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书法家,为什么会有文人书法和书法家书法?
谢谢千里马先生邀请!
我的看法是所谓文人书法就是作者是文人,这些文人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点画、结体、章法的钻研上,而文学艺术是相通的,他们的悟性又是很高的,所以他们的作品还是很高明的。只不过目的不在书法,甚至不合法度。
李白的《上阳台帖》虽然没有书法的讲究,但王羲之未必写得出那样的珍品。见过相传唯一存世的杜甫书法,那叫一个了得!苏东坡甚至狂到“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写出的东东却是天下第二。
这个问题也可以反过来思考,难道王羲之、颜真卿不是非常优秀的文人吗?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意义。
不解文学专攻书法的技术工人是没有的,书法本身就具备文化、文学成分,具有抒情功能。
李斯、钟繇、二王、颜柳欧赵、苏黄米蔡……哪一个不是文人?就是北碑那些作者,不懂文章不懂文言文行吗?至于文人而没有到达书法层面的,当然只是文人,不是书法。
不过呢,不懂文言文可以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古代书法书体这么多,成人应该从哪种古人的字开始练书法?
练习书法按照要求和书写习惯应从楷书开始学习比较好,当然其他书体诸如隶书、篆书书体都可以,但相比较没有楷书上手容易。
学习并不是最先有楷书,但总结古人书法的书写习惯和学习步骤上说,楷书是学习书法最佳的基础书体。首先楷书是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等用笔的集中体,学习者能从不同的侧面学习用笔的方法。其次楷书的结体整齐化一,易于掌控和把握,这对学习章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学习楷书对掌控笔法、字法、墨法有着很重要的帮助。综合三点我个人认为,学习书法从楷书开始最适合中年人上手学习。
中国古代一般读书人,他们都学什么书法?难道只有楷书吗?
谢邀请:中国古代一般读书人他们都学篆书,隶书。到汉朝末年,由汉隶省去波磔,增加钓趯,逐步演变成楷书,有相当艺术成就的楷书作品有三国中魏国钟繇的《力命表》《宣示表》《贺捷表》巜调元表》《荐季直表》等五表,此五表均糸小楷,而真迹己无存,仅有宋以来的法帖刻本存世。此后直到东晋王羲之,经他的酝酿改革和创作推动,楷书才广泛流行应用,也就是从晋以后的读书人才学楷书。
五羲之随着年伶约增长,楷书学钟繇,李斯,曹喜,蔡邕后博采众家之长,留给后世楷书书法有《乐毅论》巜黄庭纶》孝女曹娥碑等名作。还有行书《兰亭序》及十七帖草书等优秀作品。那么从唐,宋,元,明,清时代的读书人就从学楷书,到行书,草书直至现代的读书人都一样了。个人见解。
谢谢悟空官方邀请!
据史料记载,远古时代的人都是结绳记事。古代的读书人,一般先从隶书和楷书,因为隶书和楷书在当时都是实用性文字。秦朝的官方书体是小篆,汉代的官方书体是隶书。东汉时期出现了草书和行书,代表人物是张芝、刘德升。之后有章草出现,代表人物有皇象、陆机、索靖等。但在当时,章草和今草也当实用性文字使用过。
楷书的创造者是钟繇,代表作品为《宣示表》。卫夫人是楷书的传承者,代表作品为簪花小楷《笔阵图》。王羲之作为卫夫人的学生,初学书法从篆书和隶书入门,后跟卫夫人学楷书,同时临摹张芝的草书、刘德升的行书,最终形成自己的(楷书,草书和行书)书法风格。
魏碑书法属楷书范畴。唐代读书人学楷书的较多,也出了不少楷书大家,如:褚遂良、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的楷书都形成了自己的楷书风格。明清时期,楷书(台阁体、馆阁体)为官方的实用性文字。智永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是极高的,他的代表作品《真草千字文》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本。
根据以上简述,古代读书人不单单是学楷书,也学其它书体。但书法入门大多是从隶书和楷书开始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