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笔法诠释? 米芾笔法特点?
一、米芾行书笔法诠释?
通观米芾书法的笔法,确实是其之前乃至之后若干年中极为罕见的变化多端的典型现象。王羲之以来的行书笔法多较为平顺,虽其字如《兰亭序》『與』的右上角转折等亦有抑扬顿挫之势,但还很少见,米芾则推而广之,将此笔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举目皆是。
这对于常见的中小行书来说确实丰富了书法的内涵,增添了书法的魅力。我们在惊叹赞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深思:
一方面,我们不能说米芾书法就穷尽了笔法,他的开创性与探索精神只是对后人予以更多的启迪。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说只有米芾的笔法才是行书用笔的正途,复杂多变必然就不够简练平淡,跌宕多姿必然就不够沉稳平和,这是不能兼得的『异量之美』。
他的刷字虽是佳,但恐怕也是有得有失,故遭到多方批评。另外,米芾写大字作品也往往用其跌宕多变的笔法,有时显得动作过多了,不够沉稳,难免会招来『造作』、『俗气』之讥。
二、米芾笔法特点?
“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是米芾书法的主要特点。
他的书法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谪居润州(现江苏镇江),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等。
三、米芾笔法口诀
蒋骥在《续书法论》中说:“凡点画左右上下皆相逊让,布置停匀,又能回抱照应,斯为合法。”这里所谓“逊让”“回抱照应”,讲的即“迎让”。
尤其是在多体结构中,各单体之间相互揖让、互相避就,才能形成一个和谐而有机的整体。
迎让一般分上下相让与左右朝揖两种形式。
而米芾则把“揖让”之法,发挥到了极致
四、米芾书法基础笔法?
1、"侧"在米芾作品中多有出现。
2、露珠点
裹锋起笔,围转向右下行而顿之,稍驻即提笔向左上方回锋收笔与楷法略有不同。
3、引天应地点
逆锋起笔下按,折笔向左,顿而提锋左下带出,多为横势,起收均有纤丝。
4、杏仁点
裹锋左下按,顿而围转提笔向右上方回锋收笔多居于一字的左下方,常与露珠点呼应。
5、平点
搭锋平按,向右下方略顿,回锋收笔此点多代替短横用之。
6、右趯点
逆锋入笔,向左下按继而折笔蹲锋趯出,与下一画成呼应关系。
五、米芾行书特点?
米芾行书其所以形成自己的特点,主要是在点画和结构上不同于他人的处理方法。而其变化之丰富,变化之奇特,非他人可比。他灵活多变地正确地运用和处理粗细、间背、疏密、开合、偏侧、白布、收放、参差、大小,接应等原则,使作品面目险而不怪,爽朗痛快,而又清新自然
六、行书笔法技巧?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字体,因此在笔法上与楷书大体相同,只是起收、提按、转折、疾驰等方面更丰富,更有变化。
(一)起笔:
1、顺锋起笔:起笔时,笔尖顺着笔画的方向入纸,起笔露锋,显得轻灵生动。
2、逆风起笔:笔锋入纸的方向与笔画方向相反,为了加强笔力。
(二)收笔:
1、回锋收笔:一笔写到终了时,把笔锋收回,“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好处是:前后呼应,含蓄沉实。
2、空收:笔锋露在这一笔画的末端,不回锋,在空中收笔。这种收笔在行书中运用较多。
(三)提笔:
指一笔中的提笔。起笔后,把笔稍稍提起,笔锋并未离开纸面,出现较细的点画。
(四)顿笔:
顿笔与提笔相反,把笔用力按下,使笔毫展开,出现粗重有力的点,就叫顿笔。顿笔与提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一笔之中有提有按,有细有粗,显得变化生动。
(五)按笔:
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笔的动作。比较:“提笔”轻;“按笔”稍重;“顿笔”重。
(六)挫笔:
笔在运行中,突然停止改变方向的动作。一般至转角处,先顿笔之后,然后把笔略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从而变换方向。顿笔和挫笔是互相连接的两个动作。挫笔要有分寸,过分则脱节,不及则牵拘。
(七)过笔:
笔在运行中,提笔直道运行,不曲不折,其势如箭离弦,急速有力,流畅自然。
(八)转笔:
用笔写出圆转没有棱角的笔画。
(九)折笔:
折笔与转笔相对而言,多用于方笔。向右运行的横画,起笔时先向左上方而落,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顿笔,接着折笔往左回收。竖画及斜画以此类推。折笔还多用于转折之处。
(十)圆笔:
用笔写出圆劲而没有棱角的点画。这种笔画锋芒少露,骨力内含。它是用裹锋、转笔的方法写出来的,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
(十一)方笔:
用笔写出方整有棱角的点画。用逆锋、顿笔的方法,骨力外拓,给人以方整险劲之感。
(十二)抢笔:
笔锋在落纸之前盘空作折势的动作。抢笔虚、折笔实。笔湿用抢笔,笔干用折笔。
(十三)驻笔:
驻笔指在行笔中暂时停住的动作。即笔锋到纸,不提不顿,不转不过,停以取势,如驻马回顾,欲进还留。
(十四)翻笔:
运笔时,在急速行笔中翻转的动作。当一笔写数字之后,豪端墨已尽而翻笔复为之,更富有浓淡枯湿的变化。
(十五)渴笔:
指含墨少的笔画,字间有露白的枯笔。渴笔来源于飞白字体,行草书多用此法。行笔时虽墨已尽而笔不拘,显得笔势奔放而凝重,流畅而苍劲。
七、行书基本笔法教学?
