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名人名录
摘录 李思训碑 麓山寺碑 云麾将军李秀碑 鉴 真・手札 韩择木・唐上都荐福寺大戒德律师碑额 唐上都荐福寺大戒德律师碑 叶慧明碑 贺知章・孝经 史惟则・大智禅师碑 李 白・上阳台帖 国 铨・善见律经卷 徐 浩・巨川告身帖 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 多宝塔碑 麻姑仙坛记 颜氏家庙碑 颜勤礼碑 自书告身帖 元次山碑 裴将军诗帖 东方朔画像赞 张 旭・古诗四帖 肚痛帖 郎官石柱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千字文残石 怀 素・论书帖 自叙帖 苦笋帖 小草千字文 大字千字文 李阳冰・城隍庙记 三坟记 般若台题铭记 栖先茔记 韩愈・鸢飞鱼跃 鹦鹉颂 白居易・愣严经 柳公权・兰亭诗 玄秘塔埤 金刚经 高元裕碑 苻
■碑 魏公先庙记 李 绅・正书 王 铎・行书 郑审则・目录跋 吕秀岩・景教流行中国碑 裴 休・圭林禅师碑 吴通微・楚金禅师碑 沈传师・罗池庙碑 杜 牧・张好好诗卷 高 闲・千字文卷 韦项墓志盖 永烈公主志盖 无名氏・说文解字 春秋经传集解 田夫人墓志
■墓志 五代十国 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 神仙起居法帖 韭花帖 夏热帖 李 煜・行草书 彦 修・草书 陈 抟・开张天岸马 奇逸人中龙 无名氏・妙法莲华经卷 宋 朝 赵 炅・寄张祜 宫娥 登黄鹤楼 徐 铉・尺牍 吕公弼・尺牍 王 诜・孙过庭草书千字文跋 蒋 灿・行书札 李建中・贵宝帖 土母帖 同年帖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自书诗文 韩 绛・与人事帖 李宗谔・行楷墨翰 文彦博・行书札 陈
■・行书札 释梦英・千字文 林 逋・自书诗 赵
■・尺牍 宋 庠・尺牍 张舜民・尺牍 司马光・天圣帖 宁州帖卷 王 著・淳化阁帖 王 份・饮止帖 蔡 襄・自书诗卷 自书谢表 陶生帖 自书诗卷 山堂帖 海隅陇亩之人 范仲淹・道服赞 苏 洵・行书札 苏舜钦・草书诗札 薄宗孟・行书札 王安石・愣严经旨要卷 行书页 钱 勰・尺牍 李之仪・别纸帖 王 觌・辟置帖 吕嘉问・尺牍 苏 轼・祭黄几道文 草书醉翁亭记 洞庭春色赋 新岁展庆帖 与可画竹赞 人来得书帖 醉翁亭记 佛 印・李太白传 王岩叟・尺牍 曾 布・尺牍 苏 辙・尺牍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页 牛口庄题名卷 松风阁诗卷 杜甫寄贺兰
■诗 黄州寒食诗卷跋 廉颇蔺相如传卷 寒山子宠居士诗卷 蔡 卞・雪意帖 吴 说・门内帖页 邵
■・尺牍 薛绍彭・行书卷 大年帖页 杂书 得告帖 行书卷 蔡 京・十八学士图跋 听琴图题诗 雪江归棹图卷跋 唐明皇
■颂跋 曾 纡・草履帖 秦 观・摩诘辋川图跋 米 芾・虹县诗 砂步诗帖 蜀素帖 篆刻千字文 多景楼诗册 参政帖页 尺牍 三吴帖 刘正夫・又启帖 王安中・尺牍 白玉蟾・四言诗卷 仙庐峰六泳卷 定轩铭卷 苏 过・赠远夫帖 王 巩・冷淘帖 汪 藻・违别滋久帖 赵 佶・草书题扇 诗帖 千字文 夏日诗帖页 赵令畴・跋怀素自叙帖 王 升・杜门帖 洪 遵・暌远许时帖 李 纲・近被帖 米友仁・文彦博三帖跋 动止持福帖 赵 构・徽宗文集序 赐手书 七言律诗 洛神赋卷 千字文 张 浚・远辱帖 杨无咎・诸遂良阴符经跋 韩世忠・与总领书帖 岳 飞・前出师表 王十朋・行书 赵尔崧・子济帖页 杨万里・草书札 尤 袤・范仲淹尺牍跋 陆 游・尺牍 苦真帖页 范成大・赠佛照禅师诗碑 中流一壶帖页 西塞渔社图卷跋 垂诲帖 张孝祥・临存帖页 关彻帖 赵
■・书《后赤壁赋》 蔡公祭 朱 熹・刘子羽神道碑 文稿 草书周易 林希逸・楷书卷 楼
■・跋千里江山图卷 张
