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峄山碑作品? 峄山碑原文?

一、峄山碑作品?

1、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出自唐·刘禹锡《平齐行二首》

2、腹中奇字粲虫鱼,峄山之碑那得比。——出自南宋·陆游《观张提刑周鼎》

3、峄山白桐千年枝,金星烂烂蛇蚹皮。——出自元·汪克宽《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

4、峄山访秦碑,断裂无完笔。——出自南宋·陆游《古筑城曲》

5、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出自唐·李贺《听颖师琴歌》

二、峄山碑原文?

1、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出自唐·刘禹锡《平齐行二首》

2、腹中奇字粲虫鱼,峄山之碑那得比。——出自南宋·陆游《观张提刑周鼎》

3、峄山白桐千年枝,金星烂烂蛇蚹皮。——出自元·汪克宽《题道士张湛然弹琴诗卷》

4、峄山访秦碑,断裂无完笔。——出自南宋·陆游《古筑城曲》

5、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出自唐·李贺《听颖师琴歌》

三、峄山碑福怎么写?峄山碑福怎么写?

《峄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时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块,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峄山又名东山,与泰山南北对峙,孟子所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东山即指峄山。原石为北魏太武帝推毁,今已不存。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廼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箸经纪

四、临峄山碑好处?

峄山碑》体现出小篆的基本结字方法,诸如对称关系,在该碑中体现较为明显,尤其是某些字形表现上趋于含蓄,很少在字形上有夸张的空间表现。

但对称绝对不是《峄山碑》的唯一空间表现,在该碑中,能看到大多数的字都是在空间上做到了左右结构的对称,但是“对称中的不对称”却是《峄山碑》的高水平造型特征。

五、峄山碑落款高清?

峄山碑是秦始皇王政二十八年赢政登峄山,丞相李斯小篆书文刻碑传世,原碑已毁,现碑是仿刻,存于邹城博物馆。

六、峄山碑什么体?

小篆

《峄山刻石》书体是小篆,传说也是李斯的书法手迹。

《峄山刻石》是秦篆(即小篆)的代表之作。字的点划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圆起圆收。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这种整齐化一的风格与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秦刻石在总体上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

七、峄山碑字形特点?

峄山碑的字形特点起笔藏锋,行笔正锋,收笔回锋,法度十分严谨。结体上,《峄山刻石》具有明显的中正、匀称、严整有序、封闭内向而趋于静态的审美特征。

《峄山刻石》是刊刻于秦代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峄山石刻”“峄山碑”“峄山铭”“绎山刻石”“绎山石刻”“绎山碑”“绎山铭”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始皇诏”)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后半部分(“二世诏”)刻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传为李斯所书,属小篆书法作品,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会稽刻石》合称“秦四山刻石”。刻石原在山东邹县峄山书门,毁于南北朝时期,现有宋代摹刻碑存于西安碑林。

八、峄山碑和泰山碑的区别?

《峄山碑》和《泰山碑》均为李斯所书,但书写的风格区别很大,《峄山刻石》书风细劲柔媚。《泰山刻石》书风古朴浑厚;

《峄山刻石》又称《元摹峄山秦篆碑》、《峄山石刻》、《峄山碑》,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山东济宁邹城峄山立下的刻石,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刻石呈竖长方形,水成岩石质,正面、左侧面刊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小篆体,每面5行,共222字。

从《峄山刻石》可以看出,李斯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此碑用笔单纯齐一,藏锋逆人,圆起圆收,转角处都呈弧形, 无外之笔。结字对称均衡,又强调在对称中求变化,有一种图案花纹似的装饰美,符合黄金分割的法则。章法秩序井然,具有节奏韵律感。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九、峄山碑全文逐句释义?

碑文: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戍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译文:

大秦先祖建国,在那辉煌昔日,子孙世袭称王。

讨伐叛乱逆贼,威名震动四边,武力直达远方。

犬戎敢不遵奉,历时数十年间,扫灭六国豪强。

登基二十六年,上天授我尊号,孝道明显昭彰。

大业既已成就,于是施恩天下,亲自巡幸四方。

登于峄山之巅,群臣竞相跟从,沐浴天恩荣光。

追忆战国乱世,各国分土建邦,灾祸从此释放。

攻战无止无休,鲜血浸染荒郊,一如远古蛮荒。

华夏虽无万世,圣明五帝三皇,谁可疗此恶疮?

唯我大秦始皇,天下定于一邦,再无战祸创伤。

消灭灾荒祸害,百姓安康宁定,福泽久远绵长。

群臣称颂不尽,刻于峄山石上,功业永传万方。

十、李斯峄山碑多少字?

《峄山碑》又称峄山刻石,为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率群臣东巡,登峄山,为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而立。此碑为秦始皇刻石之始。前为始皇诏,144字。“皇帝曰”以后为秦二世诏,79字,字略小,共计223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