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字的由来
京是象形字。甲骨文的“京”字,描画的是一个高楼的形状,高台之上建有高高的房子。可能是用于观察敌情的了望塔,一说为人工堆积而成的高大土丘。“京”有高大的含义,是取其墙高、房高这一特怔;将国都叫做“京”,也是取其大的含义。金文与甲骨文差不多,只是在其上的房壁上加了两横,表示窗户。战国文字出现省画变形。楚系文字与三体石经写法相合。小篆稍有变化,但仍保持了高台之上房屋的样子。楷书是由小篆楷化而来,已经不像高丘了。受古文字体影响,一些书法作品中的“京”字中部多出一横,写作“”。现代规范写法的“京”字中部没有多出一横。
书法有几种?
书法的种类,大体可分为正、草、隶、篆、行等形体。
正书
也叫“楷书”、“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有“欧体”、“虞体”、“颜体”、“柳体”、“赵体”等。
草书
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多端的“狂草”。
隶书
也叫“隶字”、“古书”。是在隶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简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圆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和隶楷之间的过渡。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始于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