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钱币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小报)

一、货币的发展史?

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做交易媒介,于是就摇身一变成了商品家族的新贵——货币。

比如贝壳,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钱”。除了贝壳,还有龟壳、布帛、可可豆、鲸鱼牙,甚至玉米等,都曾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时代充当过货币。

后来,取代实物货币的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它们都曾长时间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金属货币之后诞生了纸币,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

二、古代货币的发展史?

古代货币发展史如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货币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楚币(爰金、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三、现代货币的发展史?

1。关于货币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中国古代货币起源学说主要有先王制币说和交换起源说,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和保存财富说,但是这些学说都未能科学完整地解释货币的起源。

马克思用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2。

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通常具有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的性质。 &nbs

p;货币产生以来,许多不同的物品曾先后充当过货币材料,形成了不同的货币形式,大致而论,货币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制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的发展过程,实物货币是货币产生初期采用的货币形式,金属货币曾在许多国家长期流通使用,纸制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是现代货币形式。

3。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物品或人们生产的物品充当货币材料的货币形式。中外历史上实物货币种类很多,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实物货币有贝币、谷帛等。但是许多实物货币都形体不一,不易分割、保存,不便携带,且价值不稳定,因此不是理想的交易媒介。

4。金属货币是以铜、银、金等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货币,其中以贵金属黄金作为货币材料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金属货币有两种形式:一是称量货币,二是铸币。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易于分割、易于储藏的优势,金属货币的局限性主要是携带不便,金属货币的数量受金属贮存和开采量的限制,不能灵活适应经济发展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四、学习货币发展史的意义?

今天我们学习货币发展史来看看货币的起源及其影响。看看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些货币创新是如何出现的,它们有没有为人类带来真正的富裕和幸福;货币怎样影响宗教、战争、外交和科技发明,这些历史故事又能给今天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带来哪些启示。

五、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

(1)先秦:商朝人善于经商,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规定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汉代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汉代的铜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3)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4)隋唐: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北宋时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6)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六、中国古代成功的货币?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也最成功的货币!

它形制很简单,但是真正仔细研究起来,才发现真的是一件大工程!自汉武帝直至隋朝的七百年间,五铢钱成为铸钱的标准。五铢钱因历史久远,特点突出,引起众多藏家的注意,极具较高的历史研究意义和价值!

七、关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史?

货币是指任何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和完全流动 的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商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 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在货币发展史上,羊、铜银、黄金、银行券、纸币、电子货币等都承担过交 换媒介的功能,这些交换媒介不断演化,形成了今天的货币形式。

交易成本更小 化在货币演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 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如,在欧盟国家通用的 欧元,西非经济共同体使用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 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

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 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 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 法郎。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 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 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 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拿出英国境外后可 能会被拒绝收受。

每个基本货币单位通常还可以分成更小的辅币。最常用的比例是辅币为主币 的1/100,比如,100分=1元。在法国大革命推广公制以前,欧洲历史上曾经长 期采用1/20/240进制,例如在英国,1英镑等于20先令、240便士;法国的情况是12个但尼尔(denier)为1苏(Sol),20个苏为1里弗尔(livre,又称锂)。

1 :7、1 :14、1 :25、1 :10、1 :1000以及其他进位制也曾被使用。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 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元和韩元。萨缪尔森在其名著《经济学》有关货币的章节中,引用了金•哈伯特的一 句名言:“在一万人中只有一人懂得通货问题,而我们每天都碰到它。

”由此看 来,货币貌似简单,实际上却极其复杂。然而货币的本质问题是最复杂的问题,19世纪中叶英国有一位议员格莱顿 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就是“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 的人还要多”。不论是马克思也好,西方经济学的学者们也好,关于货币的本质 始终存在大量的争论。

八、中国古代黑色货币?

古币黑漆特征,为黑亮色,且刻面光华无粗糙痕迹。黑漆古物放在这里是因为它非常类似于古代古物。黑漆膏的形成机理与古代相似,只是它是暴露放置的,不可摆弄,相对不亮,表面一般为黑色。

古币从熔炉中释放出来后就再也没有接触过土。由于长期氧化,硬币表面被一层黑色薄膜牢牢覆盖。它像黑色油漆一样黑而闪亮。它看起来是黑色的,尽管在上有很多标记,也显的非常自然,如果长期拨弄古代流传下来的古币,钱文的内部轮廓会呈现出红润的铜色,货币会变得又黑又亮。

古代流传下来的古币和黑漆钱币在清代通常更为丰富,因为它们离我们时间很近,而且埋藏在土壤中的也较少。然而,大多宋代古钱币,尤其是那些高度古代的,都是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所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古钱币很少。

铜币是中国古代的主流货币。完成了从春秋到光绪的历史使命。新铸造的铜币绝对闪亮。由于储存环境、用途等原因,铜币表面会产生各种涂层浆料。

古代流传下来的铜币指的是长期使用和储存而不埋在地下的铜币。铜币是通过与大气接触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此外,铜币经常被用来玩。铜币为浅黑色或黄铜色,有自然光。古代流传下来的裹浆很密,很难销毁,也很难被伪造者伪造。

九、中国古代货币年表?

