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汲黯传笔法讲解? 汉汲黯传小楷多少字?

一、汲黯传笔法讲解?

汲黯传法度森严,承袭了唐人之风,却又与唐楷不一样的是更加的灵动,连带比较多。临摹一本字帖之前应该需要搞清楚字帖的三个方面

第一,风格面貌,汲黯传相比道德经更加厚重典雅、端庄。

第二,结构特点,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特点风格面貌就能出来一半(1)横轻竖重(2)撇轻捺重(3)外围轮廓以方扁为主(4)字与字之间收放关系明显(5)内部空间比较运城

第三:用笔,汲黯传的用笔比较灵动,起笔的入笔方向比较丰富,行笔节奏比较强烈收尾的长横会有一个小三角形,整体它的用笔以方为主,以圆为辅。

十天的临摹在字形上已经初见雏形,我觉得进步还是很大的,如果想进一步我觉得需要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1、整体的层次感(轻重的变化)2、行笔时线条的质量要保证好3、控制住笔锋4、注意转折有轻重变化,转折以方为主5、注意起笔方向与形状

二、汉汲黯传小楷多少字?

赵孟頫 《汉汲黯传》册(传) 小楷,纸本,乌丝栏 17.6×17.4cm×10 1320年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先后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誉(1645-1712)、安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1833-1899)孙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

三、元代赵孟頫小楷《汲黯传》多少字?

《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可以参考《小楷 经典字帖十种》,下下来就可以看到了。

四、汲黯传多少字?

《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厘米,横17.4厘米,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共计1946字。

五、为什么学小楷不写汲黯传?

据史料考证,原帖后序由文征明题跋,如果是赵去世前一两年写的,那时候他患重病且有眼疾,要写这样工整的小楷确实很吃力,怀疑是他的弟子俞和写的,又因落款是延佑七年,与延佑五年的快雪时晴帖跋文,延佑六年小楷《洛神赋》差别巨大,《汲黯传》结字方硬,用笔相对简单,后生学习兴趣大减,不大临此类小楷。

六、汲黯传原文及译文?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餘,东海大治。称之。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客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蚧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蚧不为礼。然黯见蚧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日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日:“甚矣,汲黯之戀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间,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

七、汉汲黯传全文多少字?

赵孟頫 《汉汲黯传》册(传) 小楷,纸本,乌丝栏 17.6×17.4cm×10 1320年 日本东京永青文库藏

《汲黯传》,宋淡黄藏经纸本,小楷册页,共10页,每页纵17.6cm,横17.4cm,乌丝栏界,每页12行,行字数16至18不等,凡119行,计1946字,第6页12行197字,为文征明补书。先后经袁褧、项元汴、项晦甫父子、李宗孔(1618-1701)、卞永誉(1645-1712)、安岐、钱维乔(1739-1806)、唐作梅、鲍桂生、孙毓汶(1833-1899)孙孟延父子、斐景福(1854-1936)递藏。卷后有文征明嘉靖二十年(1541)跋,时年72岁,项元汴万历三年(1575)跋,编为宗字号,笪重光康熙二十六年(1687)跋,冯誉骥同治十二年(1873)跋,鲍源深(1812-1884)同治十二年跋,孙孟延光绪二十五年(1899)跋。《汲黯传》墨迹现藏日本东京细川家永青文库。1941年日本《国华》杂志第51编第10册第317-325页有泷拙庵的短文评介,此外未见日本学者的更深入研究。

  这件作品是赵孟頫传世小楷书法作品中的精品。与他的其他小楷作品如《道德经》等相比,此作起笔敦重典雅,既无媚笑之态,又无蝌蚪之蠢,轻重得宜;行笔从容不迫,一气呵成,既无风驰电掣之暴,又无婀娜柔弱之软,虽峻利而不失温和;收笔似稍重,倒更显笔锋不苟。弯笔从容使转,凝迟内含;折笔立顿方棱,工雅文静。竖笔捺撇皆重,其他笔画疏淡参差,穿插其中,如丛碧中疏枝密叶,月光透射,掩映成趣。其点虽小而颇显神采。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俱能各逞其姿,重可如山坠石,轻可如毫末随风。行间两侧朱丝为限,直行左右协调,而横不成列,反而相互酬对,相得益彰。赵孟頫自称《汲黯传》得唐人遗风笔意。清代冯源深评云:“此书方峻,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倪瓒也说:“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引自《书林藻鉴》 )这件作品也是小楷初学者最好的范本,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汲黯传》书风与赵孟頫传世小楷风格迥异,故历来对此真伪争议颇多。一种推断为俞和(1307-1382)仿赵之作,持此观点者颇多,台湾的张光宾、傅申、大陆的王连起等。俞和好仿赵书,也多临晋人小楷如《乐毅论》等。其精工扎实、功力深厚处,是其他学赵者难以达到的。但赵的虚和婉丽,俞和却没有能学到,以此辨俞和作伪赵书,可谓洞若观火。《汲黯传》同他自临的《乐毅沦》、《临定武兰亭序》款书小楷一样,也是只见方峻刚利,而没有赵的虚婉遒媚。还有的认为此或为文徵明临本,其中跋语中的补笔说明不过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而已。但坚持认为这是赵孟頫不朽之作的学者大有人在,“仅凭书风方峻刚利,即文徵明所言轨方峻劲,便断《汉汲黯传》为俞和书,似证据稍欠,况以俞和小楷《乐毅论》与《汉汲黯传》相比,不仅欠于精工老到,且于神韵亦不可同日而语也。”(黄惇《中国书法全集》赵孟頫卷,下册,第475-476页,荣宝斋出版社),再次肯定此帖的艺术价值。

八、初学毛笔小楷请问是学习《灵飞经》还是赵孟頫的《汲黯传》?

通常的选择有:赵孟頫的 《汲黯传》《道德经》钟绍京的 《灵飞经》另外,民国溥心畲的 《心经》《金刚经》也不错,我正在练至于学谁的,可以先找些图片资料比照一下他们的字,对自己的胃口、合自己的风格的就可选择。前提是,大楷或中楷得有基础。练好一个贴子后,可以追溯该书法的笔法来源和师承,这是后话。刚开始临写时难度很大,贵在坚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