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杨淮表记和石门颂笔法区别?

一、杨淮表记和石门颂笔法区别?

石门颂》摩崖的书法显露更多的是率意、自然、奔放、生动,极具民间的汉简特色。

  《杨淮表记》摩崖的书丹者卞玉,由于身处皇宫,所见所闻都是各种规矩的约束,各种等级的遵循。尽管他知道灵帝喜爱"小能小善"的技艺,"善隶书"能得到灵帝赐官或荣获各种小利,但他眼中看到更多的,还是具有保守性的官方正体——小篆以及皇宫中的威严等级,故《杨淮表记》摩崖书法表现出较多的是笔法稚拙、保守、结体方整、谨严。

二、隶书笔法演示?

隶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楷书衍生体,笔画刚劲有力,端庄古朴,被誉为“书中之冠”。以下是隶书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演示:

横:由左向右平行的一条线条,横向长度较长,笔画平直,上下端点略微向上翘起。

竖:由上向下直立的一条线条,竖向长度较长,笔画直线且粗细均匀。

点:指用笔尖轻点纸面,形成小圆点的笔画。

捺:由上向下或由下向上的一笔,笔画起点较宽,终点较尖,整个笔画呈斜线形状。

折:由两笔构成,笔画的第一笔呈竖形或斜线形,第二笔呈横形,两笔交接处呈弯曲的折线。

提:由两笔构成,笔画的第一笔呈竖形或斜线形,第二笔向上或向右斜,形成一个向上的小三角形。

撇:由上向下的一笔,笔画起点较窄,终点较宽,整个笔画呈弯曲的斜线形状。

三、何绍基隶书笔法解析?

何绍基,湖南道州人,清代书法家。通经史,精小学。书法宗北碑,法鲁公,峻拔奇宕,晚年攻篆、隶书,自成一派。

何绍基隶书对联作品赏析:

何绍基此隶书七言联字形清逸圆润,笔力厚实,笔法多变,粗细有别,个性突出,为其隶书代表作品。章法空疏爽朗,字距较大,上下联两两相对,上下联头尾四个字皆饱满厚重,以领其势,首尾圆合。题款字较小,以突出正文主体,上款“锡九二兄属”,题在上联右边的中上部;下款“何绍基”题在下联的中部,上下款遥相呼应,姓名之下盖有两枚方形印章。

四、隶书笔法的形成原因?

隶书的前身是小篆,笔法结合小篆的特点,更便于书写与流通!

五、要想写好隶书贵在笔法?

是的!

笔法在书法里面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笔法,写岀来的字就会漂浮,没有力道!

隶书的笔法是:中锋行笔,笔笔中锋,起笔有质,收笔有型。

六、隶书的四种笔法?

1、平画:隶书的平画与篆书的横画稍有不同,它除了藏头护尾逆入平出以外,还有"蚕头雁尾"的波发之笔(亦称横捺)。

其书写要领是:

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之势。

②顺势右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势。

2、直画:直画与篆书写法基本相同。然篆书多圆势,而隶书方圆并用。

3、挑画:就是折笔。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笔处,一为出锋,二为回锋。出锋稍短之挑,即为竖钩。此二法为:

①出锋。

第一,起笔回锋成反扭之势。

第二,顺势而下。

第三,尽力铺毫左行而推笔。

第四,将锋拎中,反扭上挑出锋,提空收笔。

②回锋。

此种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锋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笔改为回锋收笔即可。

4、捺画:捺与平画的波,写法略同。主要方法是:

①起笔回锋下垂形成蚕头反扭之势。

②顺势下行。

③尽量铺毫,极力波发,提空回收。

七、石门颂风格?

何绍基的《石门颂》临摹本汲取的是其浑厚老辣的字体风格;萧娴在临摹《石门颂》的时候注重了其劲健爽快利的特征;龚望先生起初是以临摹典型的汉碑《张迁碑》入手,但是后来临摹《石门颂》的时候,对其也是爱不释手,被其恣肆豪放的特点深深吸引。

八、石门颂创作?

《石门颂》(全称为《汉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后世简称《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

《石门颂》歌颂了东汉汉顺帝时的司隶校尉、犍为(今属四川乐山)人杨孟文“数上奏请”修复褒斜道的事迹。整块摩崖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题额高54厘米。 《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是汉隶中的精品佳作。

九、西狭颂笔法讲解?

《西狭颂》字形略扁,方圆并济,字迹古质简洁,结构美观,篆隶相间,笔法严谨,点画一波三磔,蚕头燕尾,飘逸灵动,由于时间久远,显得沧桑朴拙,映射了历史的斑驳之感,让人顿生情怀。

点画:

《西狭颂》字形点画严谨,总体沉着肃穆,雄浑严肃,静中寓动。方圆兼备,多数字的点画逆锋起笔,涩笔行笔,收笔略提按,出现方笔效果,使字显得更为有力、苍劲,个别部首采用篆书的写法,显得更加古朴拙茂。在捺画、撇画和部分横画上,通过提按的笔法,仍采用蚕头燕尾的书写方法,增加了字的灵动性。

十、石门颂与石门铭区别?

首先我们介绍《石门铭》:它是北魏永平二年即公元五0九年刻,武阿仁刻字,楷书。共二十八行,每行二十二字。它位于陕西汉中石门,是北魏碑刻石人名最详尽之作。此摩崖书法骨力开张,纵横豪放,以奇取胜。结字、布白随山就势,依摩崖自然石势而书丹凿刻,其章法布置大气磅礴。用笔中锋逆行,遒劲纵逸。字形开张自然,显得飞逸奇伟,飘飘欲仙。它上接汉《石门颂》遗韵,熔篆、隶、楷为一炉,用笔方圆兼备,沉着痛快。结构宽博雄放,放任不羁,有睥睨天下之势。加以千年风蚀作用,又形成一种若隐若玩、月白风淸的艺术效果,令人心驰神往。

常习此碑可以使我们心胸开阔,能亲近大自然。真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石门颂》位于陕西褒城县东北。是东汉刻石中最具艺术特色的隶书名碑之一。其刻字自然奔放,朴拙雄强。笔法变幻莫测,雄健舒畅,结体大小不一,横笔不平,竖笔不直。起收无迹,自然率意,奇丽多姿,妙趣天成。因《石门颂》在崖壁上书写镌刻,故而在自然的挥洒中形成了遒古蜿蜒的笔法,这就是自然美与书法美融为一体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