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书法中常见的几种作品形式

一、条幅:
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这是启功先生的条幅作品《形端表正》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一种是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另一种是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二、楹联:
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分为上下两联,右边的为上联,左边的为下联。上下联的尺寸可与条幅等同,也可大于或小于条幅。对联的书写内容规定极为严格,只能是对仗的句子(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般字不重复出现),包括对偶句(俗称对子)、律诗中的中间两联(颔联、颈联)。
对偶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也有少到三字一联,多到数十字、上百字一联的。律诗则分为五言、七言两种。五言、七言的对联,在安排章法时,上下联应单行居中竖写。十字以上的对偶句,则宜写成双行或多行(注意书写顺序,上联从右向左,下联则从左向右。

书法类比赛形式可以有哪些创新?形式新颖一点。

书法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和无数先贤的实践证明,学习书法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下面所述仅是个人的一些认知:
第一,学习书法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观察能力。
临古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在一次次与古代先贤及名篇佳作近距离接触时,首先锻炼的是观察能力。唐代孙过庭曾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如果观察能力提升不上去,看不出书之精妙所在,手上是再现不出其中玄妙的。对于一种书体一本字帖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略其中真谛所在的,学然后知不足,每一次的认真观察都会有新的领悟和收获,这也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和精髓所在。
第二,书法的学习过程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书法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经典学习,且要深入进去,临摹水平要做到形神兼备;第二阶段是要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之上走出来,经过不断的变通、实践形成自我的初级风貌;第三阶段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自我的书写语言,这种书写语言是要既学古人又变古。齐白石曾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媚俗,太似则欺世”,书画同源,此理亦可用于书法艺术之中。在这个阶段要求得自我和传统的辩证统一。书法的学习是一辈子的功课,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磨练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每一次的观察、思考与临写练习都是对古代先贤及经典作品敬畏之心的再现,是对笔、墨、纸、砚等文化的认知与提高。书籍、书案的整理以及笔、墨清洗等环节都可以促使学习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学习书法可以提高自我创造自我。
学习书法的终极目标不是再现传统,而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中国书法的创新不是无水之源,首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对书法中字法、笔法、章法、墨法的继承,继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思索和实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写符号和书写语言。创造自我是书法学习者的终极目标,但这个目标是需要多方面综合修养的供给和孜孜不倦的思索来支撑的,并不是单纯技法上的锤炼,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能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
第四,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纵观中国书法史,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每一次演变不仅仅是书写形态上的变化,更是历史的选择和文化的变迁,都蕴含着儒、释、道的哲学思想,书法艺术是中国哲学思想的综合体现。技近乎道,对于一种艺术形式而言,技法是“形而下”的小道,审美与学养是“形而上”的大道,中国传统艺术的初级阶段是以技法训练为初衷的,但最终比拼的是学养的积淀和审美水平的高下。中国传统书法中历代的名篇佳作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字意蕴,都不可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可以让一个拥有正确审美情怀的人,在对事物的判断上不人云亦云、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蒙蔽,且能够透过表象对本质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五,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与欣赏。
无论是书法创作的主体,还是欣赏书法作品的客体,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实际上都是一个感受美、探求美、领悟美和表现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