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教程100集下载 颜真卿书法教程100集下载百度云
一、颜真卿入门书法教程?
1、写好横的要点:一是向右上倾斜大约10--15度。一般来说,就是向右写时,略微向上抬一点就可以了。
2、起笔顿,即从空中向右下落笔,用力按出一斜点。然后向右上微倾斜写横的主体收笔顿,横写到最后时,向右斜下用力按出一个斜点。注意节奏。“顿”有“停”的意思,顿笔处有极短的时间停顿,中部的横速度稍快,因此整个笔画写起来很有节奏感。
3、在长横中,顿笔要稍大而明显在短横中,顿笔要小而隐。短横有时写得快,前顿笔可省,形成左尖横。写提,前头要顿得明显,然后迅速向右斜上提出成尖状,后头不可再顿笔
二、颜真卿书法评价?
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继往开来的大宗师,他是书法界唯一一个能够比肩于“二王”的书法大家,甚至有人将其称为“书法亚圣”。
颜真卿的书法体系来自于张旭和徐浩的传授,也曾是“二王”笔法一脉的传承者,但他却能够从秦汉处取法,将“篆籀笔法”融会贯通,这是笔法上的传承与进步,同时他又能够将结字上的“內擫”势态变为“外拓”之势,使得书法从此可以走向大字与榜书更宽阔的局面。
三、书法特点颜真卿?
颜真卿书法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但是其书法虽然肥厚,但是却不失丰润饱满之感,整体端庄尊重。颜真卿的楷书圆满却又有筋骨,雄健的笔力,沉稳的势气,整体气势大气磅礴,其书法更是树立了一代新风。
细观颜真卿书法,他的楷书一改唐代之风,颜真卿练字之初,家庭困苦,没有纸笔练字就用笔蘸着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开始练书法之期,学习褚遂良,后来又学习张旭,最后将初唐四家的各家经典进行汲取,然后将篆隶和北魏笔意兼收,最终创出了自己的颜体。雄健,宽博为主。
四、颜真卿书法特点?
颜真卿字体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颜真卿书法用笔沉着凝重,有篆籀意,如锥画沙,如屋漏痕。
二,结字外拓,方正饱满,端庄而典雅。
三,楷书章法布局严整,整体气势博大。尤其是行草书线条老笔纷披,干湿互用,纵横捭阖,浑然天成。
颜真卿的书法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写出来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创出了让世人宗为楷范的颜体书法。
五、颜真卿书法流派?
楷书风格或行书风格被后人尊称为颜体,颜体风格自唐代以来影响深远,无论颜体楷书行书都有人临摹效法,这样形成的一种风格模式可以称为颜体流派。颜体楷书著名的有多宝塔、颜勤礼碑、麻姑山、自书告身帖等,行书祭侄文稿更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他比较有名的还有争座位帖等。
六、颜真卿书法体系?
颜真卿自幼便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和文学天分。他聪颖好学,受家族殷氏影响颇深,师从著名书法家张旭,在此基础上博采众家所长、兼收并蓄,以其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为那个时代乃至后人所敬仰的书法新典范——“颜体”。颜真卿一生高产高质,留下了许多让人惊叹的传世作品,书法作品如 :端庄整密的《多宝塔碑》、清远雄浑的《东方朔画赞碑》、遒劲有力的《谒金天王神祠题记》、雍容朗畅的《郭家庙碑》。
同时,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容小觑,比较著名的有 :《小字麻姑仙坛记》《送裴将军诗》《争坐位帖》《送刘太冲叙》《奉使帖》等。
颜真卿的楷书气势磅礴,刚劲有力,行书潇洒浑厚,刚柔并济。下面,笔者尝试从颜真卿的楷书与行书着眼,结合相关作品,赏析颜真卿的书法艺术。
七、颜真卿书法的出处?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楷书,后又师从张旭,并且得到了张旭的用笔方法,善楷书和行书,其笔力遒劲,字形端庄,著名的碑帖有:行书《祭侄文稿》、《争座位稿》等,楷书的代表作有:《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自成一体,被誉为"颜体"书法,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经典范本。
八、颜真卿书法年代顺序?
