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书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什么书法字体?
一、春秋战国的书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诸侯相互征伐,各自为政,使文字形体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之诸侯、公卿、大夫自制铜器,由此文字便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域色彩,书体书风也随之变化。其中,以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等五大系文字所表现出的书风最为典型。其共性为具有强烈而浓郁的装饰意味,结构整饬、字形工稳瘦长,呈现出大篆向小篆过渡的迹象。
齐系书风以《齐侯盂》、《陈曼簋》为代表,字形赜长,疏朗秀丽。燕系书风以《郾公匜》为代表,线条流畅,字体率真而有姿态。晋系书风以《侯马盟书》为代表,落笔重而收笔轻,笔法多变而结体自然,笔画有连带意识和映带关系,可谓之“草篆’。楚系书风则以《曾侯乙编钟》与《越王勾践剑》为代表,铭文纵向取势,线条屈铁盘丝,圆转飞动。《越王勾践剑》则采用鸟虫篆法,极富装饰味道,最突出地体现了书法、纹饰与形制三位一体的青铜文化现象;秦系书风以《石鼓文》为代表,首开刻石之先河。质朴平和,淳正道美。排列整齐,疏朗浑穆,有描文风范。秦系文字在秦统一六国过程中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什么书法字体?
古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及秦代的书体。
古篆是汉字的一种书体,包括大篆、小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及秦代,故称古篆,大篆是汉字书体的一种。相传周宣王时史籀所作,故亦名籀文或籀书。秦时称为大篆,与小篆相区别。小篆是秦代通行的一种字体,省改大篆而成。亦称秦篆,后世通称篆书[1]。
中国文字发展到小篆阶段,逐渐开始定型(轮廓、笔划、结构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混淆和困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文字的产物。
三、春秋战国书法特点是什么?
秋战国书法与以往相较,首先表现在理念上的不同。殷商、西周的文字与书法是垄断在王公贵族手中的,无论以宗教为目的的沟通天人,还是以铭功为目的的垂示荣耀,书迹中都包含着某种神性,是献给神与祖先的书法。
四、为什么春秋战国没有著名的绘画和书法?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著名的绘画和书法?
这是由当时的条件和水平决定的。
第一,那时还没有纸张。造纸术是西汉时发明的,到了东汉蔡伦改进后才大规模制造。没有纸张,绘画和书法只能画或写在墙壁上木板上或铸在青铜器上,很难保存和流传。
第二,那时还没有合适的绘画笔和书写笔。中国传统的毛笔是秦代(据说是蒙恬)发明的。
第三,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字体是大篆,笔画繁复,图画性强,而且异体字很多。加上当时教育不发达,会写字的人很少,很难有书法作品传世。
五、史书记载,春秋战国著名书法家有?
李斯
李斯,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李斯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有书法作品(刻石)传世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传世书法作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
二、李阳冰
李阳冰(生卒不详),字少温、仲温,谯郡(治今安徽亳州)人,唐代文学家、书法家。其工篆书,被后人称为"李斯之后的千古一人",主要著作有《三坟记》、《怡亭铭并序》、《城隍庙碑》、《易谦卦》、《滑台新驿记》等。
六、春秋孔子著春秋?
孔子著春秋,不同的人对孔子所著春秋的解释,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统称公羊派春秋。儒家六经之一。吕氏春秋压根不是史书是杂家著作。
七、在春秋战国时期汉字书法影响的建筑有?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聚集了当时大量顶尖人才。他们争辩求之,以觉醒主题的精神积极创造意识。对中国汉字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八、度春秋还是渡春秋?
是度,度春秋的度怎么写意思:,度,就是度过的意思,就是度过了春秋,春秋是指一年四季。总言之,度过了一年四季。
是量词,表示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是度春秋。度一般对于时间来说的,是指过一段时间,是时间慢慢过去的意思。组词:欢度春节、度假、度日如年、欢度国庆等
九、春秋吕氏春秋区别?
《春秋》与《吕氏春秋》的差别如下:
1、作者及成书朝代不同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是春秋时期孔子修订的一本记传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吕不韦及其门客编写的相当于百科全书一类的文集,几乎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涉及,内容五花八门,而且编排的组织体系非常的严密。
2、宗旨不同
《春秋》的宗旨,不在记实事,只在写个人心中对实事的评判。”徐复观先生也说:“可以断定孔子修《春秋》的动机、目的,不在今日所谓‘史学’,而是发挥古代良史。以史的审判代替神的审判的庄严使命。
而《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之势从文化思想上来和诸侯争强的产物,是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而进行理论准备。
十、左氏春秋是春秋吗?
《左传》是以《春秋》的内容为基础记述春秋时期具体史实的史书。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文字简练,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左传》就是以《春秋》为本的史书,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扩展资料
《左传》以《春秋》为基础,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有以下特色:
1、它是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工于记事,长于记人。内容多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2、《左传》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对后世史学、文学都有重要影响。
3、《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