■・正书幅 富直柔・尺牍 吴 琚・七绝诗轴 毛伯成卷 姜 夔・跋王献之保母贴 赵孟坚・自书诗卷 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卷 金刚经 待漏院记卷 杜甫七律 李伯嘉墓志 佛遗教经 魏了翁・文向帖 文天祥・行书宏斋帖 《木鸡集》序 赵 昀・楹联 无名氏・摹褚遂良乐毅论册 金 元 蔡松年・跋苏轼李白仙诗卷 施宜生・跋苏轼李白仙诗卷 刘 沂・跋苏轼李白仙诗卷 高 衍・跋苏轼李白仙诗卷 蔡
■・跋苏轼李白仙诗卷 密庵咸杰・法语 大慧宗杲・尺牍 王庭筠・行书七绝诗碑 幽竹枯槎图卷跋 赵秉文・跋赵霖昭陵六骏图 张孔孙・跋苏轼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 完颜
■・告诸姬 商 梃・跋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姚 挺・别去帖 顾 安・行书七言诗 胡长孺・书札 赵孟\
■・无逸篇 帝胆巴碑卷 行书十札卷 行书洛神赋卷 妙严寺记 临《兰亭序》 归去来辞 鲜于枢・行书送李愿归盘谷序卷 草书杜工部行次昭卷 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王安石杂诗卷 邓文原・行书五律诗页 楷书芳草帖页 钱良佑・吴中唱和诗卷 张 奎・题词画诗 张 适・周上卿传 龚
■・魏了翁文向帖跋 赵 俨・行书 沈 岩・尺牍 陆 广・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跋 明 本・法语 袁 易・钱塘杂诗 吴 镇・草书心经卷 张 雨・行书台仙阁记卷 题画二诗卷 赵 雍・行书彰南八咏卷 虞 集・楷书刘垓神道碑卷 行书信札 揭
■斯・真草千字文 欧阳玄・行书春晖堂记卷 康里
■・奉记帖页 草书张旭笔法卷 杨维祯・草书城南唱和诗卷 释溥光・草书石头和尚草庵歌卷 倪 瓒・楷书静寄轩诗轴 行书淡室诗轴 吴 睿・篆书千字文隶书离骚卷 王 蒙・行书爱厚帖页 泰不华・篆书陋室铭卷 郭 畀・行书待卷 陈 基・行书相见帖 行书苦雨帖 马 治・行书数年帖 陆居仁・行书苕之水诗卷 行书跋鲜于枢诗赞卷 俞 和・行书自书诗卷 仇 远・行书自书诗卷 饶 介・行书士行帖页 沈 右・行书初度帖 行书风过帖 明 朝 宋 濂・行草诸葛亮出师表 跋大理国张胜温梵像图卷 刘 基・行书春兴八首诗卷 危 素・题跋 边 武・千字文 朱元璋・论不必渡海帖 宋 克・七言绝句 章草急就篇卷 沈 度・归去来辞轴 不自弃说轴 敬斋箴 马 愈・暑气帖 王 履・华山图序 宋 广・风入松词轴 太白洒歌轴 钱 博・王勃滕王阁序轴 陈 璧・五言古诗轴 方孝孺・默庵记卷 徐 贲・题濯清轩诗页 宋
■・敬覆帖卷 沈 桀・行草千字文 五言古诗轴 卞 荣・题吴镇渔父图卷 解 缙・宋赵恒殿试佚事 李邕古诗四帖跋 程南云・千字文册页 于 谦・公中塔图赞 张 骏・杜甫贫交行诗轴 朱瞻基・雪意歌 陶宗义・隶书 陈敬宗・跋湖山平远图记 刘 珏・自书诗 仰间帖 商 辂・浙藩送行诗序 徐有贞・别后帖 聂大年・烦求帖 杜 琼・荣登帖 许 初・篆书轴 周 鼎・题吴镇渔父图卷 姚 绶・行书诗卷 夜行诗 草书轴 张 弼・学稼草堂记 蝶恋花词轴 七言绝句 沈 周・声光帖页 七律诗轴 东园菊花诗 赵雍沙苑牧马图跋 陈献章・大头虾说 城南唱和诗 自书诗 李应桢・致惟
■札 尺牍 枉问帖册 吴 宽・匏研记 神竹诗卷 题沈周山水画跋 谢文太仆送匏研诗 李东阳・杂诗 行草甘露寺诗轴 王 鏊・七言律诗 自书诗 金 琮・七绝诗轴 山中写怀诗 题杜柽居古贤诗意图 祝允明・前后出师表卷前后赤壁赋卷草书轴尺牍戴氏堂记李白诗卷自书诗卷邵 宝・东庄杂咏诗卷文征明・四体千字文醉翁亭记行草题扇草书题扇行草诗轴颜真卿刘中使帖跋赤璧赋唐 寅・联句诗七绝对联自书诗王守仁・龙江留别诗卷五言古诗徐 霖・篆书千字文陆 深・
