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跪求历届“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获奖名单

一、跪求历届“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大赛获奖名单

刘丹

我也算一个

我算一个.

我算一个.

我2005年获得金奖

二、雏鹰杯书画大赛获奖比例

2%至15%。截止到2022年7月1日,为激发广大少儿书画爱好者的学习积极性,雏鹰杯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大赛评委会将根据来稿比例进行评奖,比例为2%至15%,从中评选出特等奖2%、金奖5%、银奖10%、铜奖15%、佳作奖若干,来吸引孩子们踊跃参赛,积极准备。

三、少儿画苑的奖国家承认吗

承认。

《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已历经47年,是国际历史最长、范围最广的儿童画赛事活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少儿投稿参与,是国家教育局批准的正规比赛,含金量高。

《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已成功举办多次,国内外共有近400万人次的少年儿童参加了该赛事,所有参赛获奖作品均发布在中国少儿艺教网。

四、徐娇长是谁?

阿童木跟徐娇长得还真的有点像呢 呵呵

五、小学作文标点符号的应用

一、顿号和逗号

顿号,常见的错误是在不该使用的时候使用了。

如:我已经画好几年画了,曾获得省少儿美术大赛铜奖、市第六届少儿书画大赛美术金奖、第八届美术银奖。“第八届美术银奖”,是市级的还是省级的?从这句话本身无法得出确定的答案,但从语言环境中可以推断出可能是市级的。造成这种歧义的原因,就在于第二个“、”使用有误,应把顿号改为“和”或“及”。

逗号,常见的问题首先是,该用逗号或应该断开的地方,没用逗号或没断开。如:我觉得在我心中奶奶永远是一颗闪亮的星星。这个句子挺长的,只要一读,就可以从语气上感觉出来在“我觉得”之后应该用逗号,停顿一下。

其次是,不该用逗号或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用了逗号或停顿了。如:正说着,就有一个小朋友扑通一声,摔倒了。读起来,“扑通一声”和“摔倒了”之间的语气非常紧凑,所以中间是不应该断开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停顿的位置不对。如:老师告诉我们烧荒,不仅会减少土壤的肥力,还会污染环境。很明显,这个句子中的逗号应当用在“烧荒”之前,而不是其后。

另外,在不少时候,是既可以用顿号也可以用逗号的。那么,究竟用哪种标点符号最好呢?这主要是要看自己的感觉和当时的语言环境。

例如:像包饺子,(、)炒米饭,(、)拌凉菜,都不在话下。虽然在这句话中既可用顿号又可用逗号,但仔细揣摩之后,就会觉得用顿号更好。因为此句有夸人本领多的意思,读起来用较快节奏比较合适。

再如:我和姐姐手拉着手去玩碰碰车、(,)坐滑梯、(,)看动物。从这句话看,两人非常悠闲,气氛很轻松,读起来自然需要一种舒缓的语气。所以,相比之下,用逗号更好。

二、句号和逗号

使用句号与逗号时,常见的错误是该用句号的地方用成了逗号,该用逗号的地方用成了句号。例如:这天,天气格外晴朗,(。)我正在紫荆山公园踢毽子,突然,一个小小的纸飞机从我眼前飞过。从形式上看,好像是一句话,实际上应是两句话。描写天气内容的语句意思很完整,“晴朗”之后应用句号。

三、感叹号与句号

感叹号,在使用中常见的错误是该用的时候没用。例如:我自豪地说:“这是我家买的呀。(!)”从使用感叹号的标志性语气词“呀”来判断,这句话的末尾就应该用感叹号,更何况前面的提示语还有“自豪地说”呢!

当然,也有不该用的时候用了。例如:大家大概都见过爸爸给女儿扎辫子的吧!(,)可见过女儿给爸爸扎辫子的吗?这句话实际上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这样,在“吧”后用感叹号就不恰当了:一是前面分句的祈使语气并不强,用不着使用感叹号;二是因感叹号的级别相当于句号,违背了句子的内在关系。所以,应把感叹号改为逗号。

通常情况下,“啊、嘛、呢”或“吗”这些语气词后是要使用感叹号或可以使用感叹号的,但有时候却不宜使用。例如:我生气地对奶奶说:“不就一角钱嘛!唠叨半天!”从意思上看,“我”说的这句话应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复句,“不就一角钱嘛”是因,“唠叨半天”是果,所以,第一个感叹号就显得不恰当了,应降格为逗号。由此可见,使用感叹号的时候,不但要看句子中是否有标志性的语气词,更要从语意或句子的内部关系着眼。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本该使用感叹号的时候使用了句号。例如:我叫那个小朋友不要买小蝌蚪。那个小贩说:“你不买,少管闲事。(!)”从当时的情景可以判断出小贩的语气肯定是很生气的。所以,句末的句号应改为感叹号才好。

