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钱币

古代钱币的发展与演变历史(古代钱币的发展与演变历史论文)

一、桥的发展演变历史?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灿夺目的发展阶段。

二、汉服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被称为汉衣冠、汉装、华服,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两千多年间以“从华夏到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汉礼仪为中心,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的、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和配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汉服是华夏、汉民族的文化象征。

三、酒的历史发展演变?

1.我国是酒的故乡,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酒的酿造,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酒与文化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2.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由原来的蒸煮、曲酵、压榨、改而为蒸煮、曲酵、馏、最大的突破就是对酒精的提纯。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四、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原因?

①夏朝以前,人们用天然贝壳作为货币。②商周时期人们使用人造贝币。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青铜为主要材料的形态各异的铸币。④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实行圆形方孔钱,“圆形方孔”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⑤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⑥唐初发行开元通宝。⑦宋代铜钱大量发行,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⑧元代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纸币流通的政权。⑨明初废纸币,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体制。

原因:(1)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产品交换的日益频繁。(2)统治者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维护统治的需要。(3)商业贸易的日益发展,产品的商品化。

地位:(1)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中介和见证。(2)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之一。(3)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中介,也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因此货币由政府来发行。本题首先让学生回答货币的演变历程,主要考查熟练掌握教材基本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概括演变的原因,考查根据演变的内容从多角度去归纳和概括,货币的社会地位也需要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加以总结,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

五、古代工匠制度的历史演变?

匠户制度始于元朝,明代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其中匠籍全为手工业者,军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卫所管辖的军器局中服役者,称为军匠。

从法律地位上说,这些被编入特殊户籍的工匠和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他们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匠、军籍若想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二身隶匠、军籍是不得应试跻于士流的。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手工官坐头的管制盘剥,工匠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进行反抗,明政府不得不制定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以银代役法。

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这样,轮班匠实际名存实亡,身隶匠籍者可自由从事工商业,人身束缚大为削弱。明中期开始的逐步深化的匠役改革无疑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到了清代,持续了4个半世纪的匠户制度正式终结。

六、古代钱币与现代钱币的汇率是多少?

中国古代钱币和现代钱币的汇率,真品常见版式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在1:100;不过也有特殊品种版式!

七、遵义会议会址建筑发展与演变历史?

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原系国民党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 纪30年代初,建筑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

1935年1月初,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司部与一局(负责作点)即驻在这幢楼房里。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即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在主楼。楼上原房主的小客厅举行。这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手机功能的演变与发展?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G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所谓智能手机是指

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现在有几大平台的智能手机,IOS,安卓,塞班,WM,黑莓等,主要功能就是比一般手机多了些软件游戏之类的,更人性化,可玩性也比一般手机强很多。现在手机的趋势是越来越接近于电脑,各种模拟器,杀毒软件之类的都不断出现。自己买个试试就知道了。

九、白茶的历史起源与演变?

一、上元初年(公元760年)

对于白茶来说,上元初年是它的第一次亮相。

《茶经》中只用简单的一句话提到了白茶:“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后经过陈椽教授考证:“永嘉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系中国白茶原产地,白茶山是指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

白茶的出现,为成为六大茶类奠定了基础。

二、大观元年(1107)

大观元年,对于白茶来说是重要的一个纪年。

在这一年,白茶成为了最流行的茶。

宋徽宗是这样说的:“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

至此,白茶成为了宋朝皇帝的最爱。

白茶,也渐渐成为了大家所喜爱的茶。

三、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

白毫银针诞生。

这时候的白毫银针与我们现在喝到的白毫银针有所区别。

它是选用福鼎用本地菜茶茶树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

四、咸丰六年(1857年)

在这一年,白茶又有了新的突破,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开始出现在茶农的视线中。

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的出现,为白茶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五、光绪十二年(1885年)

与现在最接近的白毫银针诞生。

光绪十二年,福鼎茶人开始改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的壮芽为原料加工“白毫银针”(大白)。

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芽壮、毫显、香多的特点被发掘。

用大白茶、大毫茶制作出来的银针外形、品质远远优于“菜茶”,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加工的银针10多倍。

约在1860年用采茶加工的银针逐渐退出白毫银针的历史舞台。

六、1891年

1891年,用大白茶、大毫茶制作的白毫银针开始外销

七、1910年左右

福鼎有白琳工夫红茶出口,白茶常被茶商用于在撒于红茶的表面上装箱出口。

这时候的白茶,身价不如清朝时。

八、1912年-1916年

这几年,白茶的对外销售火热,逐渐打开了海外市场。

但好景不长,受到一战的影响,白茶的销量一落千丈。

直至1934年起白茶产销才开始逐渐好转。

据福鼎市县志记载,在1937年白茶有少量的出口,“二、五大斗上等白毫银针,木箱封闭民船运输,由福州外运出口”。

九、1922年

1922年,是一个分水岭。

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创制于建阳水吉。

1922年以后,政和县开始产制白牡丹,成为白牡丹主产区。

十、1946年

一位傅姓的广东茶商,在福鼎试制白牡丹,开始共加工白牡丹约有0.1吨。

次年广东茶商扩大白牡丹的生产,随后茶农也将晾晒的白牡丹茶销售给茶商,此后,白牡丹茶的这个茶名就福鼎各

十一、1962年

到1962年,由于福建白茶外销市场的需要,福鼎开始加工白茶。

十二、1965年

1965年,茶农们为了战胜自然灾害,能够在阴雨天气也制作白茶,大胆地试用加温萎凋的方式生产白茶,取得成功。

至此,白茶的复式萎凋法开始走进茶农家。

十、党的组织结构发展演变历史?

写党史记录党建立、发展,斗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