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繇小楷基本笔法? 王羲之小楷笔法结构解析?
一、钟繇小楷基本笔法?
1、露与藏。钟繇小楷的体态小,笔道细,故笔画露锋多于藏锋。露锋尽显直率、阳刚、俊逸之美,这是小楷的基本特征和属性。当然,有露必有藏。小楷的收笔基本上都是转笔回锋、藏而不露、藏露结合、虚实结合的。
2、提与按。提笔的时候要果断,干净利落,不允许有丝毫迟疑;按笔的时候笔速要减慢,把笔毫铺下去,既能提得起笔,又能按得下去笔,轻重缓急,提按自如。
3、方与圆.钟繇小楷的笔画一般情况是直线多,曲线少,露锋多,藏锋少,所以方笔自然也就比圆笔多。方笔用顿,棱角分明。圆笔用转,婉转通畅。
二、王羲之小楷笔法结构解析?
王羲之小楷笔法,起笔凌厉,行笔劲健,交代清晰,方劲挺拔,字洒脱飘柔,字形扁长而内敛外舒,具有雄浑之气势,刚柔相济,骨肉均匀,方圆并用,给人美感。叉
三、文征明小楷笔法讲解?
临习要点:
1、掌握风格演变的关系。
因为他的小楷作品很多,初学者应该从他的《落花诗》《赤壁赋》等风格平正温雅的帖子开始,以后再临《南华经》。选取三到五个帖,每一个帖,一定要吃透。
2、结构特点。
中宫收紧,主笔伸展是此帖主要的特点,与文氏一般的横势小楷结体相比,该帖偏纵势,字形多是长形,
3、笔法特点。
横画起笔露锋,偶有顿笔,收笔回锋,左低右高,长横多俯势,有时呈S型,即起笔仰势而后半部收笔又呈俯势。竖画起笔多顿笔,收笔多出锋,撇画稍直,捺画挺劲,藏锋出锋皆有。
点画多作顿笔,或上下笔映带生姿。特别要注意某些字的笔画连写,如“知”字的撇和横,“以”字的点与撇等的连写,很有特点。抓住某一些独特写法,可以更好地把握其风格特点。
下笔不要迟疑,运笔要稳健,速度适中,不能太慢。小楷的练习,一定要有临帖的时间保证,才能做到从量到质的变化。小楷讲究的是通篇前后笔调一致,不能风格飘忽不定,笔画形态各异。
四、文征明小楷和赵孟頫小楷笔法区别?
他们俩的小楷各有千秋。
1.起笔尖微。赵孟頫起笔常用截笔折锋的方式达到逆起的效果。而文征明一反旧习,不避露锋顺起。他的横、捺、戈,都是不折不逆,顺其自然,露颖尖锐刚健,笔画由细渐粗。
2枯润相间。赵孟頫小楷笔实墨黑,而文征明露锋顺起的笔法,行笔前轻后重,用墨也先淡后浓,带来墨色的变化。
3.折笔圆转。赵孟頫的小楷端严方整,凡横折笔画,在转折处一般都要提笔换锋,再重按而下,折出方角。而文征明的小楷中横折笔画,在折笔处一般没有明显的提按停顿,园转而下,不露方角,比较园润灵活。
4.撇短捺長。赵孟頫的小楷撇、捺引写伸长,而且开张幅度很大,与他的大楷一致。而文征明的小楷却有意避开,当撇、捺同时出现在一字之中时,他一般都写成撇短而捺长。文征明通过伸缩互用、长短相益、相反相成的笔姿,用对立的因素创造出和谐的美感。
五、赵孟頫道德经小楷笔法技巧详解?
赵孟頫一生抄写佛经、道经无数。
这篇《道德经》是他六十三岁的作品。这件作品较《汲黯传》更多见魏晋风骨,笔画起笔都比《汲黯传》中字的起笔圆润很多,字形结构严谨,整体形成稳健之风但是又不缺少灵动的美感,全篇一气呵成,整体风貌统一,笔画精到,轻松静雅。可以看出赵孟頫技艺非常娴熟。
六、小楷是五指执笔还是三指执笔法?
二者皆可。但因为是写小楷,精细化程度高,所以三指执笔反而比五指执笔更合适,因为三指执笔是用三个指头的指尖来执笔,对笔的控制更精细,更敏锐一些。而且三指执笔也更省力。手不容易疲倦。
七、涩行笔法入门教程?
涩行行笔时,涩行法则是指笔锋的运行必须抓取笔下的涩力而行,这样才能防止因为打滑而产生的油腻、干瘦、呆板及乏味等问题。关于涩力产生的机理,我们可简单理解为不可使笔锋滑行纸。书写者应有意放慢速度,感觉如有阻力一般艰难行进。这样所书线条才会显得有力、凝重、雄强,也才可以使笔画有紧结感,有厚重度。
即使线条不太粗也很有力量感,而且其边沿就会形成如“屋漏痕”,如老树干一样的粗犷老辣之感。
八、小楷毛笔书法入门教程?
