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书画作品价格

一、书画作品价格

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每每拍出天价,中国最贵的天价书法作品当属黄庭坚《砥柱铭》。2010年6月3日晚,在北京保利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夜场拍卖会上,《砥柱铭》书法长卷,以8000万元起拍,最后以3.9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价达到了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一成交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成交新纪录。

《砥柱铭》

黄庭坚于1095年前后以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的《砥柱铭》,卷长8.24米,正文82行,加上历代的题跋,总长近15米。

随着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热,越来越多的人对当代书画市场行情开始关注和了解。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价格洛阳纸贵,被许多商家热捧。除了古代书法,当代一些书法家作品也很值钱,比如耐旁迟说欧阳中石、范曾。其实有一启喊位书法大家,如今他的名气虽不如欧阳中石、范曾有名,但是其书法作品同样极具潜力和价值昌李,他就是吴玉献。吴玉献书法作品价格是多少?值吗?其实,一幅书法作品是否有价值,在于是否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和探索性,以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

范曾差不多在书法圈已经成名半个世纪,头上顶着许多光环和职位。他由于会宣传和包装自己,在书画界名气很大,书法作品价格自然也很高。7、8年前,他的书法价格达到了顶峰,在2010年的某个拍卖会上,范曾四尺整张书法拍到了令人咂舌的50万,算下来,每平方尺在6万元左右。

范曾书法作品

作为老一辈书法家,欧阳中石成名很早,在当代书法界地位很高,同时,他带出了许多学生,他们如今在书法界是中流砥柱。所以,欧阳中石的作品价格每平尺大约在4万元左右,四尺整张至少能卖出30万。

欧阳中石书法作品

要想和欧阳中石、范曾一样在书法界被认可,书法作品价格达到“洛阳纸贵”,少不了几个决定性因素。其一,自身功夫硬。其二,要有职位抬升身价。其三,要适当宣传。欧阳中石、范曾就是如此。而吴玉献作为欧阳中石、范曾同时入选“2007-2008年度中华人物”前三之一,书法作品笔法张弛有序,收放自如,气势宏大,在书法界堪称一绝。吴玉献书法作品价格是多少?值吗?作为国家特级书法师、中国著名书法家、人民美术出版社高级书画顾问、中国文联出版社高级书画顾问、中国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言鼎字画网签约书法师,吴玉献大师荣誉等身,但是因为没有适当的宣传,使得他名气不如欧阳中石和范曾。

言鼎字画网签约书法家吴玉献作品

吴玉献书法作品价格是多少?值吗?如今,吴玉献签约言鼎字画网,成为言鼎字画网的签约专属书法家,他的作品在言鼎字画运营系统上均有展售,喜欢的可以自行登录欣赏或购买。言鼎字画运营系统不仅给广大书法爱好收藏者一个了解吴玉献书法作品的平台和渠道,还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吴玉献作品的收藏价值与升值潜力。

作为与欧阳中石、范曾一起入选“2007-2008年度中华人物”,作为前三之一,吴玉献的书法功底与实力毋庸置疑,他缺少的只是适当的宣传与推广,相信在与中鲁言鼎集团签约,在言鼎字画网以及言鼎字画运营系统的专业推广后,越来越多的人会认识到他的书法收藏价值与潜力。吴玉献书法作品价格是多少?值吗?收藏吴玉献的书法作品,物超所值。

二、书画收藏投资门槛有多高 如何找准潜力股

不怕买贵就怕买假

在书画收藏界,书画投资的最大风险是买进赝品,所以,不要急于求成。真迹买贵了并不可怕,买错了钱就打水漂了。一幅名家的画只要是真迹,多花几十万元没有什么,将来画总会升值,只是升值多少而已。但买张假画,就分文不值了。

弃热求冷挖掘“潜力股”

选对书画家是书画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书画收藏了解不深的新人来讲,弃热昌带求冷,收藏非热门画家作品,追求中长期回报,无疑是更佳的选择。专家表示,越是热门的,假画往往就越多。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齐白石画作96%是伪作,所以,如果你不是研究齐白石的专家,不如去选择有潜力的名家作品去收藏,这类画家也很有名气但目前价位、行情还不是很高,收藏风险小,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投资精品不选应酬之作

倘若花5000元买一幅名家的应酬之作,过几年可能只升到5200元左右。相反,花5万元买一幅该名家的精品画作,过几年可能涨至8万-10万元。可见,同一作者的作品回报率也是不一样的,投资画作须有精品意识,宁可付高代价选择画家认真而严谨的作品,也不要因价格便宜而买应酬之作,两者的含金量与投资价值有天壤之别。

书画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老迅厅价值的基本因素。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要善于比较,分出哪些是应付之作,哪些是上乘之作。精品之作要有画家突出的个性和典型的风貌,相对而言,技巧性、创新性、历史价值越高,越不容易被他人模仿的作品越有价值。像齐白石《虾》、徐悲鸿《奔马》、林风眠《鹭鸶》、张大千《敦煌人侍隐物》、方增先《粒粒皆辛苦》等,这些都是名家的经典代表作,在市场上往往成为藏家追逐的焦点,相比起简单应付之作,其价值更具有升值空间。

三、国画的收藏价值?