约21 世纪贝壳开始从装饰品发展成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

约 14 世纪铸行铜贝。实物货币开始向金属货币过渡

约800—70O 早期空首布产生

约700-600 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 , 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31—591 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 , 叔敖谏止

524 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480 战国开始

403 晋分裂为韩、赵、孙魏三国

386 田和称齐公 ,齐造邦刀或铸于此时

336 秦惠文王行钱。 (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

284—279 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 , 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41—223 楚迁都寿春 , 铸邹麦等金币

221 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 , 推行方孔半两钱 , 黄金以锚为单位

206 西汉政权建立,半两钱减重 , 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

186 半两减为八铢。禁民铸钱。

182 半两减为二铢四累 , 称为五分钱。

175 铸四株半两。又许民铸钱。

14O 汉武帝铸三铢。

136 废三铢 , 复行半两。三朱、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于此时。

119 发行白金三品和皮币。

118 铸五铢。

115 四行赤侧五铢

113 废赤侧五铢当五制 , 集中全国铸币权于上林三宫。

公元

7 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契刀和大泉。国宝金匮值万或铸于此时。

9 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 ,专用大小泉。

10 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采用宝货制。

14 王莽第四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布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 刘玄( 淮阳王 )铸五铢。

30 公孙述铸铁钱。

40 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6 灵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 董卓铸小钱。

208 曹操为丞相,恢复五。

214 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36 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 孙权铸大泉当千。

338 李寿铸“汉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钱。

376 太元货泉或铸于此时。

43O 刘宋铸四铢。

454 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 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5 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 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510 北魏铸五铢。

529 北魏铸永安五铢。

543 东魏改铸永安五铢。

553 北齐铸常平五铢。

561 北周铸布泉、河西诸郡用西域金银币。

562 陈铸五铢。

574 北周铸五行大布。

579 陈铸太货六铢。北周铸永通万国。

589 隋铸五铢。

621 唐高祖废五铢 , 铸开元通宝。从此铸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

666 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667 废乾封钱 , 复用开元钱。

708 ( 日本铸和铜开宝 ) 。

755— 768 ( 法国铸德涅银币 , 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

758 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759 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史思明在洛阳铸得查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766—779 大历元宝铸于此时。

780—783 建中通宝铸于此时。

845 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870 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907 后梁铸开平通宝。

911 楚马殷铸天策府宝, 前蜀王建铸永平元宝。

916 王建铸通正元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铅钱。

917 王建铸天汉元宝。南汉刘岩铸乾亨重宝。

918 王建铸光天元宝。

919 蜀后主铸乾德元宝。

922 辽铸天赞通宝。闽王审知铸开元通宝大铁钱。

925 蜀后主铸咸康元宝。辽铸天显通宝。楚马殷铸铅钱。

988 后晋许民间铸天福元宝。后蜀铸广政通宝。

947 辽铸天禄通宝。

948 后汉铸汉元通宝。

951 辽铸应历通宝

955 后周铸周元通宝。

959 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

96O 宋太祖铸宋元通宝。

968 辽铸保宁通宝

976 宋铸太平通宝。

98O 白银取得纳税的资格。

983 辽铸统和通宝。

990 铸淳化元宝。

994 李顺在成都铸应运元宝和通宝铜铁钱。

995 铸至道元宝。

成都商民私以交子为市,国开始出现纸币。

998 铸咸平元宝。

1004 铸景德元宝。

1008 铸祥符通宝、元宝。

1017 铸天禧通宝。

1023 设置益州交子务。铸天圣元宝。

1024 政府在益州发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贯到十贯,这是政府最早发行的纸币。