1、首先要有一本好的正楷字帖,备齐笔墨纸砚,从基本笔画练起,同时学习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切勿贪多求快,每天练一两个笔画,时间充裕可以练两个小时,最少不得少于半小时。
2、字帖都有笔画书写的演示,一定要按照字帖的书写方法去练习,不可以率性而为。
3、练习书法一定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知难而退。基本笔画练好以后就有了感觉,笔画少的字就可以写出来了。
九、10种常用笔法?
1.藏锋
所谓藏锋,就是指的书写时把毛笔的锋尖藏到点画之中,是一种追求点画浑厚圆润的笔法。汉蔡邕《笔论》云“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耳。唐徐浩《论书》云“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藏锋笔法一般用于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历史上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善于使用。
2.露锋
是指起笔时,毛笔的锋尖露在点画外面。这是一种强调笔势的笔法。露锋笔法,起笔时不必在空中做逆入,直接顺势入笔就可以。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中讲“发笔处便要提得起笔,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用笔之难,难在遒劲有力。以露锋为主的一般是王羲之父子的行草书,楷书等。楷书用露锋的大家有欧阳询,赵孟頫等人。
3.中锋
所谓中锋是“常使笔尖画中行”是也。中锋乃是用笔之大法,千古不易。“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等比喻都是针对的中锋用笔。要想达到中锋用笔的效果,比喻熟练掌握执笔和运腕的技巧。宋姜夔《续书谱》云“中锋取骨,侧锋取妍。”清刘熙载《艺概》云“中锋画圆,侧锋画扁。书用中锋,如师直为壮。”
4.偏锋
所谓偏锋是指用笔的时候,笔尖偏在一侧,写出来的点画一边整齐,一边锯齿状。例如写横的时候比较在笔画上边行走,写竖笔时笔尖在笔画的左边行走。一般书家认为偏锋是书法的病笔,其实不然,在于怎么使用,使用好了能给作品润色不少。姜夔《续书谱》说“中锋取骨,偏锋取妍”是也。
5.极与涩
所谓“极”指的是速度快,一般用于用于永字八法中的“啄法”,“磔法”,“趯法”。然而疾不是一般的快速运笔,仍然要起伏行笔。“涩”指的是笔毫行墨要留的住,不是停滞不前,须紧而快地相前推进。例如“磔法”,一波三折。汉蔡邕《九势》云“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趟之内,涩势在于紧驶战行之法。”
6.方笔与圆笔
所谓方笔和圆笔是书法常用的笔法,方笔指的是下笔时切锋直入,强调雄强刚劲气,圆笔也是下笔时藏锋逆入,强调含蓄浑圆之气。在赞成书法作品时要方圆兼施,才是上乘。
7.牵丝
所谓的牵丝指的是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纤细痕迹,一般称为“牵丝引带”或者“游丝”等,行草书中常见。宋姜夔《续书谱》云“自唐以前多是行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历来书家都明白“牵丝为有形之使转,使转乃无形之牵丝。”
8.浓与淡
所谓浓与淡指的是用笔的深浅和墨色的浓淡,能使字的点画丰满而有神韵。陈绎曾《翰林要诀》云“捺满,提飞。字之肉,笔毫是也。疏处捺满,密处提飞。平出捺满,险处提飞。肥者,毫端分数足也,瘦者,毫端分数省也。”
9.八锋
所谓八锋,古人讲笔有八面锋是也。清刘熙载《书概》云“笔锋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八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用锋之说,吾闻之矣,或曰正锋,或曰中锋,或曰藏锋,或曰出锋,或曰侧锋,或曰偏锋。”
10.衄挫
所谓的衄挫,是指顿笔后,略微提起笔锋在点画之中拉拽整理笔锋。有很多学习欧阳询楷书的朋友不会写钩,和不会使用衄挫笔法有很大关系,欧楷挑钩的时候就要提前整理笔锋,然后侧锋挑钩。清朱履真《书学捷要》云“书有衄挫之法,折锋方笔也,法出于指。”唐张怀瓘《玉堂禁经》云“一曰挫笔,挨锋捷进是也,下三点皆用之。”衄挫要有分寸,过分则脱离笔画,不及则笔锋不正。
十、楷书八种基本笔法?
书写方法是:
1、点:(斜点、斜长点)
从左上方向右下方,约45度,由轻到重顿笔而成。
2、横:(长横、短横)
下笔轻轻一点,顺势向右轻快运笔,收笔向右下方稍顿:短横要求短促,不必顿挫。
3、竖:(垂露竖、悬针竖)
下笔倾斜一点,顺势向下,由重到轻,缓缓运笔,末端顿笔:悬针竖收笔轻轻提起。
4、撇:(短撇、竖撇)
下笔轻轻一点,顺势向下,略带弧度,轻快撇出。
5、捺:(斜捺、平捺)
由轻到重,向右下方倾斜而下,再向右方捺出,底刃取平。
6、挑:(提手挑、提土挑)
下笔向右下方一点,然后向右上方轻快挑出。
7、折:(竖折、横折)
竖折在完成竖画后折笔向右作一横画:横折在完成横画后向下折笔,作一短中竖。
8、钩:(横钩、竖钩)
横钩先横画,后折笔作一短撇,一笔完成:竖钩至钩的转折外稍顿,然后向上方轻快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