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唐代书法有什么特点?

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初唐以继承为主,尊重法度,刻意追求晋代书法的劲美。中唐不断创新,极为昌盛。晚唐书艺也有一定的进 展。唐代最高学府有六种,即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其中书 学,专门培养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是唐代的创举。历朝名家辈出,灿若繁星。如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中唐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是书法大家。晚 唐有王文秉的篆书,李鹗的楷书和杨凝式的“二王颜柳”余韵。

欧阳询的书法有什么特点?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出生于衡州(现在的衡阳),祖籍潭州临湘(现在的湖南长沙)。他相貌非常丑陋,但是却聪明绝顶,博览经史子集,才华重于一世。据文献称,欧阳询八体尽皆擅长,最擅长的是楷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因此而被后世称为“欧体”。欧阳询学习书法极其勤奋,曾经半路偶遇索靖书写的石碑,竟然观看入迷,在碑旁坐了三天三夜,经过细心揣摩通透之后方才离去,他的书法也就兼具南朝书法的婉润和北朝碑刻的遒劲。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欧阳询学习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吸收了汉隶与魏晋以来的楷书写法,创出笔力险劲、痩硬,意态精密俊逸,于端庄安雅中寓险绝峻峭之势的楷书,也就是后世的“欧体”。

元代书法有什么特点?

  

1206,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即位,仿效汉法,建燕京为中都。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

元代(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政权,它以强大的武力开疆扩土,开辟了空前广大的版图。
  元蒙统治者崇尚武力,对文化不甚重视。由于元初蒙古贵族废除科举制度,又将百姓分为蒙古、色目、北人、南人四等,南人最贱。南人是原南宋统治区的百姓,当中包括很多文人,他们地位低贱,生活窘困潦倒,其中一些人走向山林田园,过起了避世隐逸的生活。文人们寄情山水诗画,以此来排遣发泄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寄托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情怀。
  元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曲排在唐诗宋词之后,以自然、坦率的特点反映了元代的时代面貌。

元代的书学没有重大的创新发展,大体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元代书法家大多沿此路径寻求发展。元代统治者至仁宗、英宗才开始重视文翰,而真正喜欢书画的是元文宗图帖睦尔。
  他于天历初(1328年)建奎章阁,搜求天下古玩名迹,也常到奎章阁欣赏法书名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局面。

元初书家首推赵孟,其次有鲜于枢、邓文原等名家。《元史•赵孟传》中说:“孟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比较而言,赵孟的真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宋高宗赵构的书法),中年开始钻研晋唐诸家,力求摆脱南宋以来取法近人、故作姿态的风习。他的书法法度纯正,笔法圆熟,雍容遒美。元代书坛尚古之风,便是从赵氏而起。元代中期的书学可说是复古主题的全面落实。
  同时,赵氏书风极受推崇,学习者甚众,如邓文原、张雨、朱德润等书家,或得赵孟亲授,或私淑赵氏笔法。在这样的大氛围下,元代中期的书坛虽然兴盛,但并无多少突破,只有康里巙巙和杨维桢自成特色。元代后期,书坛上有吴镇、倪瓒、王蒙、饶介、俞和、危素等知名书家,但也都深受赵氏书风影响,几无超越。
  

赵孟除了领导书坛复古之外,还明确提出“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他在自己画的《秀石疏林图》上题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他的这一主张,无论对中国书法还是对中国绘画都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中后期的画家受赵孟影响,用作画之笔法作书,或题于画幅上,或单独书写,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画家书法。
  这类书法的代表人有柯九思及被称为“元末四大画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人。其中柯九思以擅画墨竹著称,其书学欧,力求挺拔。吴镇之书能摆脱赵孟的影响,另辟蹊径,以拙为巧,看似荒凉草率,实则韵味隽永,其狂草长卷《心经册》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元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避开了宋朝的流弊,远接晋唐,崇尚古风,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比如章草,自从魏晋以后就很少有人写了,而元代却出了一大批章草高手。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元人开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综合艺术风貌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