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属于书法吗?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是否对书法的理解略显偏颇?
所谓书法,就是汉字书写方法。把单字写好,需要研究字的结体即字法;把笔画写的有质量,需要学习用笔之法即笔法;把一组汉字写的有变化,还要注意用墨即墨法;把一幅书法写出节奏与气韵,更要把握篇章布局即章法。
楷书法度严谨,每一字每一行每一幅都很讲究字法、笔法、墨法与章法,所以说楷书毫无疑问是书法,而且是最具艺术魅力的书法!
楷书为何成了书法家必备的书体?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家注定不是书法家吗?为什么?
不少书友认为楷书是万法之王,在他们看来,把楷书压扁拉宽就是隶书;把楷书按一定规律弯曲折叠就是篆书;用细长锋把楷书写长写瘦就是瘦金;把楷书写快一点就是行楷,再快一点就是行草,飞快起来就是狂草……。当然不是这么回事。今天偶然看到一朋友对此的评语――在书法的世界里,除了楷书你还知道什么?我觉得这个反问很经典。
楷书不是万法之王,更不是什么所谓的必备书体,但楷书的确能够比较直观清晰的反映笔法结构的基础。辩证看待这个问题:历史上不会写楷书的书法大家绝对没有,书法大家也没必要人人都把楷书写到颜真卿欧阳询那个程度。举个例子,欧阳询楷书一流,如论草书张旭能甩他几条街。楷书学好了,行书草书未必就好。术业有专攻,学行书草书要有一定的楷书底子,会其大概即可,关键还是在自家书体门道的习悟上。
不会写与不擅写是两个概念,题主所指应当是不擅写。古人与今人一样,先生带学生识文断字都是从楷书教起,古代知名书法家都是文人士大夫,不会写楷书还谈什么书法家呢?
需要强调的是,用楷书水平去鉴评衡量一位草书家行书家的艺术修为,是不科学不靠谱的。
抱庸妄谈。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楷书是我们必须要学的书法,是因为汉字是我们中国的通行文字。我们的标准汉字书写就是用楷书书写的,要规范写好汉字,就必须写楷书,要写楷书就必须写好,要写好,就必须有法度,也就是要规范。
汉字以楷书为标准,这是中国汉字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历史的实践确定下来的。
产生楷书,汉字经历了从隶书发展而来的600年时间。
唐代以后的汉字,逐步统一形成了使用楷书的新时代。
我们至今统一使用楷书有1500年的历史了。
楷书也是我们今天日常生活中经常要使用的书法。
但是,楷书太规矩了,要规规矩矩地把楷书写好就要付出学习书法的责任。
在楷书主流的时代,楷书是书法基础,也是书法的启蒙,我们学习汉字,都要经历楷书的启蒙。
我们学习汉字的第一课,就是从楷书楷书的,所以,我们要把楷书写好。
在这个意义上,楷书也是书法的基础。这是没有商量的。
楷书作为书法的基础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是汉字的启蒙学习
第二,这是汉字的标准书法
第三,这是汉字的准确交流
第四,这是文字的公共文化美
第五,这是中国文化的尊严
第六,这是汉字的国际化规范
基于这些理由,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责任把楷书写好。所以,楷书是我们毫无理由要写好的一种书法。
至于有人说不会写楷书,这是危言耸听的一个假议题。
我们的汉字启蒙就是楷书,怎么会有不会写楷书的人?除非他是文盲了。
但是,在楷书的汉字主流之下,还有楷书的辅助书法,这就是行书和草书。
所以,汉字书法也不可能是只有楷书,而是并行着楷书的辅助书法行书和草书的。
我们在实际的汉字书写中,事实上,书写率最高的不是楷书,而是行书,其次是楷书,第三是草书。
所以,在我们的书法实践上,大量的行书会出现在书写过程中。
因为我们普通生活的交流是书写较快的行书而不是楷书。
因为写成楷书太慢,写成草书,别人不容易认识,写成行书正好,既快捷有容易辨认,所以,书写行书的几率是最多的。
这样,如果楷书写得不好,行书也会写不好的
这个原因是,我们在学习楷书的阶段,没有把书法的精神吃透。
没有吃透楷书的精神,就容易在行书的笔法和结构两个方面出现不合理的书法问题。
有人说只有楷书写好了,才会把行书写好,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是不是不会写楷书就写不好行书和草书?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不经历楷书的学习。只是楷书学得好不好的问题。
千里马写过一个文章叫《王冬龄为什么在楷书的路上逃跑了》。这篇文章说的就是王冬龄在楷书的造诣上并没有那样深入,但是,这不说王冬龄不会写楷书,王冬龄的楷书有起码的功底,只是没有很高的造诣而已,他的行书草书也不错,但是,也没有达到很高的造诣。
这与他楷书的成就高不高是没有关系的。
因为,我们写好楷书,会写楷书和写出楷书的美学成就不是一回事。
任何一个书法字体,例如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你要会写不是问题,你要达到“好”就不会不是问题,而是问题很多。
这是两个不同的书法美学要求。
我们提倡写楷书,也没有说一定要写的像书法家那样高造诣上去。
我们学习是行书,也仅仅要求合乎行书的一般规范既可以了。
这叫书法普及。
书法最为一种艺术欣赏,是需要付出更多的艺术追求的。就是古代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造诣,也是千差万别的。
所以,书法有不同的艺术审美等级和层次。
我国最早提出书法等级高下标准的,是唐代以前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和文学家庾吾肩。
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又进一步发展了庾吾肩的书法分级欣赏的思想,提出了上中下中各有上中下的九等书法评论标准。
尽管对每一个人的书法评论标准会不一样的,但是书法艺术审美是有种多层次差别的,这是一个事实。
所以,从书法欣赏来说,一个人可能楷书、行书、草书都会写,但是,受天赋和造诣的不同影响,可能楷书写得好,不一定行书好,行书好,可能不一定草书好,或者,草书好,不一定楷书好等等情况,因为这是比较而言的。
所以,要成为书法家,就需要按照书法美的标准和兴趣,去锤炼自己的书法造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书法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