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从南宋末年,一直活到明朝初年的人
有没有从南宋末年,一直活到明朝初年的人
有很多。
元朝在是史学上界定的时间是1271年到1368年,跨越了97年,如果我们再算得宽松一点,从南宋灭亡(1279年)到朱元璋称吴王(1364年),那也有85年了,要找一个与朱元璋同时期的八十多岁的老人,相信不少,但是如果要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和事迹的,在正史上就不多了,那我们就要从乡野稗史上去找找了。
大家都知道的张三丰就不多说了,其但其生卒年月实在不可考。好在除了模糊的张三丰,还有以下的人。
冷谦,是明朝初年的一个道士,传说他在元末就已经满了百岁了,在明朝永乐年间才去世,这肯定是从南宋跨越到明朝的。冷谦既是道士也是音乐家,他对于气功及健身方面颇有心得,到今天还有《琴声十六法》一书留存下来。
黄公望,元末著名的画家和道士,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的作者。他勉勉强强可以算得上从南宋活到了明初,因为他生于1269年,这没问题,死于1354年。他死的时候朱元璋已经参加了起义军,在1356年就朱元璋被推为吴国公。
贾铭,元末明初的美食家,大致生存年限是(1269~1374),曾与朱元璋交流养生长寿之道,留存下来的还有《饮食须知》一书。
昆山人周寿谊,据说是从南宋末年活到明初,享年一百多岁。
根据王彝《乡饮酒碑铭》,洪武六年苏州府举行乡饮酒礼,知府魏观聘请了一百一十岁的昆山老人周寿谊参加。又据余熂《乡饮礼序》,洪武十二年昆山县举行乡饮酒礼,粮长李无逸也请来了周寿谊。
乡饮酒礼是儒家礼制中维系基层社区秩序的一种仪式。由地方上的权威人物将民众聚集起来,请年高有德之人为嘉宾,按照年纪安排座位,依照礼仪进行饮宴。通过这种仪式来培养民众尊老、尚贤之风。在这种场合聘请一位百岁老人居于上座,显然是非常合适的。
周寿谊的子孙中也多有长寿者。其六世孙周震考中进士,在家中修建了“世寿堂脊顷渣”纪念其事,还邀请名流撰文、题词纪念。其中当时的名士陆深就提到了周寿谊出生于宋、终老于明的事情:
三代而下,惟宋失天下为无罪,惟元兴最为事变。呜呼!能夷人数百年宗社于强弓健马之间,而不能禁一老坐观其子孙之澌尽瓦解,何其快也!若公者,手挈华夏之礼,以还华夏之主于克华夏之日,何其奇也!
在陆深看来,明朝的建立意味着“华夏”的复兴,周寿谊是从元灭宋到明灭元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人,而乡饮酒礼则是“华夏之礼”,周寿谊能够参加乡饮酒礼,是华夏复兴的一个象征,非常幸运。
周寿谊的名声,由于其后裔周震的努力而高涨。甚至出现了他曾面见明太祖的传说。据说太祖询问他养生秘诀为何,他答道:“清心寡欲”。又为太祖唱了吴歌:“月子弯弯照几州,几人欢乐几人愁。几人夫妇同罗帐,几人飘散在他州。”不过这件事并无当时人的记载可证实,恐怕是后人附会的传说。
王祯 (1271-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道家学者。一些书将其去世年记为1368年,很可能是误记,其实际去世年仍需进一步确认,但其逝世时肯乎斗定已经知道元朝樱悄即将覆亡了。
周德清(1277年-1365年)。江西高安人,元代散曲作家,代表作有《中原音韵》。他出生的时候,元军刚刚攻破临安不久,正在一路南下。他去世的时候,朱元璋已经虎踞江南。
明朝临淮县志(今蚌埠)一篇记载百岁老人的篇章里这样写到:
张茂才,字公秀,临淮县人也。开庆元年(宋理宗,1259年)生人。少时家贫,好习良学。为人好义慷慨,见敬于乡里。宋室倾颓,尝为县兵。元人即来,县令畏之而逃,乃罢。元至正十一年,岁九十余。初,其岁既高,始不能言,三年复而痊愈,乡人以为奇也。洪武二年(1369年)卒,奔者以千计。
从理论上来讲是有的。按照从南宋灭亡的1271年到明朝建好判立运游的1368年,期间间隔97年,按照人的寿命来衡旁袜销量,理论上人是可以活过这么久的。
有。以下是一些从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生活的人:
*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 赵雍(1289年-1369年):元代书画家,赵孟頫之子。
* 冷谦(生活于元末明初):明朝初年的道士和音乐家,擅长气功和健身。
* 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末著名画家和道士,《富春备伍颤山居图》的作者。
* 贾铭(1269年~1374年):元末明初的美食家,曾与朱元璋交流养生长寿之道,留存下来有《饮食须知》一书。
* 周寿谊(生活于南宋末年至明初):据说享年一百多岁,曾参加明朝初期苏州府和昆山县的乡饮酒礼。
此外,根据一些记载,周震的六世祖周寿谊也是从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生活的人。周震在考中仿败进士后,修建了“世寿堂”以纪念周寿谊,并邀请名流撰文、橘胡题词纪念。