■莒诗王 宠・送陈子龄会试诗页陈 淳・白阳山诗王 宠・草书题扇张华励志诗五言律诗长乐宫赋文 彭・五言律诗文 嘉・七言绝句三首丰 坊・逍遥游自书诗罗洪先・夜坐诗十首莫如忠・答友人诗王觳祥・庾信马射赋王 问・慧山寺示僧诗唐顺之・七言律诗陈 芹・自书诗俞允文・论书语杨继盛・自书稿茅 坤・行书剑南诗卷王逢年・韩愈琴操十首周天球・行楷条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海 瑞・奉别帖黄姬水・行书杨慎诗卷徐 渭・草书七绝诗轴行书雨夜剪春韭诗轴行书女芙馆十咏卷草书诗卷杂诗吴应卯・五言诗王世贞・行书自诗卷王
■登・行书五言诗轴孙克弘・隶书庭园记轴张风翼・自律诗五言诗屠 隆・七言律诗戚继光・行草书诗轴汤显祖・行书诗卷邹元标・五言诗祝世禄・五言绝句邢 侗・临王羲之书岑参七言绝句邢慈静・临王羲之书申行时・七言律诗德 清・住山法语邢 侗・题画竹诗陈嘉燧・书怀诗二首董其昌・楷书汇浩命卷小楷书月赋卷楷书千字文卷王维五言绝句晁文公语苏轼重九词乐毅论陈继儒・薛文清语自书诗明神宗・警句范允临・行书七言诗轴叶向高・登福庐诗朱之蕃・东阁唱和诗韩道亨・李白文赵宦光・篆书杜牧江南春诗轴綦母潜诗句莫是龙・五言绝句李日华・手札册孙慎行・佛家语八屏条娄 坚・行书七律诗轴唐人绝句六首邹迪光・草书题扇李待问・七言绝句黄 辉・五言律诗陈元素・行书轴七言律诗轴刘重庆・临王羲之书陈永年・五言律诗杜大绶・七言绝句严 衍・七言绝句张瑞图・草书木兰歌卷苏轼前赤璧赋草书卷米万钟・题扇行书七律诗轴楷书袁昂古今书评轴归昌世・行书七律诗轴乔一琦・草书七绝诗轴王思任・诗文轴文从简・行书题扇文震孟・隶书横幅宋 珏・草书轴李流芳・题扇蓝 瑛・对联眭明永・对联张溥墓志铭唐禹昭・猛雨连朝夕诗题扇黄道周・行书七言诗轴行书五言诗轴倪元璐・行书诗轴行草舞鹤赋卷侯峒曾・七言律诗陈 盟・自书文陈光祚・七言律诗许 友・草书诗幅邵 弥・书札查继佐・题扇杨文骢・行书五绝诗轴行书诗轴祁豸佳・行书诗幅黄淳耀・行书七言诗轴史可法・草书条幅阎尔梅・行书少林诗轴陈洪绶・行书诗轴诗稿行书七绝诗轴清 朝王 铎・草书杜甫诗卷自作七律自作五律 三潭诗卷临古法贴王时敏・自作七绝陶潜诗题扇草书龚 贤・渔歌子顺 治・正大光明康 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唐诗顾炎武・书札傅 山・丹枫阁记读傅镫七律四屏条高适五律吕 潜・自作绝句宋 曹・行书五古诗轴周亮工・自书五律四首寒食登诗话楼作乔崇烈・自作绝句王光承・五律米汉雯・行业七绝诗轴冒 襄・永夹竹桃之一郑
■・隶书五言诗轴程 邃・行书五律诗轴归 庄・行书五律诗轴施闰章・寓松屋漫题查士标・行书七绝诗轴临米芾诗帖笪重光・题向道阁自作绝句程正揆・行业杂记卷王弘撰・临讲堂贴梅 清・秦淮舟泛诗毛奇龄・即事诗王夫之・大云山歌方以智・诗书水中雁字十五首诗卷徐 枋・五言诗沈 铨・七言联李嘉胤・自作绝句董小宛・秋闺词十一首王
■・七绝朱彝尊・楹联查
■・行书卷孔尚任・行书贴今 释・七绝法若真・五律草书幅朱 耷・隶禹王碑文真书临蔡邕书毛侍周颂卷姜宸英・欧阳修书锦登记行书轴王士
■・旧作二首恽寿平・题画诗今 无・默妙歌陈奕禧・七绝韩
■・七绝何 焯・七律雍 正・临赵孟
■书元僧明本记号对联王鸿绪・杜甫诗孙岳颁・七绝汪士慎・自书诗卷七古一章隶书咏牵牛花诗轴高风翰・手札隶书江亭客兴诗轴华 岩・行书钻窗漫吟诗轴王 澍・篆书谦卦轴临古法贴汉尚石镜铭石 涛・记雨歌杨 宾・行书张潮采莲词轴杨 法・五言诗汪士
■・文赋行书蟠桃赋轴白居易吴郡诗石记吴山涛・行书诗卷高其佩・行书悔过诗卷陈邦彦・行书七律五首诗轴李
■・五言诗绝句四章皇甫饮・桃花园记卷高 翔・隶书陶渊明饮酒诗轴五言诗乾 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临王羲之乐毅论清明桐轩画静书为游艺丁 敬・七绝隶书五律诗金 农・伯琦册广陵旅舍之作真书册节临碑语语摘隶书七律诗轴张 照・临董香光书录论书话郑 燮・行书诗轴行书论书轴城隍庙碑李白长干行一首自书诗黄 慎・送汪瞻侯归姑苏诗草书七律诗轴刘 墉・真行书诗文元人绝句李白词二首王安石绝句临颜真卿蔡明远帖临古法帖临米芾诗帖梁