1032 辽铸重熙通宝。

1034 铸景站元宝。

1039 铸交子改分五贯和十贯两种 ,铸皇宋通宝。

1045 铸庆历重宝当十铜铁钱。

1065 铸至和元宝

1118 辽铸请宁通宝。

1119 铸治平元宝、通宝。

1126 铸嘉祐元宝、通宝。

1054 铸靖康通宝和元宝。

1055 铸绍圣元宝和通宝。

1056 铸元符通宝。

1064 铸圣宋通宝。辽铸乾统元宝。

1068 辽铸戚雍通宝

1071 蔡京铸崇宁重宝当五和当十钱。

1074 交子改为一贯和伍百文两种。铸熙宁元宝、通宝、重宝。

1078 交子行于陕西。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1083 辽铸大康元宝和通宝。

1092 外路改变子为钱引。通行区域扩大到京东、京西、淮南,京师等地。

1093 铸元丰通宝。

1094 四川交子务改为钱引务。铸大观通宝 , 自小平到当十。

1098 四川发行钱引, 旧交子作废

1101 辽铸天庆元宝。

1103 辽铸大安元宝。

1105 废当十钱。铸政和通宝。

1107 铸重和通宝。

1109 辽铸寿昌元宝。

1110 铸元祐通宝。

1111 铸宣和元宝和通宝。

1127 南宋铸建炎通宝。

1137 铸绍兴通宝和元宝。刘豫铸阜昌钱。

1131 吴玠在河池发行银会子 , 中国最早的银本位制。

1149 西夏铸天盛元宝。

1154 金发行交钞。

1157 金铸正隆通宝。

1160 东南会子由户部发行。

1168 改革会子的发行制度,以千万贯为限额。

1174 铸淳熙元宝。

1178 金铸大定通宝。

1180 钱背加铸年份。( 英国铸银便士 )。

1189 金取消纸币的分界制 ,交钞永远通用。

1197 金铸承安宝货银链。

1205 铸开禧通宝。

1208 铸嘉定通宝。

1215 金改发贞桔宝券。

1217 金改发贞站通宝。

1222 金改发兴定宝泉。

1223 金发行元光珍货。

1225 铸大宋通宝。

1234 铸端平元宝。

1236 窝阔台发行交钞。

1237 铸嘉熙通宝和重宝。

1241 铸淳祐元宝。四川铸淳祐通宝当百钱。

1247 会子永远通用。

1253 铸皇宋元宝。

1259 铸开庆通宝。

1260 铸景定元宝。忽必烈发行中统钞,收回北方各地杂钞。

1264 贾似道发行金银铜钱关子。十七界会子废。

1265 铸咸淳元宝。

1287 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1295 铸元贞通宝和元宝。(日本行钞)。

1310 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 , 发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

1350 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至正通宝。

1353 张士诚铸天佑通宝

1355 韩林儿铸龙凤通宝。

1358 徐寿辉铸天启通宝。

1359 徐寿辉铸天定通宝。

1360 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1361 朱元璋铸大中通宝。

1368 明太祖铸洪武通宝,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1375 发行大明宝钞。停止宝源局铸钱。

1408 铸永乐通宝。

1433 铸宣德通宝。

1503 铸弘治通宝。

1527 铸嘉靖通宝。

1570 铸隆庆通宝。西班牙入侵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1576 铸万历通宝。

1616 后金铸天命钱。

1627 后金铸天聪钱。

1628 铸崇祯通宝。

1644 清世祖在北京铸顺治通宝。福王在南京铸弘光通宝。李自成在西安铸永昌通宝。张献忠

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1646 鲁王在绍兴铸大明通宝。

1647 永明王在肇庆铸永历通宝。

1649 孙可望在云南铸兴朝通宝。

1662 铸康熙通宝。

1674 吴三桂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铸裕民通宝。

1678 吴三桂铸昭武通宝。吴世璠铸洪化通宝。

1723 铸雍正通宝。

1736 铸乾隆通宝。

1792 西藏设宝藏局,铸乾隆宝藏银币。

1794 ( 美国开铸银元)。

1796 铸嘉庆通宝。

1821 铸道光通宝。

1837—1838 台湾铸寿星银饼

1851 铸咸丰通宝。

1853 因太平天国革命 ,北京发生挤兑风潮。铸咸丰当十钱。北京设立官银钱号三家。令各省设

立官钱局。发行户部官票和咸丰宝钞。太平天国政府在南京等地铸太平天国圣宝。

1854 正月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大钱, 后用宝钞收回大钱。英国的有利银行和汇隆银行在上海

设分行。

1856 上海几家银号用钢模铸咸丰银饼。小刀会在上海铸太平通宝日月钱。

1857 北京商人罢市,拒用大铁钱。宝苏局用钢模铸咸丰通室银钱。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上海设分

行。

1862 官票停止流通。铸同治通宝。

1864 汇丰银行成立。拉锡丁在新疆库车铸回文钱。

1866 香港铸造银元。

1875 铸光绪通宝

1882 吉林试铸厂平银币, 为中国机器铸币之始。

1889 广东铸龙洋。

1895 华俄道胜银行成立,发行钞票和银元宝。英国在远东发行杖洋。

1897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发行钞票。

1900 广东铸当十铜元。

1904 孙中山先生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在国外发行“军需债券”。

1905 户部在天津设立银钱总厂。大请户部银行成立。

1906 大清户部银行发行兑换券。津造币厂试铸一两重大清金币孙中山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

在国外发行“中华革命军银票”

