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法

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鉴赏?

一、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鉴赏?

  首先,从整体到局部。《兰亭序》的整体章法布局获得了极大成功,整篇前四行的行距比较大,为了纠正开篇有些拥挤的不足,王羲之拉大了行距,但仅仅是这四行,为了制造行书布局生动效果,将“崇山”二字拿到行外书写,体现了大师敏捷思维的革新创举之笔。《兰亭序》的全部二十八行所形成的倾斜线,都是自左至右有5度的倾斜,王羲之移植运用精湛绝妙,天衣无缝,避免了常人易犯的呆板之气,使之具活气和鲜灵之神韵。

  至于局部,其第一行里的“癸丑”二字显然显得拥挤,明显是二字只占用了正常一个字的空间,把它们进行特殊处理安排在一起,实际上有更加强调的意味,使其更加引人注目。第一行末尾的“会” 字,显然又有硬挤上去的意味。第一个“会”字,按说可以写到第二行里,但王羲之在书写的时候看到第三个字仍然是“会”字,为了避免重复字的出现而将其挤了上去,此一举对于整体完美章法的贡献意义巨大。

  其次,从文境到书境。王羲之写字总是要寻找一个审美对象,在《兰亭序》里,这324个“之”字就像图腾一样,深深地刻在中国文人的心头,所以他说是“神的力量推动自己把它写出来的”。

二、王羲之书法作品鉴赏20字?

《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五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三、书法箴言 王羲之?

1."兰亭花无序,此后莫相离. ——王羲之 《兰亭宴集序》"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畅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王羲之 《兰亭集序》

3.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 ——王羲之 《兰亭集序》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 《兰亭集序》

四、王羲之作品鉴赏?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长风帖

此帖为双钩廓填王羲之草书《长风》、《贤室》、《四纸飞白》三帖,见於《淳化阁帖》,此帖缺漏一“叔”字,用笔风格与阁帖明显不同,显然非钩摹自阁帖所收。虽题为褚遂良摹本,但通篇与米芾书法的结字姿态、用笔习惯与线条笔画相似。上有宋高宗“睿思东阁”印,故应是宋人钩摹米芾自出己意的临仿本。通篇墨彩醇厚丰润,笔画的提按转折牵丝映带清晰可见,足见钩摹之精妙。

《大唐三藏圣教序》,简称《圣教序》,由唐太宗撰写。最早由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书,称为《雁塔圣教序》,后由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唐集右军圣教序并记》,或《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

五、何为书法鉴赏?

书法鉴赏是对书法的鉴定和欣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

六、书法如何鉴赏?

好的书法鉴赏者,往往不是直接走到书法作品前驻足观赏,而是先远离作品,半眯着眼,从整体上观察作品是否有气韵、气势。

然后,走到跟前观看书法作品中字与字是否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每一行字的无形中轴线和每一个字的无形中心线是否重合、贯气。

再一个就是观看上个字末笔回锋收笔,和下个字的首笔逆锋起笔,其势是否暗接,即看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笔顺走向、体势俯仰、笔意流通、行间虚实是否顺畅。

熟练书写是书法作品有无气韵的先决条件,只有一气呵成的作品才能气脉贯通,气韵逼人。

七、王羲之书法介绍?

王羲之本人特别擅长真草隶篆行诸体,在大家熟知的王羲之专擅行草书、《兰亭序》获得“天下第一行书”之誉外,王羲之还尤其精研隶书、楷书和草书。孙过庭讲:“元常专攻于隶书,伯英独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羲献兼之。”

王羲之的笔法和书风中具有篆隶遗韵。

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八、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飘逸潇洒,点画非常完美,好像是精心安排出来的,实则王羲之书法充满着“即兴发挥”,处处生发,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多书法人学他的书法希望用理性的方法,通过处处安排王羲之局部用笔细节,来营造一种像王羲之风格的风格。我认为这是没有真正领会王羲之书法最根本的要领,即是一种“即兴发挥”下的“精心安排”。

我认为即使让王羲之在世,他再写一篇作品,可能又是另一种风格,其中还是充满着神鬼莫测的变化与细节,还是今人远不能及的。

王羲之书法,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是当代每一个书法人必须要临摹取法的无上法帖,但因其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魏晋风度”,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的出神入化的笔致,又年代久远,让我们终有一生气力矻矻以求而未达万一的喟叹和畏惧。

九、王羲之练书法故事?

王羲之从第一次拿笔练字开始,就十分刻苦,终生笔耕不辍,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戏称它为“笔山”。在王羲之家的西边,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池,每次练完字,他就经常到水池边清洗自己的毛笔和砚台,据说后来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做“墨池”。

等到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面对这种情况,王羲之的夫人很心疼自己的丈夫,于是让丫环送去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并且催着他吃,但王羲之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

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十、王羲之书法特点?

第一个特点:王羲之的书法线条之中很多是以提按为主,偶尔会运用绞转笔法,在转折的地方用笔干脆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之感,显示出王羲之非凡的运笔技巧。从他的集字书法之中可以看出,他的行书很多以中锋行笔,而篆书用笔一大特点就是笔笔中锋,所以他的行书之中的转折接近于平动使转,所以他的书法之中线条充实厚重。

第二个特点就是章法精湛,王羲之的书法流畅飘逸,但是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呼应紧密,整幅书法带有一气呵成之感。

第三个秘密就是格调和气韵,这也是很多书法家所追求的艺术境界。

王羲之的行书有着很多的特点,但是笔法、章法和气韵是组成他书法的重要元素,这三个特点也是王羲之书法之中的秘诀,也是后世很多书法家追求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