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王羲之行书连笔技巧? 行书的基本笔画与用笔技巧?

一、王羲之行书连笔技巧?

行书用笔还连,势如斜而反正。楷草之间,点画使转,转折藏露。

1,藏速入运笔,横露多出,撇力尖快捷,长撇三过笔,一拓直下。

2,牵丝引带,提按顿挫,调整质感线条。有节奏,不同速度。

3,运笔,要把藏与露,顺与逆,疾与涩,转折方圆,中侧矛盾和谐统一起来。

沉着有力,搭锋合理,有质感,点画与折搭,一任气势自然。

二、行书的基本笔画与用笔技巧?

行书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

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钩,折。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画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行书的连笔。,具体写法如下:

一、横:与楷书的写法类似,以掌握细腰长横为主。

二:竖:回锋收笔,钝笔出锋,竖笔在左的需要收笔。

三:撇:露锋少锋短撇,回锋段撇,钝笔提起。

四:捺:平铺回收。

五:点:多为连笔,四点相连。

六:钩:脱钩如静,收尾锋利。

七:折:方折如曲,圆折如为

1、中锋:笔尖运行的轨迹在笔画的正中点,其特点是点画厚实圆满。在行书书写中,中锋用笔是主要部分,可以使书法更加饱满、入木三分。当然也不能一味中锋、笔笔中锋,中侧并用更加生动。

2、偏锋:特点为形方单薄。偏锋运笔,所写出的笔画飘浮贫瘠,且笔锋所偏在的笔画另一边常会形成锯齿状,因此必须避免。

3、藏锋:笔画运行将终时,将笔尖往复逆收,使笔锋势发而不露。藏锋有时用在起笔上,但更多时用在收笔处,比如横画的收笔,使字更加稳重,消除了漂浮之感,令写字韵味更足,更为生动。

4、露锋:笔画运行将终时,按笔后逐渐提笔出锋,锋尖渐离纸面,在纸上留下剑尖和刀斜口似的墨迹,也就是锋芒毕露。在行书中,露锋法比在楷书中运用得更多。

5、落笔:笔刚刚向下按压着纸,多为运笔之始。

6、收笔:一笔画或一字完成时,笔锋要离纸而去,多是运笔之末。收笔时最忌讳用力甩出去,而是应当把锋尖送到笔画的末端。这样字才不会轻浮,显得沉着一些。

7、顿笔:按笔于纸上,又稍加上下运动,势如敲钉入木。顿笔与提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一笔之中有提有按,有细有粗,显得变化生动。

8、蹲笔:按笔向下如顿笔,但用力较轻,有如蜻蜓点水,人之轻轻下蹲。

9、提笔:拔笔高起,但不离纸,使写出的笔画轻细。

10、按笔:将笔用力压下,使写出来的笔画粗重,与顿笔不同之处是不含轻微的上下运势。“提笔”轻,“按笔”稍重,“顿笔”重。

11、方笔:下笔时笔尖朝笔画相反的方向运动,即竖画横下笔,横画竖下笔。收笔时,逆去逆收,笔画留在纸上呈方形。

12、圆笔:运笔时,笔杆垂直,笔毫平铺纸上,万毫齐力,笔画呈圆形。这种笔画锋芒少露,骨力内含。它是用裹锋、转笔的方法写出来的,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

13、过笔:也称为走笔,笔锋由此到彼,提笔直道而行,不曲不折。其势如箭离弦,急速有力,流畅自然。

14、顺笔:从上向下,从左向右行笔。

15、逆笔:与顺笔方向相反。

16、留笔:行笔终末嘎然煞住,不使飘忽,不顿,不蹲。

17、折笔:与转笔相对而言,多用于方笔。向右运行的横画,起笔时先向左上方而落,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顿笔,接着折笔往左回收。

18、转笔:笔势随圆势圆转回旋,写出不带棱角的点划,称为转法,即所谓“转以成圆”,古称此为围法。

19、回笔:去左而返右,去下而返上,用半圆形转返提离叫回笔。

20、衄笔:笔向与回笔相同,亦是转返,只是回笔用圆转法。衄笔是逆向拉回,缩而不折,势如蜗牛入壳。

21、抢笔:悬空作一折笔,然后迅速落纸,也就是悬空摇掷而落,即虚抢。抢笔虚、折笔实。笔湿用抢笔,笔干用折笔。

22、峻笔:行笔快而有力。

23、涩笔:行笔慢而有力,笔势艰涩,如以锥画沙,泥路推车。

24、挫笔:笔顿后稍提,使之转动微离顿处,多用于点画之转角处,笔势慢且涩,壮似错齿。挫笔要有分寸,过分则脱节,不及则牵拘。

25、驻笔:行笔中间稍停即走,即笔锋到纸,不提不顿,不转不过,停以取势,如驻马回顾,欲进还留。此法与顿、蹲不同的是,前者按下停住,而后者稍停即走。

26、纵笔:过笔与提笔相结合,即在过笔中渐渐将笔提起,凡竖、撇、捺等收尾出锋而不藏者皆为纵笔,如纵鸟出笼去而不返。

27、战笔:在长的笔画途中加力,似遇阻力而又抖擞、战栗地走势。

三、王羲之的行书作品?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四、王羲之最早的行书?

