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赵之谦魏碑代表作? 赵之谦隶书特点?

一、赵之谦魏碑代表作?

赵之谦的魏碑楷书册《杂录项峻徐整书》是赵氏的代表作。其书风刚柔相济,体态婀娜舒展。可以看到北碑体斜画紧结、左低左高、上紧下松、点画方峻的特点。其过人处是用毛笔写出,而非描画。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实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

赵之谦用用毛笔之柔化刀刻之刚,化掉了板滞之气,增强了书写性,堪称一代大家。他的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结字强调“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风格个性鲜明,大气磅礴。

二、赵之谦隶书特点?

他的篆隶受邓石如的影响,但又和邓石知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用笔有强烈的个性,篆隶点画起笔外,其横画通常。

三、赵之谦汉铙歌译文?

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四、赵之谦梅花盦诗内容?

清代著名书家赵之谦将魏书刚颈雄浑的书风与灵动多姿的行草书法艺术熔为一体,独树一帜,开启清代行书之新风。其传世行书颇多,现藏于日本国的《行书梅花盦诗四屏》,便是其中一件佳作。赵之谦书写的梅花盦诗,系元代名人吴镇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和一首七言绝句。这件行书四屏,每屏纵一百五十厘米,横五十厘米,四屏总计一百二十五字。有方家评说此作:“用笔丰腴而不剩肉,清劲而不露骨,落笔不浊不滞,血脉流贯,游丝掩映。”编者谨将这件珍迹彩色原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

五、赵之谦学谁的书法?

赵之谦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六、于右任和赵之谦谁厉害?

以书法而论,于右任更厉害。

于右任先生(1879年4月11日-1964年11月10日),原名伯循, 以字行,号骚心,又号髯翁,晚年太平老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于右任先生是著名的辛亥革命老人、民主革命先驱、近代教育家,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同时,他又是一位激情满怀的诗人、近现代以来极具代表性的书法家。其书法吸收北碑之精华,加之个人的品质修养和才情智慧,以魏碑笔意入草书,神韵超迈,气势磅礴,自成一家。

七、赵之谦最出名的隶书?

赵之谦最有名的隶书是其中年时的《为幼堂隶书七言联》(40岁)、《隶书张衡灵宪四屏》(40岁)、《为煦斋临对龙山碑四屏》(41岁)等。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书论家及收藏家。赵的书法涉猎高古,篆书、魏碑、隶书皆有大成。尤以魏碑功夫上乘,康有为受其影响很大。

赵之谦的隶书也见功夫,他初学邓石如,而后上溯汉碑。临帖时他不死守一法,更不拘于某家某体,甚至某碑。后来他虽师法汉隶,然终成自家面貌。

后世也多有学赵之谦隶书的。

八、赵之谦汉铙歌篆书特点?

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铁三、憨寮、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官至江西鄱阳、奉新知县,工诗文,擅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倔雄强,别出时俗。

善绘画,花卉学石涛而有所变化,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

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

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相映成趣。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

九、怎么样写好赵之谦篆书?

一、篆书的基本点画和用笔方法

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保存下来的、当时由毛笔直接书写的篆书资料。

由于篆书是早期的文字,其基本笔画和用笔方法,还没有达到以后出现的隶书、楷书那么丰富复杂。就大篆小篆而言,只有点、直、弧三种笔法。我们以邓石如作品为例,介绍篆书的基本笔画写法如下:

1、点

篆书用点的地方较少,往往和其他笔画连在一起,作为其他笔画的一个部分,或者延长成短横或短竖。单独的点较少,其写法是;从点的中心落笔,由左向右旋转,边转边运笔,直到转成圆后收笔。但邓石如的点极富变化,同一件作品中相同字的点处理各不相同。

