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章草大师萧耘春书法对联?

一、章草大师萧耘春书法对联?

莫有芝书法对联 上联是:天龙八部大欢喜; 下联是:昼夜六时恒吉祥。

二、书法大字典app下载下不了?

书法大字典app目前暂时不支持下载,但可以在应用商店中搜索“书法大字典”,找到该应用并安装使用。

三、书法里的草书和章草有什么不同?

章草是草书的一种形式,除了章草以外,还包括今草。草书起源于汉代。由于汉代通行的是隶书,人们写字时为了追求速度,就将隶书“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以隶书为基础的草书,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始的“古草”。由于汉章帝很喜欢这种书体,使得它在汉、魏时期广为流行,因而被称为“章草”。

章草仍然像隶书,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扁方,笔带横势。

汉代以后,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今草是我们最常见的草书。

四、书法上称作章草的是什么样子?

章草作为中国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今草书的雏形和演变媒基,在秦汉时期,隶书草写而逐渐演变而出来的,而又自成面貌和规矩,今草形成和兴盛后,依然以其特殊风貌保留下来。

章草与“今草”的最大区别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态和用笔,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带书写。

这个话题不是几段文字说明可以解释清楚的,需要学习者沉浸其中,找对原大字帖,反复练习并补充相关理论,在隶书学习的基础上,加以参悟方可得起大概。

附图中是历代名家如王羲之,孙过庭,宋克等笔迹可以参考。另外几张图片摘自敦煌遗卷,书写状态自然而游刃有余,是不错的参考资料。敦煌遗卷在客观上让我们可以目睹古人的行草隶楷的原生态风貌。

另外,章草和今草一样,需要记忆大量偏旁部首的固定写法,不可以闭门造车凭想象乱写,否则徒费时间而一无所获,更可怕的是会形成书写陋习,更改错误愈加困难,不可不察。

以上仅为个人管见,请斟酌参考。

下图比较经典,可以对照参详。

五、章草书法的结体和笔法特点?

章草书法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隶书的特点:字形较扁,而且最后一笔,隶书的风味很浓,如隶书的捺笔,厚重且往右上挑。

六、书法章草中纵向排列的连贯之气称为?

书法作品中,纵向排列的称为行,每一行字堆叠起来的会形成一种上下呼应,互相连属的关系,称为行气。章草是草书得一种,其特点是寓方于圆,有篆隶之气,一幅作品中字字断开,没有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关系,但是由于书法家的匠心安排,会出现摇摆欹侧,笔断意连等书法技法,所以行气茂密,也非常有味道。

七、章草名家排名?

草书的排名我来说一说。写的好的有张芝。还有大家熟悉的王羲之,她的男情史大家都熟悉,还有王献之。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孙过庭还有张旭。

张旭的书法是初于张芝,以成就是最高的时称为草圣。

怀素,唐代的书法家。还有黄庭坚。董其昌,还有王泽。还有一位叫傅山。

八、章草的作用?

章草,又叫古草,是在先秦草篆、汉初草隶的基础上形成的草书,是隶书的快写体。关于章草的产生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说汉元帝时史游写《急就章》,作章草;一种是说汉章帝作章草;一种是说杜度作章草。

第三说比较符合实际,唐代张怀瓘《书断》引南齐萧子良的话说:“章草,是汉代齐相杜操(度)在改变法的基础上写成的。”

藁,同稿;藁法,就是草稿的书写方式,说明章草由草稿的书写方式改变而成。杜度原名操,字伯度,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汉章帝时封为齐相,以善写章草而闻名天下。

后因避魏武帝曹操名讳,魏晋人把杜操的名字改为杜度。杜度的书迹早已失传,宋代《淳化阁帖》所录是伪托之作。“章”字含有章程、章法的意思,顾名思义,章草是种规范的草书。章草通行于两汉,兴盛于魏晋,对后来今草(小草)体系的创立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章草是直接承继篆隶体势的,因此在基本的笔画上仍然带着浓郁的篆情隶意。

主要表现在它的横画与捺脚,常作上挑波磔之态,极像隶书主笔的雁尾;点画之间,则时有萦带笔势出现,如同纂书“婉而通”(婉转而通畅)的笔法。

换句话说,在用笔与结体上,既有圆转,又具方折,体形扁平,字字独立,是章草的主要特点。

九、什么是章草?

1、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2、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

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今草书体自魏晋后盛行不衰。

到了唐代,今草写的更加放纵,笔势连绵环绕,字形奇 变百出,称为“狂草”,亦名大草。 

到了今天,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十、章草的由来?

章草,传为汉书法家杜度所创,时汉章帝赏识杜度,允许他以草书上奏,故称杜度草书为章草。

而在杜度之前,史游的《急就章》所编字书已无传世,在后来出土的汉晋木简残片以及敦煌汉简中的急就章觚都是隶书,且有分章,或许史游的《急就章》并非真正的章草。

后因吴皇象用章草书写的《急就章》流传下来,故后人将《急就章》称为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