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弟子? 毛笔笔法?
一、张旭弟子?
张旭有两个弟子:一是颜真卿,颜真卿的楷书筋骨有力,血肉丰腴,一改前代书法过于削瘦的审美旧式,开创了书法硕劲的一派新功,与唐代审美尚肥的时代节奏相重合,可以称为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典范。另一位弟子是书法家叫裴儆。
二、毛笔笔法?
毛笔的笔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笔法包括执笔方法和运笔方法,狭义的笔法仅指后者,平常我们所说笔法指的指运笔方法。
笔法简而言之,就是调锋,具体体现在起笔、行笔、收笔上。
三、楷书笔法?
楷书基本笔法,有得于古人十分聪明,用一个字来概括楷书的基本笔法,这就是“永”字,这一个永字把楷书的笔画基本总结和概括了。古人称永字八法。分别是“侧、勒、努、趯、策、啄、磔”八划。根据古书记载中解说:(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
(2)横为勒(如策马之用缰);
(3)竖为弩(用力也);
(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
(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
(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食);
(8)捺为磔"(笔锋开张也)虽然古人讲的难懂,通过翻译成现代汉语就觉得比喻的较为形象。
四、春秋笔法和实际笔法的异同?
春秋笔法采取的是委婉的手法,实际笔法采取的直接写实的手法,但是其真事意图是一样的
五、篆籀笔法和提按笔法的区别?
平动、绞转、按提是书法用笔的特点,篆籀笔法主要体现在平动上,在起笔和收笔上藏头护尾,圆起圆收,体现在中锋用笔;笔画圆转无折,均匀通畅,力贯始终。
提按笔法则丰富了笔法的律动性,清人刘熙载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说明在运笔过程中提按的连续性和必要性。而点画本身的活力,是在运笔过程中靠提按、徐疾、轻重的变化而体现的。书写的过程,就是提按技法转换的过程,从而达到笔法所富有神采及情调。
六、散文笔法和小说笔法的区别
两者都同属于文学范畴,但是小说主要倚靠虚构,散文主要记叙描写真人真事。
都是文学作品四大家中的一员,一般都要写人叙事。
但是,小说完全可以“闭门造车”,作者可以根据人生经验和现实世界“弄假成真”,创造出一个故事来。即使是写真人故事或历史小说,也可以运用文学手段对故事的叙述语言进行加工。例如2018年的全国高考语文卷中的小说《赵一曼女士》就是一篇真实人物小说。
而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散文。后两者与小说区别很大,不必赘述。前者(叙事散文)与小说有一个最大的共性,就是它们的叙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讲述真人真事,抒发亲身感悟。如2018年的贵阳市中考语文卷中的散文《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就是一篇叙事散文。
2.两者都要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但小说的故事性要强,散文的叙事情节则相对简约。
小说和叙事散文都必须有“故事”,而且都力求具体生动。
但是,小说的情节追求曲折变化,出人意料。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四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会在“开端”前面加上一个“序幕”,在“结局”后面补充一个“尾声”。
而叙事散文没有这么复杂,情节相对简单,有时情节可以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是由数个事件浓缩组合成的一篇文章;当然,散文虽然取材广泛,但是其主题是集中的,正所谓“形散神聚”。例如,于宝月的《忙年》就是这样的散文。
3.两者都可以写“我”,但是“我”的含义不同。
小说和散文都可以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作,这样可以拉近读者与故事的距离,增强真实感,也便于直接抒发情感。
但是,小说中的“我”不管有没有作者的影子,这个“我”都不能当作作者本人。如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我”就不是鲁迅,而是叙述主人公,是小说的人物形象之一,是故事的见证者。
而散文中的“我”必须完全是作者本人,通过“我”的经历见闻,客观叙事,主观抒情。
4.两者都必须反映生活,表达主题,但是对主题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景,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与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所以,小说和散文都以表现主题为自身的任务和目的。
但是,小说的主题一定要通过人物故事本身自然地流露出来,通过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出来,让读者去体会感悟到,一般不能用议论和抒情的语句把主题直白地表达出来。
而散文根据需要,其主题(思想感情)既可以用议论或抒情的语句直接地表达,也可以含蓄委婉地表达,还可以只客观生动地叙事而不表达,让读者自己去感知。
七、张旭的诗?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八、张旭师承谁?
张旭书法,师从老舅陆彦远,间接师承智永禅师所弘扬的王氏书学,从他的楷书作品《郎官石柱记》看到,其楷书功力深厚。但其并没有效欧虞立楷书之门派,而是专攻草书,用志不分,以致达到处若忘,行若遗的地步。
张旭生活在一个书法“尚法”的时代,但他的行为意识却只为冲破法的藩篱,从楷书直接到狂草,我们极少见到他还有其他中间书体,正是在极静与极动的矛盾对立中,体验到动极而静,静极而动的笔法骤变。《衍极并注》中说:“张旭天分极深,太极无极。”[i]这不仅是一种书法境界,更是天地之道的大化流行,张旭在“处若忘”的思考状态下,完全体验到宇宙万象在书法线条中的表达。在张旭的脑海中,也许早已打破了篆法,隶法,楷法,草法的界限,统归于一法,那就是法万象;所以,我们从他的《古诗四帖》中,总结出的所有审美语言都与自然现象有关,这也绝非偶然。
九、贺知章张旭合称?
贺知章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为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都是初唐盛唐之交时代的人,在当时四人都很有名气,贺知章和张若虚是出色的诗人,张旭是狂放的书法家,包融也是一位名士,由于四人都出生于吴中一带,也就是今天的江浙地区,并且齐名,因此被合称为吴中四士。
十、张旭书法评价?
张旭书法以狂草享有盛名,潇洒,飘逸,狂野,遒劲,自如,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怀素自述帖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