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名人对联书法作品欣赏luxiu

一、名人对联书法作品欣赏luxiu

林则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二、怎么欣赏书法作品

欣赏书法不仅体会作品的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及 审美追求。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的成效 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欣赏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把握,如,气势·用墨·结构·线条,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 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体现的意趣和哲理。三是布白包括行气·章法······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

三、怎样欣赏品评书法作品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他所强调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我认为在读作品之前,心里首先要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这是正确进行书法评价与欣赏的基础。其次是要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这是进行书法评价与欣赏的关键所在。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他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望及时采纳!

四、怎样欣赏一副好的书法作品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作为一门一术,书法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看其大的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于结构;最后是分析基本笔画。

    用笔是否轻重徐疾,提按顿挫,笔画有没有厚度、深度,能否呈现立体感、生动有力。加上用墨有枯湿浓淡的变化,更加增添一份气韵。

    结构与章法造型和构思好的书法作品,可以给人以平衡对称中富有多样的变化,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的美感。结构搭的好,使笔画相互呼应,疏密均称,虚实相生。章法美主要指对整篇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首与尾之间脉络相连,节奏和谐所做的艺术处理,使作品表现出生动活泼,即富有变化又浑然一体的效果。

    意境是指书写者用笔、结构和章法技巧以及自身的学识才华、气质性格的综合反映。每个书法家都有自己的风格,作品所反映出的意境各别。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能进一步了解书法家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等;

五、如何鉴赏书画落款?

中国的书画深受藏友的喜欢,这不仅仅是因为画家或书法家那一笔笔技艺非凡的勾勒,更多的是通过作品所传递的那种意境。我们往往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只顾着欣赏作品中的主题内容,却忽视了最细小的落款。落款虽小,却包含了作者整个的构思,而且有时如果画面留白较多,作者往往会在留白处附诗或为画作序,而这诗或序中就可能就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在里面,为我们了解整个作品是有很好的帮助,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书画落款形式。

古代书画落款的形式比较简单,从唐、宋、元时期无款画较多,带款的较少,大部分是无款画和藏款,穷款。此种形式延续到明代早期,到了明代中期书画落款的形式就出现了多种多样,有张张带款的,有通款的,如四条屏,六条屏,册页,通常出现此种形式。

那么什么是通款,如四条屏为例,就是在第四张画上落一个款,所以叫通款。那么什么是藏款,故名思意,就是把款藏起来,那么把款藏在什么地方,古人一般把款藏在画的不显眼的地方,如山水画,可以藏在山的石头平面上,还可以藏在大树的树身子上,藏在房子的柱子上。

至于穷款,言下之意就是穷的意思,如白石二字,或者是落个号的都叫穷款。在收藏中,例如:张宣的画,是藏款,藏房屋的柱子上,而筱鹤的山水画,是藏款藏在山水的石头上。

其次书画落款的形式,还有公元款,以及干支款等等。公元款就是用公元来落款,如一九九一年画于北京,干支款就是用干支来落款,如甲子年写于海上。

六、布袋和尚的作品欣赏

布袋和尚是李可染先生钟爱的人物题材之一,直至晚年他都在反复以此题材作画。这件作品是早期一件比较广为人知的作品。作品描绘的布袋和尚与民间大肚弥勒佛造像有一脉相承之处。作者以流畅自由的笔线,勾画出弥勒并不端正的头部和五官,赋予人物一副活动着的脸部表情,闭着的双眼更赋予人物怡然自得和豁达脱俗的精神面貌。与作于晚年同一题材的作品相比,此图笔墨恣肆、行笔迅捷、画风潇洒、活泼自如,是他早期人物肖像画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