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书法中,什么是隶书线条,楷书线条,篆书线条。有没有人能系统的回答下?
系统的回答确实很纠结,三种字体的线条各一把其表现的精美,用文字又很难表述清楚,这个要靠多练用心体会。楷书兴盛于唐朝,一些大家达到精致;起收笔富于变化,中锋行笔讲究宽厚有力,横平竖直。隶书兴盛于汉朝,字体讲究宽扁,字中有一主笔叫蚕头燕尾,要求蚕不重卧燕不双飞;中锋行笔,讲究一波三折,铁划银勾富于性情。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小篆有李斯兴盛于秦;中锋行笔讲究圆润。
谢邀请:
隶书的线条是把园转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线条。
楷书的线条是把隶书的线条改波磔,增加钩趯而成楷书线条。
篆书线条是大小不变的线条。
“横如千里阵云”是书法中横画的态势。应该是轻呢?还是重?求教?
横如阵势,当缩为寸小,展则千里。
阵,犹静实动,
云,似雾实水。
重者当有千钧,形如盘石。
这时如若表现,当形有钧石之态,不有重意,意注轻盈云水,夸张有度,看重实轻。
在书法用语中,横画又称为“勒”,原意含有勒马而回的意思。讲究该慢则慢,该快则快,放为轻,勒为重。。。
卫铄《笔阵图》:“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就是说,横画要表现出千里阵云的意象。古人喜用“物象之形”,表达“造化之理”,而书法中的点画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形和理。
横,要表现出来如天空横跨千里阵云的气象,则给了我们一种启示,每道阵云都不可能处于绝对的平直形态,而是在相对平直中,又微微有波动、曲折的姿势。。。所谓“同自然之妙有”,势之平和形之不平,是横画的一大特点。不然,则平板如布算子。
横如阵云,能表现出它的厚重、雄浑,具有立体感,便是书法中有意味的一横。其关键在于中锋用笔和对节奏感的把握,不可过重、过迟,重和迟则失于肥俗;亦不可过轻、过速,轻与速则败于浮滑。横画贵在有意气,如太极拳,轻中有重,疾中求缓。。。
所谓“数画并施,其形各异”,这种变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起笔与收笔的变化,不宜相同;二是粗细长短的变化,既表现长短、轻重的节奏,又使笔画有主次之分;三是行笔姿态变化,或仰或俯,或呈波动状,以此打破横画容易产生平直的弊端,这便是可理解的“千里阵云”之意味。
写横时,许多人容易错误地直观理解为起笔、收笔重,行笔中截则轻,其实这是种误解。古人书最忌“中截露怯”,这是衡量笔力、功力高低的一个标准。书写横画,(1)入纸略重,借锋尖的弹力(略提),直立后按下,然后笔杆后右翻折,横毫直入画心,向右运笔时不可提笔,不然中截空怯;(2)至行笔三分之二处,边按边行,增强力量并为收笔作准备;(3)趁笔势最强时,向右上圆势提起,然后如鸟翻腾而下的感觉,使锋尖直立纸面,最后劲疾作收势,笔意当在下一笔起处。
写横往往不能势平,其妙处在于:笔铺在左,目已右顾。当行笔至三分之一处,笔已稳定,眼睛应看右端。这样,既可防止手发抖的的毛病,使笔势平直;又能用眼把握每横的长度:再者,大部分全凭手的感觉运笔,以腕肘运笔,姿态自然有一种起伏,这是写横的关键之处。
从以上可看出,横如千里阵云,在于变化。横画的起笔与收笔至少有四种,加上行笔长短粗细变化,至少达六十多种,如加上俯仰之别,就更多了。对此当细察为之,运用时,贵在自然得体。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