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章法(古代书法章法经典)
一、书法章法公式?
、定主、宾之序。一幅之中必须有主有宾,齿序分明,才能集中丰富,统一而有变化。
2、掌均变之衡。通过技巧驾驭,平衡了,就产生了美。
3、征节奏之美。章法之中,疏密聚散、大小曲直、圆缺参差等等。
4、懂疏密聚散。有疏有密,见聚见散,作品便主次分明,藏露互见。
5、知大小曲直。大与小、曲与直,都是相对存在于作品中的,是任何构成美感的形式所必有的组成因素之一。
6、驭圆缺参差。要得圆缺参差之致,才能耐玩耐品。
7、见开合呼应。书法章法如拳击,手足要放得开,收得拢,立得稳重,起得轻捷,往复连环,离合相扣,才横去竖来,应接自如,立于不败。
8、求从顺自然。一切布置都要见其天然本性,不可因奇求奇,强扭硬掐,繁雕缛琢。
9、识空白之义。一定要突破前人的章法布白的陈式,而根据现代人审美的要求,努力探索新的章法形式。
二、书法章法格式图片?
章法,是书法艺术技法里头中的三要素之一,其余二者为:笔法和字法。章法可以分为大章法和小章法。大章法就是指整幅作品的布局,包含着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距,题款以及钤印等内容;小章法则是指单个字中点画的关系,其表现为点画的长短、角度、粗细等方面的内容。
三、书法章法形式原理?
《书法章法形式原理》是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汪永江。
《书法章法形式原理》包括实用书仪;字体制度;方位秩序;称谓平阙;规格尺度;行款格式;文本属性;书写材料;钤印规范;相关学科章法概念综述;章法概念解说;文学的篇章结构;音乐的乐章节奏;兵家的形势论;中国画的章法;西画构图的透视;篆刻的章法;章法形式原理分析等内容。
四、硬笔书法章法口诀?
1、字形要有变化。虽说汉字是方块字,但若字字皆是方块形状,则索然无味,无所谓艺术矣。这是初学者常易犯的毛病,切记。
2、搭配要合理。我们在学基本笔画的时候要一笔一笔去观察分析,而在学结字时要一部分一部分去观察分析,多思考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它们搭配得既有新意,又不失自然。
3、把握字的重心。一个字的重心是它精神气势团聚的地方.如同战略要地,须要十分重视。若把字的重心处理好了字的布势便稳当紧凑得多了。
五、书法的章法是什么?
章法又称布白,是指在书法创作中,对一幅作品如何进行整体安排,对每一个局部如何进行整体处理的方法。
章法涉及到处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关系。在书法创作中,一笔之误,一字之差,都会影响全篇的效果。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不仅对一个字的结构来说是如此,就是对整幅作品来说也是一样的。
章法有大小之别。小章法即一字之内的点画关系如何布置,或几字之间怎样安排。大章法既是通篇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落款及用印之间的关系谋划、布置等,它要求一幅作品的字里行间有呼应、顾盼,要协调通畅而有整体感。
六、钢笔书法的排版,章法?
无论横写竖写,开头都不用空格,写完最后一个字的那一行如果剩下的空儿比较大,可以换一种字体,字号也小于正文落款,字数多可另起一行。通篇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是有方格子的纸,最好写楷书,长条格适合写行书。按你要写的字数布局,上下左右都留空白边,排均匀就行。
七、书法章法盖印怎么写?
周实中虚法章法布白形式,即在印面中心有块空地,印文基本都分布在四周;也有印文四周布白比较厚重、紧密,而印章中间部分则相对宽松、稀疏。这样印章周边实,而中间形成空虚状,周实中虚对比强烈,形成了印章章法周实中虚的特色。使用周实中虚法刻制印章时,可以使印章中间部位的点画线条有意刻轻、刻细,而周边印文的点画线条则可以有意厚重、粗壮,具有周实中虚的效果。如古玺“阳成佼”“戊氏母名关”“盖丘事 ”“长平君立但室 ”“肖瘖”“勿正关 ”等,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印面中心有块空地,印文全都分布在四周,中间形成空虚状。汉印“魏鸟丸率善佰长”中间一字字画少,无盘曲折叠,四周的印文字画繁多、线条粗,且增叠加曲,周实中虚对比强烈,最具典型性。而近代印家在周实中虚上更是匠心别具,做足了文章。如邓散木印“见素抱朴”,中间不仅留有空地,而且中间部位的点画线条有意刻轻、刻细;而周边印文的点画线条厚重、粗壮,着意营造了周实中虚的效果。清朱岷的“烟云供养”一印,与邓散木“见素抱朴”印,同工同曲,不过比邓印逼边,中间留出的空地更多,因而“周”更“实”,“中”更“虚”。文彭“闲于白鹤心”一印,采用了同样的手法。
周实中虚式的印章,让人感觉到古雅凝重,仿佛高山丛林,环抱着一泓清泉碧池,新鲜而富有诗意。这类印章大部分是多字印,但也有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关键在于互相揖让,巧妙布白,最大限度又恰到好处地营造出周实中虚的韵味,让读者耐看且有更多的回味。
从虚实分之周虚中实法
