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有标准吗?
感谢邀请!我学习书法三十年,把我对草书的认识和体会写出来,仅供参考。
草书千年历史,分为章草和今草。
张旭、二王、怀素、王铎、文征明、于右任、林散之、李百忍等等,皆是草书大家,书法史上的璀璨明珠。中国书法绵延千年,颠沛流离而魂魄不散。
草书作为一种书体,肯定有自己的法则!汉崔瑗所著《草书势》是最早的草书书论,属于章草范畴。晋代王羲之的《笔阵图》一文中说:“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如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需棱侧起伏。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余字总竞,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
王献之创“一笔书”,即一行一笔完成,中间不停顿,又称“连绵体”。特别注重点画及上下字的钩连,就如行进中的龙蛇,有时身体为云气、草木所遮挡,却有首尾连贯之意。用笔的“棱侧起伏”指侧势运腕,点画在使转中起伏振动,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同时草书要有篆隶用笔之意才有古意,才能避免用笔的浮薄。 草书可以说是最能寄托书家胸臆的字体,是书法的极则。能读懂草书,才算真正体悟到了书法的真意。
唐代书家孙过庭著有《书谱》。孙过庭草书宗法二王,《书谱》不单是一件小草巨迹,同时也是书论精典,理论与实践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这在书法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虽然草书有固定的写法,但因点画简略,为形体结构的变化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正如宋姜夔《续书谱》指出:注重字间点画的连带呼应,并合于用笔使转之理。不然点画结构就会显得散乱无章。笔势的连续转换就形成字势,草书特别重视字势或称体势,可以说势是草书结构的内核。 字势的组合即为行气,行与行的组合即为章法。
在各体书中,草书是最重行气与章法的,因为草书结体无常形,所以行气也往往跌宕起伏,变化莫测。
草书书写时,不是事先约定或有规律可循的,而是随势相生,因势而变的,是有常理而无常形的,完全取决于书者的临场应变。
今天的人学习草书,首先要懂得楷书和隶书。否则不会领悟草书的真谛!最起码要做到认识草书,按照草书标准写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熟能生巧。不可自创草书,信马由缰,必然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