■■・七绝汪由敦・临苏轼词王文治・草书王羲之十七帖轴待月之作七言联梁同书・文摘董其昌语姚 鼐・行书七绝诗轴游东江诗册钱大昕・宋拓颜真唧多宝塔碑题词七言联跋记一则翁方纲・绛贴跋真书诗卷桂 馥・隶书轴语摘蒋 仁・董其昌经临王羲之想宾帖轴段玉裁・论书一则钱 沣・行书轴七贤词记七绝邓石如・唐诗集句篆书轴篆书册五言对联草书七言联永
■・真书词林典故序轴临欧阳询法帖巴慰祖・节临西狭颂五言诗隶书孙绰游天台山赋屏钱 坫・语摘篆书屏黎 简・五言联奚 冈・檀园论书一则黄 易・临岐阳石鼓文之二节临石门颂轴摹娄寿碑九十二字警语法式善・行书诗轴洪亮吉・送巨超僧自焦山归主玉笥山方丈序警语七言联铁 保・临王献之法帖册孙星衍・七言联行书七律诗轴八言联伊秉绶・节临张迁碑隶书七言联隶书四方联蔷薇花诗钱 泳・七言联张
■・七言联张问陶・七绝阮 元・行书题画诗轴五言联京邸看花诗陈希祖・行书轴阵鸿寿・行书七绝诗轴七言联五言联李兆洛・七绝朱为弼・七言联张廷济・五言联跋瘗鹤铭残本七言诗李宗瀚・行书屏行书条幅吴荣光・五绝十一字联包世臣・警语草书轴节录书谱节临秋深帖林则徐・警语七言联行书录洛阳名园记轴道 光・悦心殿即事郭尚先・温公墓志铭册莫友芝・八言联邓廷桢・篆书说文序辞轴梅植之・陶潜诗散文篇吴熙载・五言诗七言联何绍基・五言联论画语洪秀全・楹联龚自珍・诗札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尺牍冯桂芬・七言联杨沂孙・七言联咸 丰・敬佛左宗棠・七言联杨 岘・行书诗稿七言联慈 禧・云润星辉平安富贵俞 樾・隶书隶书屏张裕钊・七言诗七言联赠沈曾植书徐三庚・吴宽传及张汤传等赵之谦・真书急就章册八言联抱朴子内篇佚文家太常孟子题辞四屏条翁同
■・论画语八言联张之洞・楷书武生篇丁汝昌・楹联光 绪・对联宣 统・对联李文田・八言联吴大
■・书札七言联近现代王
■运・对联篆书联杨守敬・对联行楷东坡诗轴行书信札陆润庠・论文吴昌硕・行草横幅行书轴篆书轴隶书联陆 恢・论书轴王
■・书札周伯希・信笺景其
■・对联沈曾植・行草诗轴草书屏张 謇・赠书轴草书轴严 复・对联行书轴徐世昌・行书联王同愈・行书轴张 贞・诗轴伊立
■・篆书轴陈三立・对联陈 衍・行书轴朱孝藏・对联喻长霖・录王虚舟跋颜帖康有为・书笺横幅条幅对联梁鼎芬・条幅郑孝胥・对联曾 熙・书轴条幅对联条幅沈 卫・条幅行书联齐白石・篆书联行书轴行书扇面篆书横披篆书屏条幅华世奎・楷书黎元洪・书轴萧蜕庵・条幅黄宾虹・篆书轴手札篆书轴行书信札行书诗跋篆书联孙 文・横幅横披赠词行书横幅行书题词序文楷书对联行草信札吴稚晖・诗轴庄蕴宽・篆书联蔡元培・对联行书轴罗振玉・篆书联孙 儆・篆书联贺培新・墓碣铭李瑞清・隶书轴对联行书轴草书轴篆书条幅条幅行书题跋行书信札对联赵 熙・条幅许指严・对联叶为铭・篆书轴刘凤起・书轴舒树基・横幅王 震・鹤寿章炳麟・条幅诗轴篆书轴张伯英・行书轴王世镗・行草尺牍罗
■融・对联梁启超・楷书联黄 兴・书轴赵子云・行草轴童大年・篆书横披沈君儒・自作诗黄炎培・横披杨 度・对联谭延
■・对联丁佛言・楷书篆书联草书屏于右任・书札楷书轴草书轴草书联草书轴何香凝・书札黄葆戊・隶书联张 靖・篆书轴行书轴王福庵・隶书轴篆书轴李叔同・监祀三山公碑监孙秋生造像记楷书轴楷书联监司马景和孟敬到墓志杨昭
■・书轴陈独秀・行书轴诗笺行书轴柳治
■・楷书联隶书联行书诗笺杨天骥・书轴冯灌文・行书横披李馨佛・行草书轴周树人・行书卷张宗祥・草书轴行书轴诗抄叶恭绰・行书轴楷书行书札陈陶遗・行书联任 堇・行书轴马君武・赠诗李 健・对联章士钊・行书轴冯玉祥・悼诗蔡 锷・行书札张 玮・楷书杜诗陈励修・隶书轴李涵楚・行草书轴马一浮・行草书轴靳 志・行书轴三 多・隶书轴余绍宋・行书轴吴 梅・行书联潘少梅・行书轴陈树人・题联程愧生・论书笺谢无量・自作诗轴沈尹默・诗札行书轴篆书联行书轴怀旧赋王用吉・临散氏盘张默君・书轴陆和九・楷书联篆书联行书邓尔雅・书札第书横幅王
■・行书扇面楷书信札马叙伦・行书轴寇 遐・行书联周作人・书笺王师子・篆书轴卓君庸・对联钱 罕・对联潘龄臬・行书轴曹广桢・对联柳亚子・行书轴信笺王云五・书札王钝根・行书联李大钊・行书信札张 群・砥砺学行简经伦・对联张嘉
■・挽词马公愚・行书刘半农・隶札何应钦・挽词袁克文・行书联姚锡钧・赠诗李宗仁・祝寿词胡 适・行书信札林直勉・隶书联张风