1907 新疆机器局铸响金。交通银行成立。

1908 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 , 颁行《大清银行则列》。

1909 铸宣统通宝。设立币制调查局。

1910 颁布《币制则例》 , 采用银本位制,制定《造币厂章程》,铸造大清银币。

1911 孙中山先生在美国旧金山发行“中华民国金币”券。

1912 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南京造币厂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开国纪

念”币。各地大清银行均改为中国银行,继续作为国家银行 , 发行兑换券。

1914 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铸“袁头”银币 , 作为国币广泛发行。殖边银行、财政部平市官

钱局开业 ,分别发行银元票和铜元票。

1915 北洋政府公布“纸币取缔条例”,以图解决各省、各行滥发纸币问题。但是收效甚小。

1916 袁世凯恢复帝制,耗费巨大,造成国库空虚, 中、交两行在京、津等地停止兑现,发生“京钞风

潮”。

1919—1922 边业银行、大中银行、农商银行、中南银行、蒙藏银行、劝业银行、中国实业银

行、热间兴业银行等很多商业银行相继开业,发行银行兑换券。

1923 社会舆论力主废除银元上的袁像图案 , 试铸龙凤银币。因龙凤币仍带帝王色彩 , 而未被采

用。

1924 孙中山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兑换券。

1927 国民党政府仿民国元年版, 铸孙中山半身侧面像银币。

1928 共产党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 在上井衬建立了苏区第一个造币厂,铸“工”字银元。国民党政

府于 11 月在上海成在中央银行,发行银元和多种纸币。

1930-1932 各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苏维埃工农银行,发行多种纸币和银、铜币。1932 年2 月,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成立 , 当年七月发行纸币。国民党中央银行发行“关金券”。“九

一八”事变后 , 东北沦陷区愧倔政府组建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纸币。

1933 国民党政府公布国币条例 , 海厂开铸正面为孙中山像、背面双帆船的银币。豫、鄂、皖、

赣四省农民银行在汉口成立,开始发行纸币。

1935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

北分行”。继续发行纸币和布钞。国民党政府实行“法币政策”, 规定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后加入

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同时禁止银元流通。

1937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为陕甘宁边区银行。

1938 晋察冀边区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分别设立边区银行和北海银行,发行纸币。伪华北临时政府

成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

1939 冀南、太岳解放区成立“冀南银行”,发行冀南币。

1940 晋缓边区成立西北农民银行 , 发行西北币。

1941 南京汪精卫伪政权成立“中央储备银行”, 发行中储券。

1942 国民党政府决定将中国银行、农民银行、交通银行的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中央银行。

1945 华中抗日根据地以大江银行、江南银行、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江淮银行、盐阜银

行等为基础,建立华中银行,发行华中币。国民党政府开始发行带有“东北九省流通券”字样的法

币。

1946 东北解放区成立东北银行,发行东北币。

1948 冀南银行同晋察冀边区银行在五月合并成华北银行。十二月一日,以华北银行、西北农民

银行和北海银行为基础, 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国民党政府再次进行币制改革 , 开

始发行金元券。

1949 陆续收回各解放区的地方性货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币逐步成为全国统一的货

币。国民党政府在逃往台湾的前夕 ,在广州、重庆等地 ,发行“银元券”。

1955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二套人民币。

1957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分、二分、伍分三种铝镁合金辅币。

1962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第三套人民币。

1979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建国三十周年纪念金币,这是新中国发行金银纪念币的开始。

1980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一角、二角、五角三种铜铸合金辅币和一元铜锦合金主币。同

年 4 月 1 日起 , 发行外汇兑换券。

1984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流通纪念币。

1987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1992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版一角铝镁合金、五角铜锌合金、一元钢芯镀镍三种硬币。

1994 中国银行首次在香港发行钞票,面值有 20 、 50 、 100 、 500、1000 元五种

1995 中国银行开始在澳门发行钞票 , 面值有 10 、 5O、100、500、1000 元五种

1996 增发 20 元面值的澳门钞

1999 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

十、货币政策发展史?

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基础在石家庄组建成立,开始发行人民币作为法定本位币,新中国成立之初完成了全国货币的统一,建立起了统一、垂直领导的国家银行体系。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兼负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双重职能——既是行使货币发行、金融管理职能的中央银行,又是从事信贷、储蓄、结算、外汇等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金融机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货币、信用、金融在经济生活中居于从属、次要的地位,虽然实际上也存在有关货币政策这样性质的问题,但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因而也就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政策。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货币政策”这个词也极少提及。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转轨,同时金融体系也开始朝着机构多元、门类多样的方向发展,中央银行职能与具体金融业务的分野日渐清晰。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以加强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更好地为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从此开始探索建立现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调控管理框架。特别是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后,我国基本形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体制。随后,针对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机遇与新挑战,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政策又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整和创新。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此为标志,我国进入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与之相适应,我国的货币政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