虚,指印章的四周较空、较虚;中实,指印章的中心部位点画较多、较密。它与周实中虚互为相反。古时印人把审美重点移到印章中间,不仅是印章章法上的创新,也是印章视觉审美理念上的一大突破,具有突出重点的作用。如古玺“行府之 ”“悊之”“荀白伊之 ”“平阳都 ”“伯生”,以及汉印“左司徒”“徐如印”“江去疾”“长沙仆”等,其印文远离边栏,四周布白空虚,印文相对集中在中间部位。诸多近代印人,如丁敬、吴昌硕、赵之琛、易大厂等,亦刻制了许多周虚中实的印章,他们更有胆识,虚实反差更为鲜明强烈,印章格调清朗儒雅、优美隽永。再看以下印例:汉印“率义侯印”“军假侯印”“长乐”“左丞相印章”等,印文的笔画中间部位粗壮、厚重,呈实;印章四周的印文字画线条特别细而且轻,若隐若现,呈虚。除人工有意而为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年代久远,四周风化锈蚀所致;但是无论怎样,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艺术形象,就是典型的周虚中实。宋元时代,花押印盛行,而相当一部分押印的笔画都集中在印中,远离边栏,尤呈周虚中实的效果。这类印章好似崇山峻岭被四面有点虚薄、朦胧的云雾所包围,隐约可见云山相依的自然景象。它天真自然,受到读者的喜爱,也受到印人的青睐。
甲骨文篆刻在当下涌动盛行。由于甲骨文的结体、线条易放易敛,聚散由人,其章法布白更多地参照了周虚中实法,使印章重心居中、团聚紧密、活力四射、生动别致,更体现出博大精深的篆刻精神与艺术品味。
八、书法对联龙门对的章法?
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几种。笔法指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含执笔法和用笔法;墨法指用墨的浓淡枯润,聚散洇凝;章法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连续、呼应、照顾等关系,以及通篇的疏密虚实变化,亦即作品的布白(相似于绘画构图)。
笔法是书法最基本、最核心的技法,贯穿于所有书写过程;墨法视书写工具、材料及作品用途的差异而灵活掌握运用,如熟纸不宜用涨墨,碑石书丹可求墨色枯润,而无须浓淡变化,等等。对联作为特殊样式的古文体,千百年来被广泛书写,运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书写对联之于笔法、墨法的要求与书写诗文等一致,章法上却有着自身的特定要求,其幅式、章法受着文体特性和实用功能的双重制约。书法作品意义上的对联,既包含文体及内容,也指其书写形式——区别于中堂、条幅、条屏、斗方、扇面、册页等的特定款式。
作为古文体的对联,源于汉语的对偶修辞,由上古的对偶语演化为对句,随着对仗的完善,从古代骈赋和格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特的文学形式。而以书法为载体的对联(对联书法作品),一方面承载并传达文句内容,另一方面通过点画、字形、章法所构成的笔墨图像完成自身艺术创造的同时,还必须从外观形式上体现对仗这一文体特征,即求得书写形式上的整齐美、对称美、和谐美,而这一任务便主要通过书写章法的规定性来实现。从而,联文的对仗与书法图像的对称均衡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融为和谐统一、独具一格的对联书法艺术。另一方面,对联的诞生即伴随着实用,并与书法紧密结缘,或者说因为实用产生了对联和对联书法。古代诗歌、民谣、典籍中均不乏对偶语,律诗中不乏对仗工稳的联句,但书写它们和写其他文字内容在形式、章法上无二致。而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句一面世即成为“有史第一联”,原因就在于它独立为用,并贴于门坊、楹柱这种对称建筑物上,成为形式对称整齐,章法独特,文意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
二、对联书法的基本章法 对联书法的对称性可称为“双边对称”,因为它不同于人或动物(或一栋对称建筑),后者每一个体是不可分割的左右对称统一体。对联则由上、下两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合的单联组成。书法对联的传统形式,要求竖排,上、下联左右分列,两行(或两片、两幅)字体相同,字数、字径、幅面尺寸相等,黑白空间分布基本均衡。基于字数及尺幅,书写形式可分为两行对与“龙门对”两类。两行对单边一行
九、书法的章法好怎么形容?
一要有扎实的书法功底,包括字形结构;
二要变化,相同的字要有不同写法,发挥字的可变性和表现力;
三要通篇的布局构思,把作品艺术的表现出来;四要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旨趣,从而通过书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和艺术情感。 布局就是章法的中心环节,主要有五点:
1.计白当黑
2.首字领篇
3.量纸定字
4.行气贯通
5.题款用印。
具体就不多说了。
十、如何欣赏书法的章法布局?
个人认为学养达到一定水平后(包含书法领域),无论其创作与欣赏书作布局方有基础。佳作布局之神采风致、逸韵雄势非可强致而是水到渠成。观赏佳作,如春花绚烂、夏云苍狗、秋水涟漪、冬雪茫茫……自然之美、书卷之气、隽秀之韵不期而至。皆腹有诗书,胸怀山川使然也。如若国展派之作法则淫巧于尺幅之内,营役于斗室之间,神韵气象皆泯……。往往初瞥尚可,再观则造作,三视如见乞丐面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