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怎么找一个字的重心,重心在一篇作品中有什么作用?
要理解书法中字的重心,首先要弄懂什么才是字的重心?
有学者提出:重心是一种思维方式,是量的分配的产物,而不是物理或几何上的点。书法中所指的重心与物理或几何的重心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物理或几何的重心对书法并没有什么帮助。
《现代汉语词典》中重心的解释为:[名]①物体内各点所承受的重力产生合力,这个合力作用点叫作这个物体的重心。
个人浅见认为上述两点结合起来为最佳观点,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也就是说每位书法家作品中字的特点所形成的重心都有不同;楷、草、行、隶、篆、魏碑体等重心各有侧重、各有不同,而且一幅书法作品每个字的重心要受到通篇安排与分配,要上下左右前后呼应、照顾、协调,尤以草书、行草最为显著,行书、隶书依次之;楷书有点不大;魏碑体、大小篆体主要掌握住每个字的重心,通幅作品的重心就有了。
在行书、楷书、行楷中前后字的重心字型安排不能机械的讲求单字重心,比如“甲由”,追求单字重心就会在一条平行线上,缺乏灵动的美感。
不能照顾上下左右的关系是书法初学者常犯的通病。初学者讲究字的重心往往居中居正,对量分配均匀,显得拘谨、幼稚。比如“重”字,初学者通常会左右对称,两侧对等,写成的字重心会在中线上,这样写的字太过中正,不够灵活、多变。
成熟的书学者更高级一点的会把字的重心移到偏右偏上位置。这样写出的字就显得成熟、大气。
大师级书法家则讲求的是字的动态中的平衡,也就是终级重心。这里不做重点说明。
从字的结构分析,上大下小的字形不可逆;左小右大的字形也要留心,要体会字形的结构,结构掌握后,笔画到位了,重心就稳定了。
重心在一篇书法作品中能起到什么作用?一个字有重心,一篇书法作品同样有重心。它会起到支撑和画龙点晴的作用。凡是书法结字都要求稳、有重心,拿行草为例,看起来飘逸、灵秀、酣畅淋漓,其实非常讲究章法布局,有些作品看起来歪歪扭扭,可是重心很稳。
书法单字要懂得造字眼。有字眼的字才显得灵动有看点。何谓字眼?是字中字体疏密与空间的组合关系。俗称字眼留白。必须加强字形间架结构与留白的关系处理,它包括收放、大小、长短、宽窄、向背等,这些关系是构成字眼的要件。结字是书法元素的没有定式的组合,也就是造字眼运动。《圣教训》是结构造型的大师和典范,是谋略中的奇谋,是平正中的绝险,它每个字都有字眼。
谋篇布局要有书眼。有书眼的作品才神采飞扬、大气磅礴,才能品味十足、格局恢宏。不同地方疏密相间、各有侧重所衬托出来的留白就是书眼。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掌握通篇的量的分配,字与字之间的疏密、大小、浓淡等必须搭配好,要用书写上的律动,成就书法作品的交响!
字的重心是很重要的,自古以来受书家所重视,孙过庭书谱中说到:“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也就是告诉我们,初学书法的人,以平正也、重心平稳为主。可见,平正是基本功,也是人们对书法的初级审美。在具有平正的基础上才可以追求更高的审美。如其又云:“既知平正,务追险绝。”
字的重心是什么呢?重心说白了就是笔画的聚集中心。它不是字几何中心,而是“重量”的中心。平时所说的重心靠上就是指笔画在上部聚集较多,也就是上部比较重。
重心不稳表现在偏上,偏下,偏左,或者偏右。这时候就需要调整重心以获得平衡。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前面所说的“重量”,指的是人视觉上的比重,并不是物理上的物体质量。因此我们在要根据人对重量的视觉感受来调整。一般来说,倾侧、粗细、虚实都会给人以不同重量的视觉感受。例如,黑色竖条纹的衣服显着瘦,白色的横向条纹就会显着胖,这都是一种视觉假象。而我们在学习书法的时候,老师们总会说写横时候要“左低右高”。但是,很少有老师说为什么?纵观历史,书家们横画的左低右高是普遍的。其实,这就是人在视觉上更能接受左低右高,这种角度更符合人的视觉审美。
重心不但在一个字中很重要,同样在一篇文字中,也需要讲究重心的平衡。成篇的字不管是以点、线或者以面进行营造变化,但那都是局部的变化,最终的整体是和谐而平衡的。章法不也就是先制造矛盾,再解决矛盾,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过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