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写字
一、王羲之写字
《初月帖》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
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
释文: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此帖为《万岁通天帖》第二帖,草书,藏辽宁博物馆。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这种情况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以后追求精整规范,这样的字就很难出现了。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被誉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恰与钟繇书形成对比。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今体书风,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他所书的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东晋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契(一种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兰亭)
二、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可谓入木三分。李红、黄莉对“入木三分”一词 争论不休,你能替她们解释一下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王羲之的书法曾作为某官宦门第的春联(具体记不清了),字写在桃木上,在第二年,人们在换春联时想把王羲之的字刮掉再重新写,没想到一直刮了很深,约有三分都见墨迹,所谓入木三分!
现在用来形容书法水平高!
三、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可谓入木三分,李红黄莉对"入木三分"一词争论不休,你
入木三分原是指书法家写字刚强有力,能把模板刻的三分深。现指人分析起问题透彻明简。
造句:这小子分析起问题,还蛮入木三分的。
我们可以这样给李红和黄丽讲解
四、我国古代书法家有哪些?
王羲之,颜真卿,苏轼,蔡襄,米芾,黄庭坚,赵孟頫,傅山. 王献之, 文征明, 柳公权,祝枝山,欧阳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