熙: 1662 ~ 1722年 雍正: 1723 ~ 1735年 乾隆: 1736 ~ 1796年 嘉庆: 1796 ~ 1820年 道光: 1821 ~ 1850年 咸丰: 1851 ~ 1862年 同治: 1862 ~ 1874年 光绪: 1875 ~ 1908年 宣统: 1908 ~ 1911年 ◎中华民国 1912 ……… 1949年
六、钱币怎么认什么局的钱币?
后金在进关前就开始在关外铸造货币,努尔哈赤天命年间,铸造了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的天命通宝。皇太极时又铸造了满文大钱天聪汉之钱。
顺治年间开始铸造顺治通宝,共分5种样式,一式为顺治元年铸造的,是一种仿古式的货币,正面铸有顺治通宝,背面是光背的。不久就又铸了2式货币,正面还是顺治通宝,反面是铸钱的汉字局名,如工,户,东,福等。三式是顺治10年铸造的,是一厘钱,反面铸有一厘和钱局名。一千文合银一两。四式货币是在顺治17年铸造的,反面有满文宝字和满文局名,五式也是这一年造的,钱背面有满汉文的钱局名。
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而吴三桂等人在叛乱时期也大量铸造过货币,吴三桂铸造了利用通宝,有光背,背面有云字,贵字,一厘,二厘,五厘,一分等。其子吴世潘洪化年间又铸造了洪化通宝。福建的耿精忠则铸造了裕民通宝,分一分,一钱,浙一钱三种。
康熙朝自铸的货币有两种,与顺治钱的第四式和第五式相同。
雍正年间后,清帝铸钱就只按顺治5式,即钱背面标满汉文局名而铸造,此后又铸造了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
咸丰年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因财政紧张而开铸大钱,人为的搞通货膨胀。分为3类,一是通宝,是小平的铜铁铅钱。一为重宝,为当四至当五十的大钱。还有一种是元宝,为当百及当千的大钱,这些货币各地都有铸造。
清代货币比较珍贵的当属慈禧时期铸造的祺祥通宝和重宝,这种钱本准备在咸丰皇帝死后用的新年号钱,由于慈禧发动政变,改年号为同治,这种钱没有铸多少就停铸了,因而较少,祺祥年号只用了69天。
同治年间只铸造了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
光绪初年,只铸通宝小钱和重宝当十钱,后慈禧下令从国外进口造币机器,用机器铸造制钱。
宣统年间只铸造了宣统通宝,有两种,一种较大,一种较小。
清代铸币分两大类,一类是中央造币厂铸造的,令一类是地方造币厂铸造的。
七、宋代钱币市场最火的钱币?
宋元通宝是宋代钱币市场通用最火钱币
九叠印章宋元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从宝元二年到皇佑末年(公元1039年~1053年),北宋仁宗赵祯,非年号钱币。钱有篆书,楷书对钱,光背。分为小平、折二种,有铁钱。印章篆刻中另有九叠篆书,极为罕见,为古泉大珍。
八、匈奴的钱币?
古代的匈奴人没有自己的铸币,平时使只能用实物缴税,用一些特定的物品作为等价物。 比如, 和汉地的交往中,使用牛、羊、马交换铜铁、丝帛 设在西域的僮仆都尉向当地城邦收税,有马、羊、骆驼、葡萄、粮食等 还有一些通过贸易、征贡得到的黄金、毛皮等
九、钱币的量词?
量词:张
一张钱币。
造句
1、你坐以待币,钱币的币,我们坐以待毙,毙命的毙。
2、我宁愿剖出我的心来,把我一滴滴的血熔成钱币,也不愿从农人粗硬的手里辗转榨取他们污臭的锱株。
3、爸爸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古钱币。
4、真伪莫辨的钱币最好送到银行去鉴别。
5、爷爷喜欢搜集古钱币。
6、一个钱币最美丽的状态,不是静止。
十、以前的钱币?
流通使用过的硬币,总体的收藏价值不高,硬分币中的“四小龙”在市面上有可能找到,价值在几十元左右一枚;“长城币”中的流通币价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左右一枚;“老三花”中的流通硬币,属1993年梅花五角硬币收藏价值最高,价值在15-25左右一枚年。
而硬分币中的“五大天王”、长城币中的“1982年、1984年、1986年硬币”、老三花中的“2000年菊花一角和2000年的牡丹一元硬币”,这些硬币属于装帧成册的收藏系列,并未公开发行,市面上几乎是见不到的,大家一定要仔细区分,收藏不能盲目跟风,最好是结合实际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