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书画”三绝,当代有人可以与他比肩吗?
没有。
无论比武还是比文,古今之人夲来无法比较。就像以前有人常说的笑话,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这是无比的。
同样,不在同一时代,现代人怎么去跟苏东坡比呢?纵然要比,有什么标准呢?假设就拿作品比,书画还勉强可以摆在一起一绝胜负。可是,诗词怎么比呢?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以现代人的诗词水平,想超越苏东坡,门儿都没有。
因此,没有。
个人觉得,尚未发现目前能有与苏东坡比肩的。
北宋四大书法家是指哪些人?
苏、黄、米、蔡。
一般前面三位指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都是确定的。
但是,后面蔡,一说蔡京,一说蔡襄。
蔡京是宋徽宗身边有名的大奸臣,因此有人将其换成蔡襄。
蔡京和蔡襄书法都很好,但是蔡襄书法更胜一筹。
不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蔡京都不敌蔡襄。
蔡襄书法,有一股书卷气,蔡京书法,狂怪。
苏轼不用说,大书法家,文学家,样样精通。
米芾至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字迹孤傲狂放,又有书卷气。
黄庭坚书法让人感到酣畅淋漓,恣意洒脱。
《松风阁诗帖》就是很好的代表。个人非常喜欢。
这个问题,可以百度得到,就不说了,说点不常识吧!
至于有争议的 蔡 ,也就不去回答了,好像书体的先后顺序,隶与八分的区别,莫衷一是。
先聊聊蔡吧!
自己有一本蔡的手札尺牍,放在床头,夜里坐在床上,喜欢翻开看看,有着浓烈的颜味,给人的感觉,是静谧的,是有力量的,它能给你一种内心的安定,虽不临习,读以为乐!
蔡是宋四家里,年纪最长的,也是恪守古法的书家,毕竟,他处在北宋初,那个时候,尚意书风未成雏形。
北宋初,欧阳修主张学书消乐,学书渡日,又同时主张法古创新,从他的《集古录跋尾》可窥一斑。此时,蔡起而应之,二人撑起了北宋初书坛的理论和实践,开启了尚意书风。
关于他的代表作,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说起蔡,倒是让人想起了北宋的颜体书风热潮了。
说简单点吧,指个大方向,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查阅!
北宋时期,宋绶,蔡襄,韩琦,杨南仲,石延年,基本上是他五人引领了北宋书坛学颜的热潮,大家都知道的“颜筋柳骨”,很多人都认为是颜体的筋,柳体的骨。
这样对吗?
这句话分别是范仲淹和朱熹赞扬石延年(字曼卿)的书法,说他:“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我们可以这样正确的理解为“颜柳筋骨”。
好奇的书友,可以查石曼卿的作品《筹笔驿诗》,大字看起来,非常棒!
啰嗦了一点小插曲哈!
苏东坡呢?
他的字想必大家都知道,斜执笔,一生喜用诸葛笔,作字左秀右枯,字势偏右上,个性十足。
我最喜欢的,不是他的字,而是他的性情。
之前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因为喜欢的缘故,读了不下三遍,为苏倾倒。17年,中央电视台播了苏东坡的记录片,也让我这个苏迷激动了一把。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
当你贫的时候,你会想起他。
当你穷的时候,你会想起他。
当你达的时候,你会想起他。
黄庭坚。
苏给人的感觉,像翩翩才子,黄给我的感觉,像一个老成持重的苦瓜脸学者。他是苏东坡的学生,二人喜欢相互吐槽:石压蛤蟆,死蛇挂树。
唐人的癫张醉素,写草书题壁都是风驰电掣,张旭有意思,他喝酒了,喜欢奔走呼号,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视其书,以为神,不可复得――这家伙,多少有点自恋哈,不过,他有资本撒!
而草书到了宋人这里,尤其是到了黄庭坚这里,就变节奏了,黄作大字草书,往往写的很慢,注意,是很慢,基本上是写几笔,想半天,呷几口酒,再接着写。所以说,草书不一定就要写的很快,只是,它给我们的视觉效果是那样而已!
黄庭坚看到长年荡桨,群丁拔棹,而悟笔法,体现在用笔上,就是他的长画总要抖那么一下两下,我看到黄庭坚的字,总是在想,黄老头儿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综合症了。他的特点,别人都学不来,别人学,抖不出来那个美感!
他的大字,真是美,如长枪大戟,手脚伸展,收放自如,毫无做作之态。
美,就美在自然,所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米芾,米颠,米无赖,米疯子。
米芾也没啥好说的,很多人都学米,我曾经问过很多学米的牛人,他们给的建议就是:不要学米。
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说!
米芾这个人,很有趣,他看了前人写的书论,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再自己的《海岳》里说写书论,要写具体的干货,不要说什么龙跳天门,虎卧凤阙之类的空话。所以,看书论,选择老米的,还是值得一观!
米芾是个自卑的人,他出身不好,在谈到自己的学书经历时,也多有隐瞒。
他文笔不佳,书论写的有些地方让人不知所云。
他是那样古板,我有时觉得,他和明朝的徐渭是一路人,他对书法如此痴迷,到了几天不写字,就觉得浑身难受的地步。
等等吧,关于他的趣事,太多了。
寥寥说了些许废话,并不知哪些是又用的!
宋四家,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