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王羲之没有真迹传世?
大家好,我是西西阅读空间。
一直以来,业内认为,王羲之没有书法真迹传世。但近期的媒体报道称,台北故宫博物馆今年10月初,将展出王羲之现存的唯一真迹《快雪时晴帖》。
然而,这又是怎么回事?该卷究竟是否是王羲之的真迹?目前,业界依然存有争议。
就像被历代书法家所崇拜的《兰亭集序》的真迹到底还在不在世,迄今为止,始终是一个揭不开的谜。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同称“钟王”,后人将其与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宋代书法家米芾称它为“天下第一行书”。
受书学深厚的家风影响,自幼善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特别是《兰亭集序》被历代书法家所敬仰,可谓对后世书法影响极深。
此外,草书《十七帖》影响也较大,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快雪时晴帖》,也被古人称作“天下法书第一”。
提到王羲之的书法,最闻名于世的字帖,就是行书《兰亭集序》了。此帖28行,共计324字。
可惜成就如此高的《兰亭集序》,究竟现在遗落在何方,或者说可能被人为毁灭了,至今杳无音讯。
史书上所载,《兰亭集序》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之后,随着他的去世,《兰亭集序》的真迹也神秘地失踪了。
也有人怀疑,其实唐太宗所拿到的《兰亭集序》也不是真迹,而是临摹版本,这个版本在电视剧《唐太宗》中也有拍摄相关内容,唐太宗痴迷王羲之的书法,到处派大臣四处寻访王羲之的真迹。
最后,唐代书法大家褚遂良打听到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真迹藏在第七世孙智永和尚手上,在智永和尚圆寂之后,他将《兰亭集序》传给了弟子辩才(也就是辩机和尚的师傅)。
后来,褚遂良和唐太宗后来派监察御史萧翼,一起施计将此善本换走,并献给了李世民。
至此,李世民“心慕手追”,视若珍宝,时常临摹《兰亭集序》,以至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后世也有出土李世民的书法作品,风采并不比王羲之差。
在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曾让太子李治把《兰亭集序》真迹陪葬,意思是他要带走。据传,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李治非常孝顺,听从了唐太宗的遗训,将《兰亭集序》作为葬品一起陪葬了;另一种版本是,李治因为武则天也喜欢《兰亭集序》,私下又扣留了真迹,将临摹版本作为葬品陪葬了。
无论是哪种版本,它们所传达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驾崩之后,《兰亭集序》的真迹,就彻底消失不见了,直到今天,它始终成了一个无法揭开的谜。
唐太宗李世民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唐朝末年,一个叫温韬的盗墓贼人,不但将他的墓挖个底朝天,还将他的尸骨卖给土豪,被人把玩。
在《旧五代史·温韬传》中有句话这样写道:“唐诸陵在境者悉发。”意思是说唐朝诸多陵墓均被温韬所盗挖。《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再次印证这位实属罕见的江洋大盗的劣迹,“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唐末节度使实际上是盗墓贼头头的温韬率领着众人,将唐朝皇帝的陵墓全部糟蹋了一遍。
除了武则天和李治的皇陵,因屡次挖掘遭到电闪雷鸣,风雨的阻拦,没敢再挖下去。其他历代皇帝和子孙、大臣的墓,全部都被盗了、毁了。
所以,关于《兰亭集序》真迹一事,后人也深感痛惜。在宋朝欧阳修主编的《新五代史》中这样记载道,“温韬,京兆华原人。幼时当过盗贼,后为李茂贞做事,为华原镇将,改姓李,叫彦韬。”
在《旧五代史 郑玄素传》卷九十六中记载:“郑玄素,京兆人,避灾移居鹤鸣峰下,收集千卷古书。”
然而,神奇的是,在郑玄素逝世之后,他所藏的所有书籍,包括《兰亭集序》等,也从此消失在人间。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兰亭集序》的真迹。
由此可见,《兰亭集序》的真迹早已不存在了,现在唐宋元明清陆续出现的摹本,也被当成真迹来看待,特别是大书法家临摹的版本,也是价值不菲的。
根据近期知名媒体报道,台湾故宫将在今年10月初,举办一场重要藏品展,其中就有王羲之的行书《快雪时晴帖》。该帖早年被认定为王羲之唯一存世的真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全文4行,共计28个字。内容写的是“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由此分析,这是一封王羲之写给山阴张侯的信。
乾隆在发现《快雪时晴帖》,忍不住喜爱,次次盖章留痕,正是因为这些印章,后人将它称为“二十八骊珠”,他还将此帖与王羲之儿子王献之《中秋帖》、侄子王珣《伯远帖》,并成为“三希”。
然而,《快雪时晴帖》究竟是否是王羲之现存的唯一真迹,业内仍有争议。
按照该帖有迹可循的史迹,最早唐初该帖赐给了魏征,而后又传给了大书法家褚遂良。到了宋代又到了大书法家米芾手上。如此兜兜转转,到了清朝,最后被乾隆收藏。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清宫藏品,为晋王羲之书。1911年至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前,该帖仍在“养心殿”。1924年溥仪准备逃走时,忘记了拿它,随后返回带走时被当时的经经管白桂亮拦住,并扣下此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
1925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后,《快雪时晴帖》为重要藏品之一,并拍照出版。
抗战期间,随故宫博物院的第一批古物南迁,后来辗转运到贵州安顺。1945年,日本投降后,《快雪时晴帖》转到南京。现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无论王羲之有没有真迹流传到今天,对于现代人来说,其实并不重要了。
因为,千年以来,他的书法最大价值已经实现。
他的书法被历代书法家所推崇与被偏爱,并对中国书法史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与变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可以说每一个书法家都临摹学习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传承了王羲之书法,又创新了他的书法风格。
所以,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是否存在,其实并没有影响后人对他的书法的学习和敬仰。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西西阅读空间。
参考资料
1.《旧五代史 》
2.《新五代史》
3.百科人物
4.故宫博物院官网