第一个阶段:50岁以前
这一时期,系颜真卿继承传统、陶铸万物,以二王、遂良、张旭为师阶段,其书法特点是清雄坚韧。代表作是《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
《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传世作品中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一块碑,可以代表颜书早期的风貌。颜真卿和唐代大多数士大夫一样是正统的儒家,也信佛教,故写此碑时,自然恭谨诚恳。
作为颜早期的成名作,承二王、欧、虞、褚的余风,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雅致,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人手。《东方朔画赞碑》系颜真卿早期作品,并不是他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书迹,但却被宋代全才苏东坡奉为圭桌。如果我们拿苏东坡的字体略加比较后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了。苏轼与颜真卿的审美观是一致的,他正是在颜氏此碑艺术的不完美、不成熟中发现了向新的高峰递进的契机。
此碑行笔刚健、方正骏爽,有如庄严、巍峨的殿堂,健拔之态有如大山雄踞一方,使人感受到“颜体”的艺术力量。
第二个阶段:50岁-60岁
这个时期是颜真卿书法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作品最多,现在能看到的大约有28件之多。这个时期颜氏纳新意于古法之中,正式走出二王至初唐楷体的篱墙,创立崭新的颜体。代表作品有《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52岁作)、《鲜于氏离堆记》(54岁作)、《郭家庙碑》(56岁作)等。
《鲜于氏离堆记》是颜真卿在被贬为蓬州长史时,在赴任途中路过新政县,特地拜访了当地望族鲜于忠通,并为鲜于氏写了此篇《离堆记》。
此石刻与《东方朔画赞碑》风格相近,雄健清劲,高古浑穆,只是用笔更加纯熟,楷体风格日渐鲜明,一股忠义之气,跃然字间。
《郭家庙碑》行笔雄沉,气骨风流,茂密与宽博合于一体,反映了颜真卿在书风上有过一些小的变异。这一碑刻书法显示了“颜体”书法用指肘以掌、腕抵送;钩画与捺画相宜而生形成结体宽博、布局开阔的艺术风格。
这一时期政局多变,人心动荡,颜的生活道路坎坷不平,故出现了不少行书、尺续。这其中最著名的行书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争座位帖》等。
其中《祭侄文稿》,是颜真卿怀着“抚念摧切,震惮心颜”的心情,和着血泪写下了这篇祭文草稿,悼念被叛军残杀的侄儿季明。
此稿以真挚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个性鲜明,形式独特,这是前人所没有的。
第三个阶段:60岁以后
这是颜真卿书法艺术臻妙绝顶的时期。这个时期,颜虽然仍抱儒家之志,忠于职守,却已洞穿世事。大部分精神寄托于自然山水和书法情趣之间,因而写下了比前两个时期更多的墨迹珍品。如《麻姑仙坛记》(63岁)、《大唐中兴颂》(63岁)、《八关斋会报德记》(64岁)、《右丞相宋璟碑》(64岁)、《颜勤礼碑》(71岁)、《颜家庙碑》(72岁)等。
《麻姑仙坛记》碑是颜真卿中晚期的作品,这时颜体已实现了第二个飞跃,由“工”递变到“不工”,笔法、结构随机应变,许多字的结体和用笔近乎丑怪,甚至重心不稳,这是鲁公意在朴拙的一种追求。
麻姑仙坛献寿,意趣天成,神迹难求,又返朴归真,儒、道、释三者都在颜氏的为人和《麻姑仙坛记》墨迹中显出了影子,意味无穷。
九、颜真卿书法成名过程?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楷书,后又师从张旭,并且得到了张旭的用笔方法,善楷书和行书,其笔力遒劲,字形端庄,著名的碑帖有:行书《祭侄文稿》、《争座位稿》等,楷书的代表作有:《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颜真卿的书法风格自成一体,被誉为"颜体"书法,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经典范本。
十、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真卿书法特点】
1、“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特点是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2、“颜体”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又以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庄伟了。
【怎样练好书法】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楷书需要临摹,学篆、隶、行、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且节约纸张。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一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一定的规范和约束。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
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己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善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悟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
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阅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
古人读帖非常认真。曹操不但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有名的诗人、书法家,陕西汉中博物馆就有传为他书写的“滚雪”隶书碑刻。相传他喜欢梁鹄的书法,便把梁鹄的字挂在帐中,一有空就读,连行军打仗也不放弃读帖。相传三国魏时的大书法家钟繇“坐则画地,卧则画被”,学书非常刻苦,特别注意阅读和默写名帖。唐代书法家欧阳询一次在行路中,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辗转赏读,站得两腿发酸,干脆坐下来读。这样连续了三天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读帖犹同古人对话,交朋友,达到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读帖从一点一画入手,仔细研究和琢磨古人用笔、结字、章法及气势、韵味之妙处。通过阅读,眼观神会,潜移默化,以加深理解,锻炼视觉记忆,丰富、积蓄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帖临一本,书观百家。读帖不仅限于一两本,古今许多书法家的实践经验证明,读帖胜于临帖。有些碑帖,我们不一定临,但可以阅读,深刻领会古人书法作品中的三味,积少成多,逐渐地吸收消化,才能奔汇腕底,充实于纸面,自然会手随眼高,眼使手灵。入于眼,融于心,出于手,心手相应,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毛笔字】
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