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现在的书法审美现状到底如何?为什么有人说丑书反而为美?

现在的书法已经被中国书法家协会绑架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千人一面的书协体,进而使现在的审美扭曲,变态,

应当说艺术形象的表现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

就拿汉碑来讲,也是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有的飘逸恣肆,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秀丽典雅,有的沉雄古拙。就其表象来看,有的感觉还有点“丑”,最典型的就是《张迁碑》和后来的《爨宝子》,都属“不好看”的那一类。但其线条刚劲沉厚,结字奇崛率真,骨气洞达,一派天然。尤其《爨宝子》体现出由隶变楷,“似隶似楷”的书体过渡的特有形象,一切都显得那么随意自然。表现出了高超的书法功底和对汉字结构随机处置的非凡能力,其作品的气度和品格非当时常人所为。这算是书法中“表面‘丑’而内在美”的典型。

实际这种“丑”的现象在其它艺术门类中同样存在。例如戏剧中的“秦腔”,其唱腔可谓粗犷高亢,洪亮奔放,有时甚至略带沙哑。与声音轻柔,音色甜美的“昆曲”风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你说“秦腔”不是艺术吗?而许多人就偏偏喜欢那种“味”。

又如电影《济公传》中游本昌饰演的济公,更是外表丑的形象,“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但这种“丑”的外表不仅没有招来观众的厌恶,反而让观众更加喜爱。

当然,书法艺术中“丑”的成功的书法作品同没有书法传统功力而胡涂乱抹的丑的“书法作品”是两回事。同时,也要防止出现对书法没有研究而单凭个人喜好,即外表的“好看”、“不好看”来否定一件真正“外表‘丑’而内在”的作品。

为什么说书法创造了汉字之美?

为什么说书法创造了汉字之美?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推动汉字进化之美

从甲骨文,再到篆隶真行草等书体相继诞生,伴随而来的,也是一部书法的发展进化史。诞生了一大批书法大咖: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汉字也因为书法而同频共振,与时俱进。

二、成就了汉字朴素之美

汉字的书写方法在历代政府的统一规范之下,最出名的莫过于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全国统一汉字规范书写,形成了汉字结字布局合理、干净利落、朴实无华的实用风格。

三、成就了汉字的绚丽之美

   书圣王羲之的字飘逸潇洒,笔法变化多端而符合法度,字体结构、章法布局颇具中和之美感,具有浓浓的书卷气;颜真卿的楷书像极了大唐王朝的繁华景象,雍容大度,包罗万千气象;欧阳询的字一丝不苟,法度严肃,具有古代文人士大夫威武不能屈的君子气息;柳公权的字骨力尽显、英姿挺拔,活力四射。书法风格多姿多彩,不胜枚举。

四、成就了汉字生机勃发之美

   汉字的点横竖撇捺,每一个笔画就是一根优美的线条,每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独立的中国画。笔法之丰富,汉字造字艺术之美,蕴含了它强大的生命力,而且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不断加快,汉字的未来更加彰显“文化自信”的核心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五、推动了汉字的凝聚力之美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由于地域差异,生活习惯不同,造成每个地方方言不一样,但由于有汉字的统一规范书写,成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大一统的灿烂文明。

   中华民族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经历了二十多个朝代。不管朝代如何变迁,外部环境如何变幻莫测,中华民族由于汉字的存在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二十多年,相信台湾回归祖国怀抱指日可待。

中国的汉字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古繁现简,祖先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研究,探索,创造,发明了书写工具,笔,墨,纸,砚,用笔墨记载时代的变迁,从而演绎着中国汉字书法的,横,竖,撇,捺,点,线条的流畅美,字体的形状美,被文人墨客释为国学。

乃至今日,汉字书法仍然被世界所公认,在日本从事教师行业的,必须会写汉字书法否则不会被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