■・篆书轴薛笃弼・挽诗王世杰・题词邓诵先・对联杨 铨・题词郭沫若・草书轴行书轴草书轴石鼓文联五言诗幅梁漱溟・行书杜诗林东郊・草书信札陶行知・行书题词沈兼士・行书赠词叶圣陶・篆书联潘公展・行书赠诗溥 儒・行书联徐悲鸿・行书札书轴行草轴赵恒惕・隶收联傅斯年・行书横披刘海粟・诚实郁达夫・行书寿词丰子恺・行书联陆维钊・草书轴七言对联邓散木・篆书轴楷书轴篆书联隶书联邹韬奋・成竹在胸张大千 对联行书轴楷书轴瞿秋白・书轴叶振家・行书轴陈玉璋・隶书联老 舍・还我山河潘伯鹰・行书札陶博吾・自遣诗余中央・行书韦应物诗谢随安・篆书联郦
■・隶书联沙孟海・草书横披行书联行书轴萧 娴・对联张学良・对联杨望尼・论书轴林国选・对联高二适・怀素自称帖扉页诗隶书联白 蕉・集宋词毛泽东・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采桑子・重阳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周恩来・题词刘少奇・题词邓小平・题词� [图书目录]: 商周�甲骨文�大盂鼎铭文�静簋铭文�散氏盘铭文�虢季子白盘铭文�毛公鼎铭文�兮甲盘铭文�墙盘铭文�散氏盘铭文�籀文�陈侯簋铭文�石鼓文�秦汉三国�秦始皇・寿字虫鸟篆�泰山刻石�峄山碑�李斯・篆书�晋朝�杜预・岁终帖�卫恒・一日帖�晋元帝・中秋帖�安军帖�南北朝�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志・一日无申帖�隋朝�楹维珍・优婆塞经卷�杨坚・慧则法师帖�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释智永・真草千字文
[图书目录]: 商周�甲骨文�大盂鼎铭文�静簋铭文�散氏盘铭文�虢季子白盘铭文�毛公鼎铭文�兮甲 盘铭文�墙盘铭文�散氏盘铭文�籀文�陈侯簋铭文�石鼓文�秦汉三国�秦始皇・寿字虫 鸟篆�泰山刻石�峄山碑�李斯・篆书�晋朝�杜预・岁终帖�卫恒・一日帖�晋元帝・中 秋帖�安军帖�南北朝�王僧虔・太子舍人帖�王志・一日无申帖�隋朝�楹维珍・优婆塞 经卷�杨坚・慧则法师帖�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释智永・真草千字文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汉族,字孔明,号卧龙居士。中国三国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书记载其身高八尺,约合现今1.84米。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一说是9岁丧母,12岁丧父),与姐姐以及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阳,17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冰镜先生司马徽。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隐居待时,这是公元197年的事。诸葛亮在隆中已隐居了十年,他广交江南名士,“每自比于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
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商务印书馆《新华词典》)