乱世黄金,盛世古玩字画,字画目前已经成为很多人士增值保值的投资意向之一。那国画有没有收藏的价值?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一、画家的名望:字画的收藏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画家的名望。一般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追捧。比如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书画作品就广受大众的赞誉及喜爱。当然,除了一些早已在社会上有名望的知名书画家外,一些现代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也是潜力股,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具有收藏投资的潜力。

二、字画的题材及内容:字画收藏价值的体现,还在于字画作品的题材及内容。带拿裤一些寓意好的书画作品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追捧。比如人们祝寿时,都喜欢用仙桃、仙鹤等等题材的作品祝寿,寓意吉祥长寿。因此,字画内容予以佳的字画作品更深入人心。

据了解,收藏家乐于收藏的书画作品也是那些能够寓意吉祥、文雅的或者题材稀有的作品。我国的水墨山水画在收藏界也是享有较高的声誉的,不仅因为其题材寓意的高雅,还因为其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三、字画的年代:字画收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字画的年代考究。字画作品由于是纸质的,并不容易储存,因此,一些年代较为久远的字画作品留存了并不多,其价值也较高。

一般而言,年代约为久远的,其收藏价值也会越高。当然,这跟存世量也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越是稀有的东西,越容易得到人们的珍视。不过,古代字画作品的收藏门槛比较高,并且存在着很多赝品,在收藏的时候需要注意识别真伪。

影响国画作品收藏价值的因素除了以上的这些,我们在选择字画收藏的画家的时候首先看他的艺术功底,然后就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并且在花鸟山水人物动物都有建树的画家,这样的画家字画收藏价值更高,保值价值也好。

国画的收藏鉴赏方法

***一***、传统品评标准

传统的品评标准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对中国画的品鉴影响深远,至今仍为人们所借鉴。

形神

关于形神方面的论述很多,有的注重形;有的注重意的;还有注重“形神兼备”的,这方面的争论从来没有休止过。作为造型艺术的中国画,必须依靠形象来反映生活,同事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思。因而现在的中国画鉴赏以“形神兼备”为最。具体的是形,抽象的是神,不能“贱形贵神”,舍形不能求意,只有“形具”才能“神生”。也不能只重形,那么画人物好像画的是泥塑木雕,画花鸟就象画的动物标本,虚有皮毛,全无生气。“形者其形体也,神者其神采也”。形与神二者缺一不可。

六法

六法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先提出的比较科学而系统的绘画创作与批评的准则,它们始为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其后逐渐应用到山水、花鸟画科。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把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北宋时期,刘道醇又针对六法的对品鉴标准,提出“六要六长”,使品鉴标准更为具体化——“六要”即气韵兼力;格制俱老;变异合敏判理;彩绘有泽;来去自然;师学舍短 “ ;“六长”即粗卤求笔;僻涩求才;细巧求力;狂怪求理;无墨求染;平画求长“。“六要六长”的提出使中国画的品鉴标准更加清晰和明确,同时也是六法的变相,所不同的是具体地指出了他们的优点,避免了理解上的偏颇。清代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论意》标示:“然笔意亦无他焉,在品格取韵而已。”他们在绘画作品的风格上,以其有无气韵作为品评的标准。谢赫的六法论,为历代作画者、评论家所推崇,一千多年来,论者众多,对中国画论及中国画的创作发展及其品鉴,具有极大影响。

定格

在绘画的定格方面,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是第一部绘画批评专著,他以“六法”准则,将三国至梁的二十七位作画者的艺术,分为六品。

至唐代,不仅品数变异,而且迭加品名。朱景玄第一次提出“神、妙、能、逸”四格,把“神、妙、能”列为一、二、三品,把逸品置于后。张彦远提出“五等”,他在谈“画体”时,立下了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他认为应把自然画列为第一等,把谨细画列为末等。他认为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表现,没有人工气息,没有斧凿痕。谨细画把什么都画出来了,是蠢简画的下品。“四格五等”,是唐代人新立的评画标准。

宋代黄休覆在《益州名画录》中,将四格的顺序重新作了排列,把唐代居于四格之末的逸格提到首位。即“逸、神、妙、能”。而宋徽宗赵佶主持宫廷画院时,把黄休复排列的顺序否定了,他认为应是“神、逸、妙、能”,赵佶变动四格次序,反映了他的“专尚法度”的评画要求。“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的逸格,正好与赵佶提倡的“法度”相对立,同他树立的黄筌派的“妙在赋色,用笔精细”的画风相违扭,于是把逸格从首位上降下来。

自文人画家占据画坛之后,绘画的品评以“逸”为先,以下笔若不经意,平淡天真而意味无穷的作品为“逸品”,它重在作画者主观情思的抒发,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和独特风格,故往往更侧重于高雅胸襟的含蓄而又自然流露。清代恽寿平《南田画跋》云:“纯是天真,非拟议可到,乃为逸品。”其后品鉴标准以既传客观之神,又抒主观之情为第一要求。

