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行书技法入门?
一、王羲之圣教序行书技法入门?
怀仁《集王圣教序》是唐代行书碑刻,现藏西安碑林,弘福寺僧怀仁集晋王羲之书。此碑方笔、折笔比墨迹多,力量感和墨迹比要稍強。由于是集字而成,行气有不佳的地方临时要注意稍加改动。
《圣教序》精丽遒健,是我们学行书的优秀范本。只要理解了它的用笔、结构、章法特征,是能学好的。
《圣教序》笔画端庄流丽,刚柔相济。结体多变,开合有度,在险绝中求平衡。章法中竖行或呈折形,或钭,或呈弯曲的S形。
为了更好的理解把握王羲之行书特点,可借鉴王羲之其它墨迹摹本,借鉴那连贯的行气,借鉴那自然天成的章法。
二、王羲之行书圣教序伟的写法?
伟的写法是:撇、竖、横、横、横折钩、竖
伟wěi
繁体:偉
<形>
(1)(形声。从人,韦声。本义:高大;壮美)
(2)同本义 [tall;gigantic]
(3)又如:伟干长躯(身材高大、魁梧);伟木(高大的树);伟干(魁梧的身躯);伟美,伟秀(魁梧英俊);伟悍(魁梧勇猛);伟貌(体貌魁梧);伟壮(魁梧壮大);伟状(状貌魁伟);伟丈夫(有抱负有作为的男子汉;身体魁梧的男子)
三、初学行书为什么要选择王羲之《圣教序》?
没有人规定初学书法必须先学什么,只要是你喜欢的,你爱学什么就是学什么,遵从自己的想法最好。
当然我不是否定圣教序。圣教序是学书的人都很喜欢的古贴翻本,他的经典在中华民族历史中得到了验证。
四、米芾行书笔画和王羲之圣教序的不同之处?
米芾的字,多从王羲之字而来。笔法一脉相承。但是米芾的字又多了一个自己的特点也就是不同于王羲之的字的不同之处就是爱用侧锋,还多了一个刷字的特点!
写多了米芾字,以后你感觉你的用笔又多了一个方式,就是八面出锋。让人感觉字更加灵活了!
五、行书王羲之圣教序里的厚字有几种写法?
行书王羲之《集字圣教序》里只有一个“厚”字,就在唐太宗的序结束时表示谦语: “弥益 (厚 )颜,善不足称 ,空劳致谢”。
六、硬笔行书技法?
硬笔行书书法四种运笔技法:
1、笔法变化
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同时行书改变了楷书固有的笔画顺序,这是行书中特有的笔法。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目的是为了加快书写速度,便于笔画连带,使行笔更加快捷,字形更趋于行意变化。行书中平直的笔画更多地形成了曲笔,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2、点画呼应
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3、牵丝引带
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两种写法,即“虚连法”和“实连法”。
虚连法所展现的效果是笔断而意连,笔笔顾盼呼应,但无牵丝相连,一笔一画基本独立存在,轻重缓急,节奏明显,结构变化不大,即所谓的“行楷”体。实连法则是笔笔之间有牵丝相连,落笔一挥而就,书写快捷,但要特别处理好轻重提按,实笔(即笔画),虚笔(即牵丝)之间的主次关系。
4、形态收放
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党”撇撩相当,一分工稳;“史”舒展捺画,显得风度翩翩;“文”收敛捺画,情致内蕴;“人”变捺为长点,节奏明快,爽直大方。
七、王羲之圣教序特点?
1、字法无常,尽得其势
2、外定内变,大开大合
3、经心无意,自然意外
4、收放自如,无有雷同
5、楷正之法,端庄古雅
6、形质高古,意趣难求
7、集字高峰,后世典范
八、王羲之的行书作品?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九、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和集王羲之圣教序一样吗?
这两个是一样的。世传圣教序有两个不同版本,一个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一个是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第一个又称集王圣教序,是怀仁集王羲之的行书然后刻碑而成的行书,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奉勅用楷书书写的圣教序全文,立在大雁塔前,故又称为雁塔圣教序。
十、王羲之圣教序环字写法?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中没有环字,可以用偏旁部首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