2、直

直包括或长或短的横、竖。其基本写法都要逆入驻收;就是藏头护尾,两头圆,中间部位粗细一致。也有少数横或竖是逆入平出而露锋的。

3、弧

篆书中的弧可分为角弧、半圆弧、圆弧、方弧以及不规则弧。除部分不规则弧外,弧都是由两笔写成的,以圆弧为例;落笔同横或竖的用笔方法基本相同,从要写的圆的上方中部落笔,先向左写半圆,再从上方笔画的头部落笔向右写半圆,在圆的下方会合,会合的搭接处不留痕迹。

二、篆书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

逆起驻收,讲究内敛含蓄;或逆入平出,轻松流畅。逆起驻收,画的两端浑圆。逆入平出,起笔圆厚,而收笔微尖。

三、运笔的方法:

在行笔中,弯曲之处,或用提转之法,而见圆畅:或用先停后转之法,而见外圆内方;或用顿折之法,而见方劲。

四、线条关系的处理方法:

1、平行关系:

篆书中直线条的处理通常是用平行的方法。

2、相抱和相背关系:

篆书中的曲线多用相抱和相背来处理。

3、参差关系:

篆书下垂的线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时候,应当讲究垂脚的参差变化。

4、对称关系:

线条的对称处理,是篆书的一个重要特点。

五、布白的方法

1、均匀:

均匀是篆书布白之中着力追求的。线条之中平行、对称之法,与此是紧密相关的。

2、上密下疏:

篆书除讲究线条之间留白的均匀外,还很讲究疏密的变化。小篆多数情况下采用上密下疏的安排方法。

3、上疏下密:

篆书中有一些字的笔画是向上伸展的,这种情况下,除了向上伸展之画要讲究参差变化外,而布白的处理,则都是用上疏下密的方法。

六、结构的方法:

1、让就:

“恶”和“愚”为上下结构,处理不好,容易有上下分离的感觉。处理结构时,上部向外扩展,让下部进入,如此上下就可浑然一体。

2、左高右低:

左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画,右部下伸展之笔画,“蝉”字;或左部有向上下伸展之画,但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画,如“好”字。在这种情况,左右位置通常都处理为左高而右低。

3、左低右高:

左部只有可向下伸展之线条,右部只有可向上伸展之线条。

4、左居中:

左部无上下伸展之画,右部有上下伸展之画。

5、上平:

左部小而下无垂脚,右部大且下有垂脚,则多采用左与上齐的位置。

如果碰到左中右结构的字,则要灵活运用位置的安排方法。

6、四角形全包围:

“围”字,繁多的横画对空间作了整齐的分割,使空白舒畅明快起来,这在篆书结构上也是极为重要的。“四”字内的两竖,向外弯曲呈背势,与外侧竖画形成对照,由下部的横画加以收拢,笔致优美而又生动活泼。

综上所介绍的篆书笔法,既是篆书的普遍规则,其中也是邓石如篆书发展了的篆书笔法。只有通过对各体篆书的了解后,才会体会到邓石如对篆书发展真正贡献。

十、赵之谦是如何学习书法的?

赵志谦字意普浩冷君,后改名撝叔,号铁三、憨寮。书法初学颜真卿,篆隶法邓石如,后自成一格,奇绝雄强。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院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赵子谦20岁学颜真卿《家庙碑》,后学二王诸帖,转学《郑文公碑》,37岁时,见张宛邻书,始悟转折,见邓山真人百余种,始悟顿挫。40岁以后,人书俱老,直逼学南北碑之高手。

赵子谦以篆书最初源自邓世、如吴让之,其次受同事胡澍影响。34岁临《峄山碑》及前后篆书作品。

赵志谦与隶书涉猎很广,先后临书有,《石门颂》,《樊敏碑》,《三公山碑》,《刘熊碑》,《封龙山碑》,《武荣碑》,《城阳灵台碑》等等。

赵子谦其行书作品风格,要晚于篆书和隶书作品的。40岁以后,以中锋和裹锋入行书,遂心手双畅,以碑入帖。学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董其昌等等诸家于一体。赵子谦平生少做草书,从中年草书《为犍汀草书集圣教序联》之中,浑厚质朴中见飘逸,全出自北魏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