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书法如何落款?款识有哪些称谓?怎样钤印?印章有哪些称谓?

正文是作品的主导,落款应根据正文所留余地,视情况而落,余地多可多题几个字,如余地很少则只能落穷款,只写姓名。落款,在章法的处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单是对作品作注,同时还有补救点睛的功用。但落款成功与否,会成为作品是锦上添花还是美人缺目的关键所在。

落款可对所书文意的出处作注释,也可写上创作体会,文章理解。无论那一种落款方式,都是整体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作品是送人的,还应有上款下款之分,尤其是一幅对联则很名显,上联可上某某先生雅正,教可,等等。还有平辈,晚辈,长辈,同学,老师等称呼都不一样。要注意。

钤印和落款一样,一方面起到标明书写作者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作用。

钤印一般有这样几类。一类是名章或书斋别号章,一般押在款字的下方或左方,这类印章的运用,最好小于题字。朱文,白文的运用则要视作品的风格而定,白文色重,朱文色轻,应根据作品的轻重关系和风格样式选用。另一类是闲章,它的用印位置一般在起首或押角。要视作品的要求而定,运用时不是越多越大好,要谨慎用之,以少而精为高。以奇数为好,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

一切用印都要以提高书作的艺术效果为目的,使之与作品融为一体,增强书法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书法的落款和各种款识的称谓以及印章的正确使用和各种印章的名称

原创作者:张庆涛

下列图文张庆涛版权所有,禁止剽窃、篡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在书法作品的正文完成后,签署作者的姓名、名字或字号,以及创作时间、

地点等内容的题记,也称款识(zhi)。落款的字,比作品正文的字要小一点。

款识,按位置可分为:上款、下款两种。按字数多少又分为:长款、短款、穷款三种。

  (1)上款 题写在作品正文前(右上方),用以注明作品送给某人或注明

作品正文内容的出处,解释作品内容的释文等内容的题款。上款,在对联书法作

品中使用较多,借此保持上下联的平衡对称。

  (2)下款 题写在作品正文后面(左边),用以注明作者姓名、创作时间、

创作地点及其他标志性内容的款识。落款时,字体大小不得超过正文字体体积,

并且要留出钤(qiàn)印的空间。

图 1 张庆涛·金文楹联《梅花带雪飞琴上,柳絮和烟入酒中》

  (3)长款 字数较多的款识,从十来字到几十字不等。在正文结束后,纸

面剩余空间较大时,多以长款补充,借此调整章法,起到平衡的作用。

图 2 张庆涛金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短款 字数较少的款识。一般是在正文完成后,剩余空间有限的情况

下使用。短款,多为题写作者姓名或字号、创作时间等,具体情况各异。

图 3 张庆涛行书

  (5)穷款 只题写姓名或字号的款识。一般指三字或三字以下的题款。

图 4 张庆涛行书楹联《鸟飞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印章的用法和名称:

  印章,是书法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印文内容分为名章和闲章两种。

对它们钤印的位置,有严格的限定,不可乱用,也不可多用。印,用得好使作品

锦上添花,用不好会破坏章法。

  1.名章(字、号、斋号印)

  也称印鉴,是鉴别书法家作品真伪的主要依据。名章,有其固定的位置,就

是在下款的下方,不可改变。一般多用上下两枚名章,上方用刻有姓、姓名或名

的印,下方用刻有斋号、字或号、姓氏的印;并且要求印文一阴(白字),一阳(红

字)配合使用,通常阴文在上,阳文在下,。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也可勉

强用一枚名章。使用两枚名章时,必须是统一大小的方形印,不可一方一圆或一小一

大并用。

  2.闲章

  在作品中,除名章以外,其他印章都叫作闲章。闲章,用于引首、镇角、补

空装饰等,其钤印位置也有严格要求。

  (1)引首章 是用在作品正文开头的外边(右上角)的闲章。

  用印时要注意,印与纸的两个相邻直角边的距离不可均等,一般上边的距离

较长些,而右边距离稍短。

 

图 5 名章、引首章位置示意图

  (2)镇角章 用在作品边角部位的闲章。

  主要作用是保护画面,避免在装裱时将画面空白处裁掉,而破坏章法。它的

位置是在作品的左上角或右下角,根据需要选定。但是,它不可用在名章下方,

并且印与纸的两个相邻直角边的距离不可相等。

  (3)补空装饰章 用在作品中较大空白处的闲章。

在作品出现较大面积的空白时,用闲章补空加以装饰,并起到平衡章法的作用,

但要慎重使用,不要画蛇添足。

图 6 镇角章、补空装饰章位置示意图

  印章的大小,要根据款识而定,款识的字大则用大印,小字则用小印。并且,

印章体积要比字体稍小。有时,作品正文的字很大,但题款的字很小,也必须根

据落款字的大小,来选用相应大小的印章。

  为了使印迹清晰,使用前,要清除残留在印面上的印泥。印章在沾印泥时,

要使印面吃足印油,但不要太多,否则,会出现晕迹,影响印迹的清晰度。

以上图文张庆涛版权所有,禁止剽窃、篡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姓名,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