简明传记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初崛起时周瑜随之扫荡江东,并送钱粮物资助孙策成就大事。袁术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其后设法正式投奔孙策,与孙策一起南征北战,为打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深受孙策信任。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消灭袁绍后,威逼孙权送儿子为人质,周瑜志向高远,劝阻孙权送质。赤壁大战之时,力主抗曹,并慧眼预见到曹军的劣势和我军的优势,指挥全军在赤壁、乌林大败曹军,是为三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荆州战略要地南郡,曹仁败走。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建议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吞并刘璋,与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司马懿 字仲达,公元179年-251年,享年约72岁,性别男,(河内温县孝敬里(河南温县招贤镇),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
【生平】
毕升
毕升(?-约1051年)北宋发明家。出身平民,徽州(今安徽歙县)人,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印刷术。
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板水印画仍用此法,统称为“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术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板印刷术。到了唐代,刻板印刷在中国已非常盛行,并先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和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
公元十一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公元1041年)年间,毕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升发明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为烧硬后,便成活字。排版前,先在置有铁框的铁板上敷一层搀和纸灰的松脂蜡,活字依次排在上面,加热,使蜡稍溶化,以平板压平字面,泥字即因着在铁板上,可以象雕板一样印刷。此外,他还研究过木活字排版。活字可以多次使用,比整版雕刻经济方便。
李春
李春是中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春,籍贯及生卒年月不详。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故知李春建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 河上,横跨 河南北两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引人瞩目,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把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赵州桥的设计在中国桥梁技术史有以下创新:(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中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2)采用敝肩。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3)单孔。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赵州桥不仅设计独特,而且建造技术也非常出色,有许多创造性,赵州桥的敝肩圆弧石拱形式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敝肩圆弧石拱桥,已经比中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
赵州桥建成后成为中国北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这座大桥自建成至今已有130O多年,这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赵州桥已成为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象征和进行爱国主义、历史主义教育的场所。赵州桥的建成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圆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天地。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载祖国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沈括
沈括,字存中,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一官僚家庭。自幼勤奋好读,在母亲的指导下,14岁就读完了家中的藏书。24岁开始踏上仕途,三年后,被推荐到京师昭文馆编校书籍,在这里他开始研究天文历算。晚年他在梦溪园认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和科学活动,写出了闻名中外的科学巨著《梦溪笔谈》和《忘怀录》等。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沈括逝世。
《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是沈括一生社会和科学活动的总结。书中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文学、史学、考古、音乐和艺术等共600余条。其中200多条属于科技方面,记载了他的许多发明、发现和真知灼见。《梦溪笔谈》中还第一次明确地谈到磁针的偏角问题。
中国历代名人十大经典名言
1、 三国周渝:既生渝,何生亮?
2、 西楚霸王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3、 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 宋代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 革命领袖孙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6、 宋代爱国名士文天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伟大的爱国者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8、 三十年代影星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
9、 革命烈士夏明翰: 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10、王诚:为了祖国,向我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