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区别

一、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区别

两者都同属于文学范畴,但是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

都是文学作品四大家中的一员,一般都要写人叙事。

但是,小说完全可以“闭门造车”,作者可以根据人生经验和现实世界“弄假成真”,创造出一个故事来。即使是写真人故事或历史小说,也可以运用文学手段对故事的叙述语言进行加工。例如201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卷中的小说《赵一曼女士》就是一篇真实人物小说。

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后两者与小说区别很大,不必赘述。前者(叙事散文)与小说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的叙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讲述真人真事,抒发亲身感悟。如2018年的贵阳市中考语文卷中的散文《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就是一篇叙事散文。

2.两者都要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但小说的故事性要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

小说和叙事散文都必须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体生动。

但是,小说的情节追求曲折变化,出人意料。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四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会在“开端”前面加上一个“序幕”,在“结局”后面补充一个“尾声”。

而叙事散文没有这么复杂,情节相对简单,有时情节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数个事件浓缩组合成的一篇文章;当然,散文虽然取材广泛,但是其主题是集中的,正所谓“形散神聚”。例如,于宝月的《忙年》就是这样的散文。

3.两者都可以写“我”,但是“我”的含义不同。

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这样可以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但是,小说中的“我”不管有没有作者的影子,这个“我”都不能当作作者本人。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不是鲁迅,而是叙述主人公,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

而散文中的“我”必须完全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

4.两者都必须反映生活,表达主题,但是对主题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

但是,小说的主题一定要通过人物故事本身自然地流露出来,通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来,让读者去体会感悟到,一般不能用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把主题直白地表达出来。

而散文根据需要,其主题(思想感情)既可以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直接地表达,也可以含蓄委婉地表达,还可以只客观生动地叙事而不表达,让读者自己去感知。

二、小散文的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

 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无论从其内容上看还是其表达方式上看,都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征。

 散文介以抒发浓烈情感的既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是一景一物,还可以是不限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这样,散文在选材上就极为宽泛自由。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

 散文创作特别重视“真实”,不仅描写真人真事,更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一旦作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散文家总是充分发挥的艺术才能,把散若珠宝的各种材料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需放开时“放得开”,要收拢时“收得拢”自由而不失度,变化而不离宗,形散而神不散。

三、散文的基本特征是?

散文有三大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注重内心感情的表达;语言优美自然。

1.“形散而神不散”,我们细分开来解析。

“形散”指的是散文形式上的散漫,不要求你的写作手法,不局限你的写作结构。“自由”是散文最大的特点,但是再散都不能“神散”,“神”指的其实是个人情感的体验。散文的中心任务是表达“神”,所有的“形”都是在为“神”服务。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在文学界一大亮点,在《背影》这一散文集字的自序中,先生说他喜欢写散文就是因为它的“自由”与“随便”。仔细阅读先生的散文,你会发现他的散文叙事一般很多,事与事之间的时间跨度和空间跨度看似很大,却都很巧妙地用其中共有的情绪连接到了一起。

2.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每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目的,议论文偏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议论,记叙文偏向于记录事件讲述故事,散文的目的就是抒发情绪。

小愚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试着写散文,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形式题材上的自由可以便捷写作,更多是一种心理上的发泄和捕捉生活的温暖。生活中太多的畅所欲言是我们的幻想,我们可以试着用另一种形式表达自我。

真情实感是最为打动人心的,让读者“共鸣”说明这是一篇成功的散文,不需要矫揉造作,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即可。如果不愿意摊开自己的伤口,那细细捕捉自己生活的温暖也是不错的选择。

3.语言优美自然

散文素来被称为“美文”。人应该是生来就会写作的,只是慢慢地变得不怎么会写作了。最本质的情绪就是写作最好的素材,散文之所以美,是因为情绪的表达向来都是细腻的,如涓涓流水,沁人心脾,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舒畅感。

林清玄的散文也是一绝,他散文的美在悲悯之情。他的人生阅历决定了他的悲悯,也正是这种悲悯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清真美学风格。

林清玄的散文作品很适合作为闲暇小读物,篇幅不长,却处处都是佛家慈悲,这是一种独特的美感。

四、散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现代散文的特点

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五、丰子恺散文基本特征结合文章?

丰子恺散文呈现为一种闲话语境,文本潜含一种与读者对话的可能性,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且又具有“淡如菊”的特点,即朴实平淡、自然无饰的语言以及清澄深远的艺术意境.

丰子恺的散文探究人生、自然的佛理真谛,神游于儿童纯真的情趣之中,于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描写细腻,叙述委婉。

艺术特点:

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是典型的随笔体散文,其《缘缘堂随笔》融童心和禅趣为一体,既真率自然,又妙趣横生.

抗战前,丰子恺的作品转而接触社会,开始写灾难性的现实,但文字仍然处处浸润着那种疏淡隽逸的调创作子,于细微处发掘宏旨精义,如《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

俗话说,“诗画总相通”,丰子恺先生的随笔与漫画在创作实践中是相通的,他自己就曾说,“在得到一个主题以后,宜于用文字表达的就写随笔,宜于用形象表达的就作漫画”,这样便形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如此也可以贴切地说明丰氏创作的艺术特点.

俞平伯先生这样评价丰子恺的漫画“如同一片片落英,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样的评语用在他的散文小品上同样合适.那些文字或许只是以一种看来平淡的方式表达一些看来亦平淡的感想,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

丰子恺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

六、小散文的基本特征是琐碎吗?

不是。其基本特征是篇幅短小精悍。

小散文的三大特点:

一、轻松而随意的文笔;

二、生动细致的描写;

三、富有哲理的情感抒发。

同时散文的总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肥散文比作是一串珍珠项链,那么项链上的一个个珠子就是作者所书写的一个个故事性较强的场景或片断,而连接珠子的线则是贯穿全篇的统一的情感。

小散文形散而魂不散!其具有较强的纪实性、选材的广泛性、形式的灵活性、诗意浓郁、语言优美、(篇幅)短小精悍!

七、以卒章显志的散文笔法是什么?

卒章显志(zú zhāng xiǎn zhì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典范。

八、春秋笔法和实际笔法的异同?

春秋笔法采取的是委婉的手法,实际笔法采取的直接写实的手法,但是其真事意图是一样的

九、篆籀笔法和提按笔法的区别?

平动、绞转、按提是书法用笔的特点,篆籀笔法主要体现在平动上,在起笔和收笔上藏头护尾,圆起圆收,体现在中锋用笔;笔画圆转无折,均匀通畅,力贯始终。

提按笔法则丰富了笔法的律动性,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说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而点画本身的活力,是在运笔过程中靠提按、徐疾、轻重的变化而体现的。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技法转换的过程,从而达到笔法所富有神采及情调。

十、蔡邕的笔法?

他的笔法叫蔡邕九势

蔡邕(133~192年),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灵帝时为议郎等官。献帝时,拜左中郎将。迁都长安后,封高阳乡侯。董卓遭诛后,他亦被捕,死于狱中。蔡邕通经史、天文、音律、绘画,擅辞章,精篆隶,尤以隶书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