***二***、现代审美意识的介入 对中国画的品鉴,现代人的品鉴标准介入了现代的审美意识。

传统中国画中以“逸”为先,强调的是抒写胸中逸气,对作画者的人品、修养上提出了高要求,画面追求的是荒寒、萧条、澹泊、淡逸、空灵、苍润、幽邃等境界,当社会动荡时,采取的方式是“避世”,归隐山林,表现的是失意文人的情怀。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避世”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作画者必须面对并适应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不能回避。在审美理念上,多多少少融入了一些西方的理念,比如造型的体积感、质感;虚实空间;色彩的运用;光影;透视等等,无形之中都带入了中国画鉴赏中。因而,不能完全以传统的审美标准来品鉴中国画,应具有多方面的现代的审美意识及其心胸,才能很好地把握中国画品鉴的尺度。

***三***、审美观不同,对作品的品鉴亦不同 各人的审美观不同,对待不同的绘画,有不同的品鉴标准。

五代时期的花鸟作画者黄筌与徐熙,他们的绘画都具有很高的造诣,后人评价把黄筌、徐熙摆在同等位置,有“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之说。但不同时期对他们的作品的评价态度是不一样的。黄筌描绘的宫廷的珍禽瑞鸟、名花奇石,富贵浓艳的绘画格调完全符合统治者的审美意趣以及欣赏口味,因而其画风迅速引导了北宋花鸟画的发展,也成为了这个时期品评花鸟画的标准。而徐熙描绘的是大自然中的禽鸟、花竹、草虫、蔬果,他追求的是生动活泼的笔墨趣味和朴实淡雅的绘画格调,他的风格在宋初被认为不能登大雅之堂,而自苏轼等文人作画者占据画坛之后,追求笔墨意趣的徐氏风格被文人作画者所看重,并迅速发展。黄筌、徐熙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绘画风格,不同的审美观,对待他们的作品有不同的评判,黄筌代表的是宋代院体画,代表的是皇室的审美观,徐熙代表的是在野文人的审美趣味,后被在朝文人作画者所看重。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院体画以“神”为先,崇尚“法度”,在形的要求上精确到“孔雀上台阶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而文人作画者是以“逸”为先,不拘成法,寄情于笔墨之中。因而,品鉴作品不能凭个人的审美及其喜好,就定其优劣,要放在作品的时代背景下,多方位地,客观而公正地评判,时间会检验一切的。

***四***、品评的角度不同,作品的品鉴存在差异 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用六法作为评论绘画作品的标准,他认为陆探微“穷理尽性,事绝言象。

包前孕后,古今独立。”将陆探微的画标为上品。认为顾恺之的画“体格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迨意,声过其实。”列为下品。而南齐的姚最在《续画品录》中对于谢赫把顾恺之这样的作画者列在下品,认为是不恰当的。他说:“至如长康***顾恺之***之美,擅高往策,矫然独步,终始无双。有若神明,非庸识之所能效;如负日月,岂末学之所能窥?”唐代的李嗣真也不同意谢赫对顾恺之的评价,说“谢评甚不当也”。他认为,顾恺之“天才杰出,独立无偶,……列于下品,尤所未安,今顾、陆请同居上品”。这几位作画者对顾恺之的评价都是恰当的,只是他们品评的角度不同,给顾恺之的绘画下了不同的断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全能的大师,也没有一个在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的画家,也许他在这个方面是绝顶的,也许在另外一方面存在不足。因而,在评价一位画家的时候,不能因为某一个地方不足而否定了他的全部,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品评,才能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一位画家及其他的艺术。

***五***、绘画修养、学识不同,对作品的品鉴亦存在差异

对中国画的鉴赏,没有绘画方面的修养、学识,看到的只是作品的表象,比如画的是什么东西呀,画得象不象呀等等,对作品没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有句俗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往往我们在美术馆里看画的时候,有的人一带而过,速度很快;有的人凝神踞足,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退后,时而凑到画前,甚至还有人拿着放大镜细看区域性。

从不同的人看画的神态,我们可看出,哪些人懂画,哪些人不懂画。有些人对画的风格、作者的师承、用笔用墨、表现的画面意境等方面,娓娓道来。有些人看画茫然,不知所措,画看完以后,不知什么东西,没有一点感觉,只是觉得好看。观画的方法,元代的汤垕在《画鉴·画论》中道出了其中之奥妙:“观画之法,先观气韵,次观笔意、骨法、位置、傅染,然后形似,此六法也。若看山水,梅兰、枯木、奇石、墨花、墨禽等游戏翰墨,高人胜士寄兴写意者,慎不可以形似求之。先观天真,次观笔意,相对忘笔墨之迹,方为得趣。”如果对绘画没有一定的了解,其气韵、笔意、骨法、位置、傅染、形似都看不出来,“得趣”也无从谈起。因而,要鉴赏中国画需要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修养、学识越深,看到的东西越多,学到的东西也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