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鉴真本人是书法名家吗?

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

怎样与书法名家打交道?

这个 一般是增加自己的社交圈子 才可以的 。

清中后期有哪些代表的书法名家?

  

到了清中期的乾隆、嘉庆年间,随着古代吉金碑版的大量出土,金石学、文字学、考古学开始兴盛,碑学也由此兴起。书家学者推波助澜,前有阮元《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后有包世臣《艺舟双楫》,再后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剖析宣扬碑学之价值,在书坛上掀起尊碑浪潮。
  于是书家结社,竞习碑版,一时间蔚然成风。

碑派书家众多,各具风格。金农精研金石,自创漆书。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久居扬州。金农是“扬州八怪”的核心人物。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
  他博学好古,汲取《天发神谶碑》之奇伟、《禅国山碑》之雅健、《爨宝子碑》《龙门造像记》之方整劲挺,创造出一种“漆书”的隶书。用墨浓厚似漆,用笔如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讲究笔墨气韵,章法也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势,追求达到尚古的境界。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郑燮学汉隶魏碑,开碑学之先声。郑燮的书法有两大特点:一是熔铸诸体书为一炉二是以画入书,书有画意。他独创了一种糅合楷、行、草乃至篆书及画兰竹之法的新书体,自称“六分半书”。
  其书结体多呈扁形,近似隶书,笔意圆转连绵,各种书体参差运用,用墨亦有浓有淡,布局安排疏密错落,大小相间,有如乱石铺成的街路,故又称“乱石铺街体”,给人以新奇野逸的感觉。清郑燮《满江红》行书纸本,前人形容说:“板桥写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其实,在那个时代,不仅是像“扬州八怪”这样的书画家,一般读书人都写得一手好书法,优秀人物的字则更好,林则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曾任钦差大臣,于广东虎门销烟,流芳百世。林则徐平生爱好诗词书法,他所录的宋朝李格非的《论诗轴》,用笔圆润洒脱,点画牵丝,自然流畅,有信笔浑成之势。书体行草兼施,合苏轼之丰腴与米芾之跌宕于一体。
  

清后期,很多人都是书法篆刻兼长,如陈鸿寿(1768—1822),书法横逸,以得天趣,他说:“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

吴熙载(1799—1870),长于篆隶,终成一家,篆书继承了邓氏篆书线条飘逸遒劲、结体修长宽疏、行笔流畅挺健的特点,颇具秀媚典雅之趣。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他和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师事曾国藩,人称“曾门四弟子”。张裕钊书法以北碑为宗,他的楷、行书高古浑穆,用笔扎实而坚挺。在保定任教时,日本的宫岛大八曾受教于他。宫岛又将其书风带到日本,对曰本书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赐一甲一名状元及第。他是光绪帝的师傅,是一位很有见识的维新派,是清流派的领袖人物。

翁同龢的书法,气息淳厚,堂宇宽博。他从应试的馆阁体开始,终以不拘一格的书学观和宽博的人格修养形成了浑穆苍健、遒劲婀娜、醇厚如老酒陈蜜似的书风,。
  在晚年达到炉火纯青、人书倶老的境界。

伊秉绶(1754—1815),为官清廉,勤政爱民。他的书法中锋行笔,笔画粗细大致均匀,藏头护尾,其结体方严厚重,精壮古拙,“愈大愈见其佳,有高古博大气象”(《国朝先正事略》)。他的书风沉着高古,有大家风范,是清代碑学隶书中兴的代表人物。
  当时与邓石如齐名,人称“南伊北邓”。

邓石如(1743—1805),初名琰,字石如,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邓石如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在书法上成就斐然。他精通四体书,尤以篆、隶见长,并熔篆、隶于一炉,形成了以隶法写篆、以篆法写隶的风格,被誉为“国朝第一”,还被称为“碑派书法第一人”。
  特别是晚年的篆书,以长锋软毫写就,笔力圆涩厚重,雄浑苍茫,力透纸背,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他所谓“疏能走马,密不透风”和“计白当黑”的理论,至今为书界所重视。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晚号媛叟,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何绍基博学多才,通经史、律算,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是晚清书坛最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何绍基四体皆工,大小兼能,书风纵逸超迈,醇厚有味,他碑帖兼修,卓然成为大家。其楷书从颜真卿入手,掺入北碑及篆隶笔意,醇厚有味。
  他的行、草书别出心裁地融入篆意,行笔自然拙朴,线条浑劲有力,但并不缺乏飞动洒脱之风神,尤为人所推重。结字在斜正的顾盼照应中求得章法的平衡和谐。何绍基岁才开始写篆、隶,出入周、秦、汉,临写《张迁碑》最多。他的字雍容典雅,圆润多姿。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
  
  清末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康有为在书法艺术方面贡献卓著。他提倡碑学,呼吁书法创新。他的书法起笔浑圆,行笔重按,收笔老辣,转祈处皆圆转直下,长撇大捺,气势开展奇宕,具有篆隶笔意。不过也有人批评他的字带有虚张声势的“霸悍”之气,线条没有质感,滥用飞白,“像一条翻滚的烂草绳”(潘伯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