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王铎技法分析? 王铎行书起笔特点?

一、王铎技法分析?

王铎行草书技法,

可以这样分析~

点、线、面是平面构成里的基本元素。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状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王铎《临阁帖》局部

用我们今天的平面构成原理来纵观王铎书法,发现其中也处处充斥着点、线、面的合理组合,给欣赏者以视觉的冲击力。

这里的“点”,一是可以看作王铎作品中单字的造型、轻重、大小的变化;二是作品中各不相同的点法,点缀着整幅作品的画面。单字不同大小、不同疏密构成的“点”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如王铎的诗稿书法等“雨夹雪”式的章法形式,大小差参,刚柔相济,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在大量的立轴和横幅作品中则是常以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王铎《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比“点”更能表现出自然界的特征,自然界的面和立体,都由“线”来表现。如树枝,灯柱、电话线、绳子等。它和“点”一样都是通过对比而产生视觉单位的。

通过“线”的方向、远近、大小、造型给人们不同的感觉。王铎作品中的“线”是单字上下组合而成的行,其每一行都极力摆动,左突右伸,似穿了线的珍珠随波摆动;而行与行之间也是有疏有密,有呼应有对比。在平面构成上疏密变化的线,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的空间相组合便产生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王铎《行书容易语轴》

孙过庭《书谱》中指出:“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王觉斯用墨突破前人,尤其体现在草书上,一笔连绵墨尽始蘸墨。王铎使用涨墨亦是融画入书,涨墨的运用和较粗重的用笔使“点”块面化,使笔画自然渗化,粘结成块,造成一种模糊、浑沌、残缺的美,使得作品中的“面”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与字拉开了距离。

王铎《高适诗立轴》,草书

在行草书的运笔过程中,实笔与虚笔由于运笔时所受力的不同,也产生不同的墨色:一是浓淡;二是燥润。渴笔使飞白自然脱出,与涨墨形成鲜明对照,满纸烟云,墨汁淋漓,温润酣畅。

清 王铎 草书凤林戈未息诗卷

马宗霍语:“明人草书,无不纵而取势者,觉斯则纵而能敛,故不极势而势若不尽,非力有余,未易语此。”

王铎书能大小、肥瘦、宽窄、轻重相对比,极力变化。通篇的气势贯畅,惊心动魄,给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从整体到单字,都动势十足。

王铎《雒州香山作》轴

“动”与“静”是矛盾着并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在书法中亦然。从点画上看,水平、竖直的笔画是“静”态;倾斜的笔画产生“动”态。从字型的外轮廓看,方正的属于“静”态;不规则、三角形、倚斜的则属于“动”态。

王铎书法中的“势”多体现在“动”态。如作品中大多数单字的底边都呈斜势,或斜向右上,或斜向右下,加之横、竖等笔画的倾斜则使单字产生了左倾或右倒的动势,而下一个字便会“接住”这个流淌下来的“势”,再用自身的摆动将其顺畅的传接到下一个字,如此连绵不断,如流水一般势不可挡。

王铎《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

点、线、面的丰富使用,势的强化,动静的结合使王铎作品有如诗词的平仄韵律,抑扬顿挫。这些都是从书法的技术层面上来分析的,而王铎创作过程中则是由情感的起伏形成的风度和格调,“字为心画”,不同的心情形成不同的节奏,便有了不同的韵律,表达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王铎作品中线条组合的衔接,是通过单字大小和浓淡来调整节奏变化,在整幅作品中就产生粗线条的字和细线条的字的对比。单字中线条粗细的变化主要是通过首笔与末笔的轻重关系:一个字首笔重起,末笔便轻收;首笔轻起,末笔便重收,下一个字又承接这种轻重的规律,造成节奏变化和粗细对比的。

其点画的形态是跳跃的,其长短、粗细、刚柔都有很大的反差,这些点线的组合又是左右支出、上下拉扯着,每个字的形象、每行的关系也都是充满对抗和冲突,使得书法的张力、运动的美感都在这力的冲突中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和强化。

王铎《临徐峤之帖》轴

结构决定了章法。试将明清之际的张瑞图、倪元璐书法与王铎书法相比较,王铎的字内的空间与字外部的空间对比反差不大,中宫较松,字字距离较紧,不难看出觉斯书法有颜真卿书法的伟岸、雄强特质,这恐怕是与他推崇颜鲁公分不开的。

结体上求“险”,他喜欢解散人们习惯的处理方法,对点、线、部首进行个性的组合。这些组合常常是通过欹侧、聚散、挪移、夸张来完成的,左右分量,相互牵制,以达到均衡。

二、王铎行书起笔特点?

王铎行书,主要学习二王,但因为己进入晚明及清初时代,流行写大字,大幅作品,所以王铎行书参以颜真卿,米芾的笔意。所以王铎行书下笔痛快淋漓,讲究痛快。起笔较重,斩钉截铁。

三、王铎行书可学吗?