王羲之《哀祸帖》,该帖虽然是王羲之日常信札,能够流传至今且奉为法帖,水平可见一斑!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王羲之行书《姨母帖》,据书法考究《姨母帖》是王羲之较早的行书作品,今天我们共同分析学习一下。

内容释文: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简介:《姨母帖》为东晋王羲之作品。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姨母帖》为唐摹本,6行,42字。作品书法风格,不类传世王羲之诸摹本。其朴厚而多隶意,殊少遒美俊逸之姿。公元696年由唐代武则天命人双钩廓填,集于《万岁通天帖》中。《姨母帖》为《万岁通天帖》第一帖。曾摹刻于宋《元祐秘阁续法帖》、《戏鱼堂帖》、《汝帖》,明《停云馆帖》、《真赏斋帖》,清《三希堂法帖》等丛帖。

这是唐人的双钩本,《哀祸帖》时就说了,宋以后王羲之墨迹已经没有了。这张法帖,开头一个大红印“乾隆御览之宝”确实挡住字,真的不知道乾隆爷为啥非要盖这么多印章,给后人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笔法:帖中文字虽属行楷书体,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看上图红色标出的字,还有一些篆书笔意,笔法端庄凝重,笔锋圆浑遒劲,整体风格厚实凝重。王羲之和他的姨母感情十分深厚。从帖文来看,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安顿料理了。《姨母帖》在王羲之的书法中属于“过渡型”的书体。它对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风格的发展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中心线分割:全文有六列组成,而第六列只有一个“首”字。每一列字的重心基本都在一条线上,这和前文《哀祸帖》不太一样,为什么这么写,究其原因受到隶、篆的影响很大。学过历史的书友都知道,隶书在两晋还是公文写作的字体。你不要和我抬杠,三国魏相钟繇创立了小楷,但不是那时的公文字体。

空间分析:红色方框的标记是“留白”的地方,或许这是那时写信的一种格式,但是经过我对王羲之多篇手札书信的研究,这并不是写信的格式。试想如果不留这么多白,应该就没有这种效果了,你自己可以脑补一下。这种留白的方式直到今天看国展作品还在沿用,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是你能灵活运用你也能入展。

字组连带:红色圈起来的部分是字组,为什么我总是在说字组。当代书法教授张旭光先生在谈“行书”时,说的很清楚,字组是为了让整片作品不那么呆板和单调,上一个笔的收尾就是下一个笔起笔,上一字的收笔就是下一字的起笔。这个在这就不多说了,以后会有介绍。

大小对比:咱们随手选几个字,用红色方框圈起来,看看这些的的形状和大小,是个正常人都不难看出有大有小,有正方形,有长方形、有扁的形状。我这里并没有用到几何图形分析,如果用几何分析就更有意思了,学过几何的可以自己弄一弄。其实里面还有轻、重、浓、淡等等内容可以研究,书友们可以通过以上几中方式举一反三,这样学习书法进步就快了。

正因为他对文字懂得太透彻了,在无意中就把字最美的形态表现出来了。

今天就收到这里,我们将对王羲之《丧乱帖》进行分析,一定需您的支持。

五、王羲之行书像什么?

王羲之的行书特点比喻是:飘若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历来已被当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远,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样,对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断。有称为宋摹的,也有疑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则定为唐摹著录极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种丛帖中,元以后的公私藏印及流传历历可考与可靠,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六、王羲之行书数字笔顺?

数的笔顺是:点、撇、横、竖、撇、点、撇点、撇、横、撇、横、撇、捺

数[ shù ]

1.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

2.几,几个:数人。数日。

3.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4. 命运,天命:天数。气数。

[ shuò ]

1. 屡次: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七、王羲之的行书怎么形容?

王羲之的行书是具中和之美,他的行书方圆并用,浓纤折中,修短合度,寓其于正,有进退宪章,耀文含质,推方履度,动必中庸之妙,二是具自然之美,王羲之的行书天资自然,风神盖代,如绝色佳人,虽粉黛无施,而国色天资,光辉动人,三是具变化之美,王羲之的行书,如绛云在天,因风变化,于千变万化中妙合自然,不失主调,处处流露出一种飘逸洒脱,平和简静之风度。

八、王羲之行书字帖口诀?

王羲之行书口诀:行书的点画离不开楷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体态妍美,变化多姿。

但二者也有明显的不同: 楷书的点画用笔沉着稳定,偏重于“法”,而行书的点画用笔活泼跳跃,偏重于“势”。行书笔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写法,它们该怎么写,完全根据“气势”、写行书就可以不受任何束缚,信手为之了,形势”而定。但这并不是说,行书点画也有它自身的一些要求和变化规律。

九、王羲之行书诀解释?

书圣王羲之的行书诀起笔多用露锋搭笔技法,收笔多用出锋折笔等技法,笔画之间时有牵丝相连。行笔时中侧互用,转折并施,笔画的中段或轻或重,或刚或柔,或细如游丝,或粗若云龙,或由细而粗,或由重变轻,变化丰富多彩。他的笔法飘逸潇洒,天真遒劲,笔迹道润,天然天成。

十、王羲之行书的特点?

王羲之的新体行书中锋、侧锋互用,每字即见,运笔速度较为迅疾,有振迅遒劲的风神。由于笔势连贯,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更加紧密,点画的态势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王羲之的草书笔法引入行书,从而使行书体势具备了欹侧遒媚的风格。笔力劲健,速度匀畅,形态丰纤适度、自然含蓄,结体冲和安祥,不激不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