高屋建瓴的造句
导语:他以锐不可当,高屋建瓴之势,一路夺得胜利,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高屋建瓴的造句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高屋建瓴解释】: 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近义词: 高高在上 居高临下
相似词 :高高在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屋瓦 屋子 屋檐 屋脊 屋顶
高屋建瓴造句
1、最高人民法院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双管齐下,一手树立和表彰新时期能动司法先进模范,一手漏轿及时颁布一系列与大局、与发展、与民生紧密切合的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推动能动司法步步深入。
2、《讲话》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王立群到河大附中讲学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演讲不时搏得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
4、专家学者型教师,有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成熟的.教学艺术,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确实是教师成长的方向。不过,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还应扒搜兄成为一名作家型教师。
5、结合“一般拓扑学”的教学实践春袭活动,介绍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常用的高屋建瓴法、巧举实例法、几何直观法和触类旁通法4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6、领导的发言高屋建瓴又玄机暗藏,使小王一时琢磨不透,心里就像揣了几十只小兔子一样。
7、邓XX讲话可谓高屋建瓴深入浅出,他的演讲不时搏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
8、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郭沫若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高屋建瓴,雄浑奔放。
9、不过很少有人相信东盟经济共同体这一高屋建瓴地的目标会得以实现。
10、也就是说,品牌传播要高屋建瓴,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话,必须搭建起一个品牌传播的大厦,只要能够建起这个大厦,这个传播就是一个很OK的创意工程了。
11、因为他并不需要靠打球谋生,所以他才能高屋建瓴地这么说。
12、特别是以中国艺术家联盟主席、着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张胜利所倡导的:中国书画应“尚势”“尚趣”更是高屋建瓴。
13、执教风格:治学严谨,自成体系;激情四射,不拘一格;信息量大,旁征博引;高屋建瓴,挥洒自如;极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又不失形象诙谐和幽默风趣。
14、令国人瞠目结舌的高屋建瓴,总喜追求高入云端的外部形象吗,却忽视脚踏实地的务实。
15、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彼得外长就中西关系的发展做了高屋建瓴的阐释。
16、这不过是略微展现了一下“高屋建瓴”的达沃斯论坛时常会做出的空中画饼姿态?
17、他们认为,张茂才同志的报告统揽全局,高屋建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富有激情,充满感召力,是指导全市今后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18、你的回答听起来越“高屋建瓴”越好。
19、吸取世界各地管理者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六项原则,供领导者带领员工完成适应性任务时使用:“高屋建瓴”,明确适应性挑战的内容,调整紧张情绪,保持高度注意力,还政于民,保护下层员工的表达能力和领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