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什么是真正的书法?和江湖笔法有什么区别?

感谢邀请:

既然当代多数人都承认书法也是一门艺术,那我们就按照艺术的一些基本标准,也能够分辨出艺术与非艺术了。按照几千年约定俗成的书法标准,也就很易判断出一直被多数人声讨的江湖书法了。

当代书法形成了一个很怪的现象。有些人在写江湖书法,但他也承认古代大家的书法精品,他们也认为那是好的书法,但又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江湖书法是在创新。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就是在执行双重标准了。一部分人因为忍受不了书法下功夫的寂寞,或没有时间下功夫,但又要表现自己在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就知不可为而为之地胡写,称作标新立异。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书法圈里,有了江湖书法的容身之地,那就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江湖书法的势力,有了众多的江湖书法市场,得到了一定的认可。这就让我想起了当学生时学过的龚自珍写的《病梅馆记》。这篇文章讲的是“文人画士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的扭曲的品梅标准,这反映了时人自身扭曲的审美标准和心理。那江湖书法是否也是有这样的扭曲的书法审美心理呢?在以曲以欹为美的文人画士眼中,梅花那种自然天成的状态不如病态弯曲残缺的梅花美,他们需要一种病态的美,变态的美。而江湖书法也是这样,他们因为写不出来功力深厚的笔画、巧妙合理的结构、和谐完美的章法作品,只能用唬人的举动,夸张的巨幅,惊人的书写形式来吸引大众眼球。真正懂一点书法道理的人是一眼就能看出江湖书法的表演的。

现时我想大概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判定书法和江湖书法的区别了。第一,笔画的精致。好书法的笔画是很有艺术功力的。就是笔线条的质量是很高的。不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等其它书体,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线条的优质。羲之看了献之的书法,加了一个点,献之拿给其母看,母亲看后说只这点还不错。献之这才知道书法是要下很深功夫才能有所成就。第二是姿态典雅。上乘的书法作品,不论是楷书、行书或草书,都能表现出舒展轻盈、矫健挺拔、秀美圆润、流畅自然等让人有清爽愉悦的感觉。第三是抒发真情实感。书法佳作都应该是作者情绪真实的展示和心灵的写照。南齐书法家王僧虔认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历史上被公认的一二三行书,都是书写者感情的自然流露。以至于我们后代人在观赏这些书法作品时也能与书写者有了共鸣。虽然相隔上千年,但我们还是能够体会到当时书写者的心境,也深切地得到了审美的体验,享受到了美的陶冶。

不知源起何时,国人过分地注重身份标签,并以此划分在朝与在野、庙堂与江湖。窃以为,就是掌握着话语权的人弄出来的玩意。

没入作协,诗人就不是诗人?作家就不是作家?没入书协,书法就是江湖?殊不知,李白、杜甫等人有没有入过作协,拿没拿证书!王羲之、颜真卿等类有没有入过书协,发没发证件!只听说,几百年来人们顶礼膜拜的《石门颂》书作者名不见经传,已不可考,但其书法之光芒至今闪耀。

毫无疑问,书法常在民间,并不以官职身份增值。书法是功夫、是悟性、是勤学苦练,与身在何处何方关系不大。古往今来,求实者自求实,慕名者自慕名,道不同不相为谋。可谓:你写你的,我写我的。

当今社会,各种协会早已成为谋名谋利工具,设置几道门坎倒也能收取不少的入门费用。操纵者们虽能进出自如,但书法毕竟是要拿作品作业来说话。

真正醉心艺术的人,是不会在乎协不协的,既没这心情,也不费这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