王铎的书法,到底可不可学?看沙孟海、启功怎么说的

纵观王铎作品,这样的用笔、结构、章法,在基本站立意识建立之后,在审美基调『雅』确定的前提下,便是想象无限,也无所谓『怪力乱神』,一种魔性恍惚于眼前。王铎的魔性主要来自于思想意识。

《文丹》云:『文要有深心大力。大力,如海中神鳌,戴八尨,吸十日,晦星宿,嬉九垓,撞三山,踢四海。』『兔之力不如犬,犬之力不如马,马之力不如狮,狮之力不如象,象之力不如龙,龙之力,不可得而测已。』文之风行当『风水相遭,小则涟漪,大则澎湃。风之所行,崩浪拍天,惊涛摧岫,鼋鼍蛟龙,骇跳怒激,皆风之为也,皆风水之为也。——宋儒之不善解书,类如此』。故『文中有奇怪,浅人不知耳,望之咋指而退』。

文还得有胆,『文无胆,动即拘促,不能开人不敢开之口。——笔无锋锷,无阵势,无纵横,其文窄而不大,单而不耸。』故而『如临阵者提刀一喝,人头落地。』时而如『寸铁杀人,不肯缠绕』。时而『风雨来时,陡然莫测』。时而『虎跳熊奔,不受羁约』。『文章间道出兵,履险制敌,以少胜多,偏锋亦可自喜,前所论文之狂狷是也。必拘拘于堂堂正正者,腐甚!腐甚!』不仅这样,『文能用逆,用倒,此是玄而又玄之门』。犹如神龙,『能大能小,入天入海,入木入石,而云雷随之。——文之第一义,莫可名言,其犹龙哉』。『文,曰古,曰怪,曰幻,曰雅......古、怪、幻、雅,皆一本乎常,归之乎正,不咤为悖戾,不嫌为妖异, 却是吃饭穿衣,日用平等。』

四、王铎行书排第几?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在书法上取得了显著成绩,王铎就是其中一个,那么王铎的行书能排在第几呢?应该排在第六名。王铎被称为书法鬼才,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尤其是他的行草书艺术价值高,一直被学习。

五、王铎行书基本笔法?

切笔贯穿于王铎书法的全部作品中。所为切笔,就是在落笔时,将毛笔像刀刻一样地写在纸面上,切笔的由来,主要还是因为碑刻“笔法”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折笔以方为主。王铎在转折处时,他在夹角处往往会小于30度,甚至是25度,夹角越小,力度越强,锐角越利,这样反映出来的力感就十足。

在提按中完成绞转笔法。要使转处时,按笔与绞转同时使用,一直过渡到收笔,这种方法既丰富了笔法,又使点画的线持更为高古。

六、王铎行书和米芾行书哪个霸气?

王铎行书和米芾行书比,王铎显得霸气,因为在明未清初己有大幅的纸张,王铎用大纸张写行草书作品字大尺幅大,气势开张,自然就会显得霸气。而北宋的书法作品都是以手札小尺纸写就,作品小、字小、自然就会缺少霸气。所以,仅从行书霸气上来比较,王铎要显得优势些。

七、王铎行书字帖哪个好?

王铎的行书字帖比较好。1.王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师,其书法风格独特,有很高的艺术价值。2.其行书字帖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适合初学者进行模仿和学习。3.王铎的行书字帖内容丰富,涉及历史文化、诗词歌赋等多个领域,可以帮助读者扩展知识面。除了王铎的行书字帖,中国书法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大师的作品,如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等,也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习价值。在学习中,要广泛接触和学习各种书法大师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八、王铎行书从哪学起?

中国书法到宋朝,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书法家,王铎就是其中一个。学习王铎行书,个人认为应从寇葵忠帖开始练习,打好基础后再练习他的条幅等书法作品,那么就会有一定的收获。

宋朝书法尚意,作品内容丰富多彩,韵味十足,苏东坡,米芾,王铎等人是其中突出的。

九、王铎行书代表作品欣赏?

我最喜欢王铎的赠汤若望诗,此帖属于王铎中年时期得行书,没有晚年奇崛乖张的强烈风格,相对比较工稳,结体富于变化,墨色非常丰富,大小错落对比明显,是学习欣赏王铎行书得最佳范本。

帖中章法的丰富变化也是学习不可忽视得一个因素,尤其是两块题跋,从艺术欣赏角度来说甚至超越了主文本身。

十、硬笔行书技法?

硬笔行书书法四种运笔技法:

1、笔法变化

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同时行书改变了楷书固有的笔画顺序,这是行书中特有的笔法。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目的是为了加快书写速度,便于笔画连带,使行笔更加快捷,字形更趋于行意变化。行书中平直的笔画更多地形成了曲笔,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2、点画呼应

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3、牵丝引带

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两种写法,即“虚连法”和“实连法”。

虚连法所展现的效果是笔断而意连,笔笔顾盼呼应,但无牵丝相连,一笔一画基本独立存在,轻重缓急,节奏明显,结构变化不大,即所谓的“行楷”体。实连法则是笔笔之间有牵丝相连,落笔一挥而就,书写快捷,但要特别处理好轻重提按,实笔(即笔画),虚笔(即牵丝)之间的主次关系。

4、形态收放

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党”撇撩相当,一分工稳;“史”舒展捺画,显得风度翩翩;“文”收敛捺画,情致内蕴;“人”变捺为长点,节奏明快,爽直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