四、问号与感叹号

使用问号出现问题主要是在句子中出现“什么”或“为什么”一类词语,似乎是表示疑问语气实际又不是的时候而错用问号。例如:外婆只是让我把围巾给你,没有说过什么话呀?(!)旬末本该使用感叹号的,却因受了前面“什么”的影响用了问号。再如:我问爸爸庄稼为什么要锄?(,)爸爸说:“麦收一盘耙,秋收一张锄。”从句子的构成看,前面有问,后面有答,似乎应该用问号,可事实上是不对的。因为,“我问爸爸庄稼为什么要锄”,是由直接引语“我问爸爸:‘庄稼为什么要锄?”’转化过来的,变成间接引语时已经没有了疑问语气,使用的是一种叙述或陈述语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把问号改为逗号或句号。

容易同问号相混淆的是感叹号,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反问句中。泛泛而言,在反问句后,既可用问号,又可用感叹号。但细究起来,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虽然反问句表示的意思是肯定,不管使用哪一种标点符号一般都表示疑问语气,但如果疑问语气强,拖音长,还是用问号好;反之,就用感叹号。如:像这样可爱的小鱼,你不喜欢吗?(!)不管使用哪一种标点符号都可以,就看你写作时是怎样理解了。另外,“呢、吗”等语气词出现在反问句末尾时,一般情况下,“呢”的疑问的语气弱一些,自然用感叹号;“吗”字的疑问语气强,用问号比较好。比如,把上面的例句稍微改动后变成:像这样可爱的小鱼,咋能不让人喜欢呢!句末用感叹号就比较好。

五、冒号和引号

使用冒号时常见的错误是,不该使用的时候使用了,该使用的时候没有意识到要使用。如: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调整一下座位。”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希望和自己的好朋友坐同桌。老师看了看大家,接着说:(,)“这样吧……”当说话人第一次说话之后,需要停顿一下又接着“说”的时候,这时“说”字后就不能再用冒号了,只能用逗号。再如:在路上,我发现了一对乞丐。(:)男的坐在地上,一只眼眯成了一条线,手不停地颤抖;女的戴着个破帽子,穿着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显得很寒酸。大家看,在“我发现了一对乞丐”后用冒号多好,让读者的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下文的乞丐的模样上去了,可句号的这种功能就弱得多。

使用引号时的问题比较多。

一是该引括的内容没有引全。例如:我们成立了“绿色特别行动”小组,决定利用星期天捡垃圾。后引号应放在“小组”之后,因为“绿色特别行动小组”是一个完整的称谓。二是引号引错了地方。例如:有些照片,爸爸说已经有了(“)作品(”)的“味道”。此句中应加引号的是“作品”,而不是“味道”。三是不该用引号的用了引号。例如:我拿起瓶子,拧开盖子就喝了起来。“呀,味道怎么这么难闻?”我猛地想起妈妈的叮嘱,顿时意识到自己会死,吓得哭了。加引号的这句话是自己当时的一种感觉,属正常行文,是用不着加引号的。四是该用引号的地方没用。例如:搬完煤,走进洗漱间,一照镜子,哇噻,以前挺俊俏的我已经(“)面目全非(”)了,酷似小包公转世。“面目全非”是一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场所、建筑或情景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伤悲的感情色彩很重。可在这个句子中,是用来形容人的面部情景的。这样一分析,形容对象就不恰当了。但是,如果加了引号,借文生义,就让人感到使用得非常恰当,既准确又幽默,透出的是一种健康欢快的情绪。

六、分号和破折号

分号常见的错误是,该用的时候没有用。如: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此句话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用药效果的,很明显,中间应用分号。用得不恰当,是分号使用中的另一个常见的错误。例如:珍珠熊的两只耳朵向上卷着,(;)脸圆嘟嘟的;乌溜溜的眼睛东瞧瞧,西看看,似乎很好奇。这句话写了珍珠熊的耳朵、脸型、眼睛三个方面,彼此是并列关系,第一、二句之间也应用分号。

破折号,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该使用的地方没有使用。例如:我揣着那张能改变气氛的“定时炸弹”(——)86分的试卷,胆怯地来到妈妈面前。“86分的试卷”是对“定时炸弹”的补充说明,后面必须用破折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