行笔比楷起收、提按、转折、疾驰更富于变化。
一:起笔,顺露灵动;逆反笔力。
二收笔①回锋收笔,无垂不收,无往不收。前后呼应,含蓄沉实。②空收锋露未不回空收。
三提笔,离纸细点画。四顿笔,按下粗有力,与提相对。五按重垂直向下。六挫笔,顿笔略提,使笔转动,离顿换向。顿笔和挫笔要分寸
七过笔:毛运行,提直道远行,不曲不折,其势如箭离弦,急速有力,流畅自然。
八转笔,圆转没棱角。九折向右运横起先向左上落,折顿右行未端,右顿折左回收。竖及斜类推。
十圆笔裹锋转色,锋少露内含骨力。十一方笔。逆顿骨力外拓,方整劲险。十二抢笔,虚折笔实。湿抢干折。
十三驻笔,不提不顿,不转不过,停以取势,如驻如回顾,欲中还留十四翻笔速,豪端尽而翻笔复为之,浓淡枯湿的变化。
十五渴笔:墨少的笔画,字间露白枯笔,渴源飞白行多此法。行墨笔不拘,笔势奔放凝重,流畅苍劲。
行书笔法基础,要融会贯通
八、大字行书笔法技巧?
大字行书是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它的特点是字体宽大、气势磅礴,富有力量感和美感。以下是一些大字行书笔法技巧:
1. 用笔:大字行书需要用到硬笔,建议使用毛笔或硬笔毛笔。毛笔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字体的宽大和气势,硬笔毛笔则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字体的结构和线条。
2. 用墨:大字行书需要用到浓墨,建议使用墨汁较浓的墨水。墨汁越浓,字体越黑,越有力量感。
3. 用力:大字行书需要用到力度,建议在书写时用力,使笔画更加有力量感。但是要注意不要用力过度,以免影响字体的美感。
4. 用速:大字行书需要用到速度,建议在书写时要快,以保持字体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快,以免影响字体的结构和线条。
5. 用气:大字行书需要用到气势,建议在书写时要有气势,以表现出字体的宽大和力量感。但是要注意不要过于张扬,以免影响字体的美感。
总之,大字行书需要用到笔、墨、力、速和气等多种技巧,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掌握,才能写出优美、有力、有气势的大字行书。
九、米芾行书哪本最好?
米芾行书《蜀素帖》被誉为天下第一美帖,融裹藏、肥瘦、疏密、简繁于一体,书写中一泻千里而又随意而安,举重若轻,独出机巧。而侧倾体势尚能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向背、转折、顿挫体式之曼妙,俊逸飞扬、跌宕跳跃的华美神气得千古书法之雄厚底气。出水芙蓉,点石成金而丝毫不矫揉造作。
《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米芾自称运笔“八面出锋”,极尽笔法百态。此帖结体构思精巧、气韵潇洒舒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米芾行书的高超技巧与纵逸神韵。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
十、米芾行书入门基本笔画?
笔画是汉字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分横、竖、撇、捺、点、钩、折七种形态。
米芾行书的起笔多用露锋、搭笔,收笔多用出锋、折笔,笔画之间时有牵丝相连。行笔时中侧互用,转折并施。笔画的中段或轻或重,或刚或柔,或由细而粗,或由曲而直。
此外,米芾行书的笔画变化也比楷书复杂得多。如行书之撇,既有长、短、斜、竖之分,又有出锋、回锋之别;回锋撇中,还有回锋于右及回锋于左的不同。至于点,更是俯仰方圆,随字赋形;斜正左右,因势而异。我们在学习米芾行书用笔时,必须注意三点:
一是点画要有力感,初学要沉着劲挺,骨力十足。
二是要有质感,也就是要有立体感,这就是米芾所说的“得笔,虽细如髭发必亦圆”。
三是要抓住米字的特点,如捺的变化很多,横画与直画有时不直而曲,不平而斜,钩有时比一般书家的写法多一波折。
所有这些,都必须牢牢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